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181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包括:利用针杆衬套端面与缝纫机本体的凹入嵌合而形成的空间部;固定于缝纫机本体并具有针杆插通用的开口部以覆盖该空间部并形成储油空间的平板;贯通于缝纫机本体、与储油空间连通的油导出孔;以及与油导出孔连接的润滑油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油空间中嵌装有毛毡,同时将该毛毡的一部分与油导出孔连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供给针杆的剩余的油返回缝纫机底部的储油器的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中,有一种利用与针杆衬套端面的凹入嵌合而形成的空间部来进行针杆的排油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实公昭59-16065号公报(第1~第3页、图3))。如图5所示,该空间部成为由平板16覆盖的储油空间15,积存在储油空间15中的油由润滑油吸取装置28通过油导出孔18排出。另外,该针杆衬套12与缝纫机本体(轴承本体)10嵌合固定。然而,在传统的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中,缝纫机的驱动一旦高速化,则油的排出处理不相匹配,会发生油向缝料载置面飞散的现象。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应于驱动高速化的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包括利用针杆衬套端面与缝纫机本体的凹入嵌合而形成的空间部;固定于缝纫机本体并具有针杆插通用的开口部以覆盖该空间部并形成储油空间的平板;贯通于缝纫机本体、与储油空间连通的油导出孔;以及与油导出孔连接的润滑油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油空间中嵌装有毛毡,同时将该毛毡的一部分与油导出孔连接。又,通过斜向进行针杆衬套端面的凹入嵌合形成倾斜状的空间部和储油空间;作为储油空间,在针杆衬套的最下部附近还包含与油导出孔连通的水平凹陷;毛毡由环状毛毡和直杆状毛毡构成,在水平凹陷中嵌装有直杆状毛毡,同时在空间部中嵌装有环状毛毡。采用本专利技术,流入储油空间的油可浸透到毛毡中。另外,因毛毡与油导出孔连接,故浸透到毛毡中的油通过润滑油吸取装置容易排出。若毛毡由环状毛毡和直杆状毛毡构成,在储油空间的水平凹陷中嵌装有直杆状毛毡,同时在空间部中嵌装有环状毛毡,则位于针杆衬套端面下的油在缝纫机本体内能高效率地浸透到环状毛毡和直杆状毛毡中。综上所述,采用本专利技术,由于通过润滑油吸取装置能容易地将一部分与油导出孔连接的毛毡的浸透油排出,因此可适应于缝纫机驱动的高速化。又,位于针杆衬套端面的油在缝纫机本体内能高效率地浸透到环状毛毡和直杆状毛毡中,故可减少油向平板下面的飞散,同时可确保缝纫机本体的头部下面的空间。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要部的侧面说明图。图2为图1的要部放大图。图3为表示同装置的针杆衬套附近构造的正面说明图。图4为表示同装置的毛毡嵌装用储油空间的底面说明图。图5为表示传统的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构造的侧面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针杆1由针杆衬套12可上下方向滑动自如地进行轴支承。在针杆1的中途安装固定有安装环9。该安装环9通过连杆8与针杆摆动轴6a的曲柄6连结。针杆摆动轴6a与主轴S的回转连动并枢动,针杆摆动轴6a枢动时,曲柄6的前端部呈圆弧状运动。曲柄6前端部的圆弧状运动通过连杆8传递给安装环9,可使针杆1进行上下运动。针杆衬套12被压入缝纫机本体的头部10中。如图2所示,针杆衬套12的端面从缝纫机本体的头部10的下面以凹入深处的状态进行嵌合固定,在针杆衬套12的下方形成空间部。又,针杆衬套12的上部向头部10的密室内伸出,在其伸出部分形成有多个槽状的开口部14。油芯线13被卷装在开口部14上,从开口部14通过油芯线13向针杆1进行给油。如图2所示,针杆衬套12呈倾斜状,在其下端面具有最下点。平板16被固定在缝纫机本体的头部10中,覆盖空间部,形成储油空间15。空间部和储油空间15是通过斜向状地将针杆衬套12端面的凹入嵌合而形成倾斜状。另外,在平板16上具有插通针杆1用的开口部17。储油空间15与油导出孔18连通,油导出孔18如图3所示,通过导管30与旋轮线泵31(润滑油吸取装置)的吸引口31a连接。旋轮线泵31的蜗轮31b与主轴S的齿轮部啮合,与主轴S连动并回转。蜗轮31b一旦回转,则在旋轮线泵31的吸引口31a处产生吸引力。如图4所示,储油空间15包含与油导出孔18连通的水平状的凹陷15a,水平凹陷15a位于油导出孔18的延长线上。又,该水平凹陷15a位于针杆衬套12的最下部附近。在储油空间15的空间部中嵌装有环状毛毡32a,在储油空间15的水平凹陷15a中嵌装有直杆状毛毡32b。即,嵌装在储油空间15中的毛毡32由环状毛毡32a和直杆状毛毡32b构成。又,如图2所示,针杆衬套12的最下部附近形成了环状毛毡32a与直杆状毛毡32b连接的状态,流入储油空间15的油能高效率地浸透到两毛毡32a、32b中。另外,毛毡的一部分即直杆状毛毡32b与油导出孔18连接,浸透到毛毡32中的油由旋轮线泵31的驱动而通过油导出孔18排出。本实施例是使用旋轮线泵作为润滑油吸取装置,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使用齿轮泵和喷射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包括利用针杆衬套端面与缝纫机本体的凹入嵌合而形成的空间部;固定于缝纫机本体并具有针杆插通用的开口部以覆盖该空间部并形成储油空间的平板;贯通于缝纫机本体、与储油空间连通的油导出孔;以及与油导出孔连接的润滑油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油空间中嵌装有毛毡,同时将该毛毡的一部分与油导出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斜向进行针杆衬套端面的凹入嵌合而形成倾斜状的空间部和储油空间;作为储油空间,在针杆衬套的最下部附近还包含与油导出孔连通的水平凹陷;毛毡由环状毛毡和直杆状毛毡构成,在水平凹陷中嵌装有直杆状毛毡,同时在空间部中嵌装有环状毛毡。全文摘要一种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包括利用针杆衬套端面与缝纫机本体的凹入嵌合而形成的空间部;固定于缝纫机本体并具有针杆插通用的开口部而覆盖该空间部并形成储油空间的平板;贯通于缝纫机本体、与储油空间连通的油导出孔;以及与油导出孔连接的润滑油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储油空间中嵌装有毛毡,同时将该毛毡的一部分与油导出孔连接。由此提供能适应于驱动高速化的缝纫机的针杆用油排出装置。文档编号F16N31/00GK1504598SQ20031011648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嘉数田隆志 申请人: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嘉数田隆志
申请(专利权)人: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