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座椅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791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7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客车座椅骨架,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座框边板和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所述座框边板,所述靠背骨架包括靠背骨架框体,所述靠背骨架框体包括竖向相对设置的靠背边管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靠背边管上端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和所述靠背边管之间设有头部支撑座和“L”形拉手安装座,所述座框边板的后部与所述靠背边管的下部相连,所述座框边板上集成有用于座椅侧向滑动组件装配的安装机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合理设计集成了多个功能件安装部,并使用轻型合金和合理设计,强度可靠,整个结构紧凑,减少材料使用量,有利于实现座椅的轻量化。

A seat skeleton of a passenger car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bus seat framework, which comprises two seat frame side plates and a backrest skeleton. The back skeleton of the backrest skeleton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eat frame side plate, and the backrest skeleton comprises a backrest frame frame, and the back skeleton frame comprises a back side tube with a vertical phase to the setting and the two. The upper cross beam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backres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head support seat and a \L\ shaped hand mounting seat between the upper beam and the backrest pipe. The rear part of the seat frame sid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part of the back side pipe, and the seat frame side plate is integrated with an installation mechanism for assembling the side sliding component of the seat.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a plurality of functional parts installation section is integrated through reasonable design, and the light alloy and reasonable design are used, the strength is reliable, the whole structure is compact, the use of the material is reduced, and the light weight of the seat is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座椅骨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座椅结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座椅骨架。
技术介绍
客车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客车的数量不断增加。传统客车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大量客车的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问题不容忽视;近几年兴起的新能源客车以电力驱动或油电混合驱动作为动力,因发动机功率和电池续航能力的限制,其对客车自重更为敏感。降低自重是降低客车能耗的一种途径。无论采用哪种动力方式,轻量化客车都是现实的需求,而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为客车轻量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座椅是客车上数量较多的部件,一般包括座椅骨架、泡沫、面套以及其他功能性模块如座椅前后调节、侧向滑动、高度调节等等,其中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和座框骨架,其上设有各种连接机构和功能性模块的安装机构。在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从结构和材料两方面优化座椅骨架设计、降低座椅的重量对实现客车的轻量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优化结构设计能够提升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客车座椅骨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客车座椅骨架,其关键在于,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座框边板和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所述座框边板;所述靠背骨架包括靠背骨架框体,所述靠背骨架框体包括竖向相对设置的靠背边管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靠背边管上端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和所述靠背边管之间设有头部支撑座和“L”形拉手安装座,所述头部支撑座位于所述上横梁上方,所述“L”形拉手安装座位于所述上横梁下方;所述座框边板的后部与所述靠背边管的下部相连。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头部支撑座能为乘客头部提供倚靠位点,“L”形拉手安装座为后排拉手提供安装位点,整个结构简洁紧凑。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座框边板包括边板本体,所述边板本体的前部设有向内侧伸出的销轴安装柱,所述销轴安装柱上设有销孔,所述销孔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边板本体;所述边板本体上边缘和下边缘向内侧分别设有上翻边和下翻边。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能为安装带旋转轴的功能部件提供安装位点,安装边板后,不占用边板外侧的空间,同时方便以从边板两侧脱模的方式进行铸造生产。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销轴安装柱呈圆柱状,沿着该销轴安装柱的轴向设有所述销孔;所述销轴安装柱的固定端的外壁与所述边板本体之间环向设有过渡加强部;所述销轴安装柱位于所述上翻边下方,所述上翻边包括一段向下延伸的凹陷部,该凹陷部落在所述销轴安装柱的外壁上,所述上翻边通过所述凹陷部与所述销轴安装柱相连;所述凹陷部与所述销轴安装柱的外壁之间设有过渡连接条。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通过过渡加强部、凹陷部与销轴安装座的连接和过渡连接条提高销轴安装座与边板本体的连接强度,增强可靠性。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下翻边的中部设有断口,该断口处设有滑动机构安装座,所述边板本体的下方设有滑动导向座;所述断口两侧的下翻边分别连接有支耳,所述支耳的上边缘与所述下翻边的断口处边缘连接,所述支耳上分别设有滑动机构安装孔,所述支耳构成所述滑动机构安装座;所述边板本体的下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导向板,该导向板上设有两个导向杆安装孔,两个所述导向杆安装孔分布于所述滑动机构安装座前后两侧,所述导向板构成所述滑动导向座;所述支耳的外侧边抵靠所述导向板并与其相连;所述下翻边的前部和后部各设有一个加宽区,两个所述加宽区分别各设有一个座板安装孔。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在座框边板上集成用于实现座椅侧向滑动的相关安装结构,结构紧凑,通过在座板安装孔的局部增大尺寸的做法,保证了座框边板与下方的支撑座之间安装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控制座框边板重量的合理增加,符合轻量化设计要求,便于成型。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头部支撑座包括头部支撑柱和“L”形翻边,所述上横梁中部向上延伸设有所述头部支撑柱,所述头部支撑柱与上横梁以及所述靠背边管之间连接有所述“L”形翻边,该“L”形翻边向前延伸,该“L”形翻边包括沿着所述上横梁设置的横向段和沿着所述靠背边管设置的竖向段,所述横向段位于上横梁上方,所述横向段的内端连接所述头部支撑柱,所述横向段的外端与所述竖向段的上端连接,所述竖向段的后部边缘与所述靠背边管连接,所述横向段和竖向段之间圆滑过渡连接;所述“L”形翻边的竖向段位于所述靠背边管上部,该竖向段在向前延伸的同时向外展开。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头部支撑柱和“L”形翻边共同构成头部背后和侧面的支撑结构,为乘客头部提供倚靠位点,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L”形翻边的竖向段上设有安全带挂接座;所述安全带挂接座向后延伸至所述靠背骨架框体并与其连接;所述安全带挂接座向所述头部侧向支撑板的两侧延伸,其前部位于所述头部侧向支撑板的内侧,其后部位于所述头部侧向支撑板的外侧;所述安全带挂接座上沿左右方向贯穿有安全带固定孔;所述安全带挂接座内设有向后开口的减重腔。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在头部支撑结构上集成了安全带挂接结构,通过合理设计提高了安全带挂接座与靠背骨架框体的连接强度,并设置减重腔减轻安全带挂接部的重量,同时减少安全带挂接座部分所占用的空间,整个结构紧凑。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L”形翻边的横向段与所述上横梁之间设有翻边加强板,该翻边加强板的四周分别与所述横向段、上横梁、头部支撑柱和竖向段连接。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提高“L”形翻边、头部支撑柱与靠背骨架框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L”形拉手安装座的竖臂的自由端与所述上横梁的下缘连接,所述“L”形拉手安装座的横臂自由端与所述靠背边管连接,所述“L”形拉手安装座上设有拉手安装孔。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L”形拉手安装座的结构简洁可靠。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靠背边管和上横梁由一根槽形管弯折得到,该槽形管的开口向后,该槽形管的中段水平设置形成所述上横梁,该槽形管的两端部分别向下弯折形成所述靠背边管,该槽形管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头部支撑柱为开口向后的槽状结构,所述头部支撑柱的前侧表面与所述靠背边管和上横梁的前表面相平;所述“L”形拉手安装座也为开口向后的槽状结构,所述“L”形拉手安装座的前侧表面与上横梁的前侧表面相平,所述“L”形拉手安装座的前侧表面与所述靠背边管上部的前侧表面相平;所述翻边加强板的后侧表面与所述头部支撑柱的后侧槽口相平。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便于在保证靠背骨架框体、“L”形拉手安装座、和头部支撑柱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少用料,同时便于成型制造。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头部支撑柱上设有靠背上连接孔;两个所述靠背边管的下部连接有下横梁,该下横梁为向后弯曲的弧形板,沿着所述下横梁的长度方向设有加强凸条,该下横梁上设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设有靠背下连接孔;在两个所述靠背边管中部还连接有腰部安装板,所述腰部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靠背边管的后边缘相连,在所述腰部安装板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凸条,该凸条将所述腰部安装板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腰部支撑板上部设有腰板安装孔,所述腰部安装板的下部设有腰板挂接孔。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方便在靠背骨架上安装背板组件。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合理设计集成了多个功能件安装部,并使用轻型合金和合理设计,强度可靠,整个结构紧凑,减少材料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座椅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座框边板的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座框边板(a)和靠背骨架(b),所述靠背骨架(b)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所述座框边板(a);所述靠背骨架(b)包括靠背骨架框体(b100),所述靠背骨架框体(b100)包括竖向相对设置的靠背边管(b101)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靠背边管(b101)上端的上横梁(b102);所述上横梁(b102)和所述靠背边管(b101)之间设有头部支撑座(b110)和“L”形拉手安装座(b130),所述头部支撑座(b110)位于所述上横梁(b102)上方,所述“L”形拉手安装座(b130)位于所述上横梁(b102)下方;所述座框边板(a)的后部与所述靠背边管(b101)的下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座框边板(a)和靠背骨架(b),所述靠背骨架(b)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所述座框边板(a);所述靠背骨架(b)包括靠背骨架框体(b100),所述靠背骨架框体(b100)包括竖向相对设置的靠背边管(b101)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靠背边管(b101)上端的上横梁(b102);所述上横梁(b102)和所述靠背边管(b101)之间设有头部支撑座(b110)和“L”形拉手安装座(b130),所述头部支撑座(b110)位于所述上横梁(b102)上方,所述“L”形拉手安装座(b130)位于所述上横梁(b102)下方;所述座框边板(a)的后部与所述靠背边管(b101)的下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边板(a)包括边板本体(a1),所述边板本体(a1)的前部设有向内侧伸出的销轴安装柱(a4),所述销轴安装柱(a4)上设有销孔(a4a),所述销孔(a4a)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边板本体(a1);所述边板本体(a1)上边缘和下边缘向内侧分别设有上翻边(a2)和下翻边(a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安装柱(a4)呈圆柱状,沿着该销轴安装柱(a4)的轴向设有所述销孔(a4a);所述销轴安装柱(a4)的固定端的外壁与所述边板本体(a1)之间环向设有过渡加强部(a41);所述销轴安装柱(a4)位于所述上翻边(a2)下方,所述上翻边(a2)包括一段向下延伸的凹陷部(a3),该凹陷部(a3)落在所述销轴安装柱(a4)的外壁上,所述上翻边(a2)通过所述凹陷部(a3)与所述销轴安装柱(a4)相连;所述凹陷部(a3)与所述销轴安装柱(a4)的外壁之间设有过渡连接条(a4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客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翻边(a5)的中部设有断口,该断口处设有滑动机构安装座,所述边板本体(a1)的下方设有滑动导向座;所述断口两侧的下翻边(a5)分别连接有支耳(a6),所述支耳(a6)的上边缘与所述下翻边(a5)的断口处边缘连接,所述支耳(a6)上分别设有滑动机构安装孔(a6a),所述支耳(a6)构成所述滑动机构安装座;所述边板本体(a1)的下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导向板(a7),该导向板(a7)上设有两个导向杆安装孔(a7a),两个所述导向杆安装孔(a7a)分布于所述滑动机构安装座前后两侧,所述导向板(a7)构成所述滑动导向座;所述支耳(a6)的外侧边抵靠所述导向板(a7)并与其相连;所述下翻边(a5)的前部和后部各设有一个加宽区,两个所述加宽区分别各设有一个座板安装孔(a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座(b110)包括头部支撑柱(b111)和“L”形翻边(b114),所述上横梁(b102)中部向上延伸设有所述头部支撑柱(b111),所述头部支撑柱(b111)与上横梁(b102)以及所述靠背边管(b101)之间连接有所述“L”形翻边(b114),该“L”形翻边(b114)向前延伸,该“L”形翻边(b114)包括沿着所述上横梁(b102)设置的横向段和沿着所述靠背边管(b101)设置的竖向段,所述横向段位于上横梁(b102)上方,所述横向段的内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建双任位游佳林杨雷杨道焱李祖江唐典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