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贤长专利>正文

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的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153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的复位装置,缝纫机悬臂内设张力调整装置,于其主座体两侧端上分设主动件及带动件,以驱动设于主座体上控制组压板两侧,使压板两端藉由主动件及带动件的控制与施力,当调整钮转动时,可通过控制组的压板而控制各组张力调整机构复位组,达到精确每一控制张力调整机构复位功能,以及延长控制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缝纫机
,具体涉及一种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的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存在其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例如获准专利在案的第86214530号专利案,该案不但可提供张力控制的微调,且其复位结构也可进行各组张力整体机构的复位,具有实用性,因此获准专利在案,而今为使其复位装置于复位更为精确,使用寿命更长,以提高复位的实用性,故本专利技术人提出改进的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的复位装置。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缝纫机悬臂内设张力调整装置,包括一主座体,其上设数组由张力调整座体、微调组及复位组所组成的张力调整机构,而复位组为一设于主座体上的控制组,主座体具有一为调整钮带动的主动件,主动件带动设于主座体上的控制轴,控制组具一压板,压板枢设于主座体上,该控制轴上设有带动件。一种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的复位装置,缝纫机悬臂内设张力调整装置,包括一主座体,上设数组由张力调整座体、微调组及复位组所组成的张力调整机构,且所有复位组接受一设于主座体上的控制组控制,其中主座体一侧设钮座,钮座内枢穿一第二控制轴,第二控制轴上锁设一主动件且穿出悬臂端设调整钮,主动件旁设从动件处设穿轴孔以枢穿一控制轴,轴上固设一组以上具行程控制缘的控制轮,于控制轴穿出主座体钮座端部处设从动件,且于主座体上设一组以上的枢柱,枢柱上套设一控制臂,枢柱旁设固接张力调整机构的定位柱及螺孔;张力调整座体上设主轴、止轴及枢接微调组用的微调轴,于主轴上依序套设张力夹盘、张力弹簧、顶簧件及调整件,并于近微调轴处设枢爪孔;微调组具一与调整件啮合的微调件,微调件中央处套设校正件,且校正件上设校正柱及复位柱;复位组具相互啮合的复位主动爪及复位从动爪,两者相对机座端设复位端,且复位主动爪相对于压板端设制动端;控制组具一压板,压板相对于调整钮端固接一复位臂端部,另端则固接一延伸件端部,而复位臂与延伸件自由端设与控制轴枢接,且延伸件上方设一复位件;而前述的控制轴穿出主座体另侧壁端皆带动件;主座体于抵顶复位臂处设归止件;控制组压板两端部同时固接复位臂及延伸件,延伸件一端与复位件抵顶,且复位件另端设顶制柱而复位臂上设顶盘柱。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的复位装置,于主座体两侧端设复位臂及复位件,配合主动件及于控制轴另端的带动件传动动力,以使复位臂与复位件共同施力于压板上,使压板平均施力于每一张力调整装置复位组上,达到结构确实动作更为稳定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张力调整机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分解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组合俯视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右视动作图。图6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左视动作图。图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组合俯视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组合俯视示意图。附图标注10 缝纫 11 机座12 悬臂A 张力调整装置20 主座体 201 钮座202 穿轴孔 203 枢柱204 扣件 205 螺孔206 定位柱21 定轴件 22 第二控制轴23 调整钮 24 主动件240 主动轮 241 复位盘25 从动件 250 从动轮26 控制轴 27 控制轮270 行程控制缘 28 控制臂280 枢孔 281 顶动端282 顶制端 29 归止件B 张力调整机构30 张力调整座体 301 固定孔302 定位孔 303 主轴304 止轴 305 枢爪孔306 微调轴 31 张力夹盘310 传轴孔 311 止孔32 张力弹簧 33 调整件330 穿轴孔 331 调整轮332 定位部 34 顶簧件340 定位孔 341 止槽40 微调组 41 微调件410 套轴柱 411 调整齿42 校正件 420 套孔 421 复位柱 422 校正柱50 复位组 51 复位主动爪510 枢孔 511 啮合齿512 复位端 513 制动端52 复位从动爪 520 枢孔521 啮合齿 522 复位端60 控制组 61 压板610 调整孔 611 调整栓612 结合板 613 结合板62 复位臂 620 顶盘柱621 穿轴孔 63 延伸件630 抵顶部 631 穿轴孔64 复位件 640 致动部641 顶制柱 65 带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10内设一机座11,于机座11上方设悬臂12,而于悬臂12内设有一张力调整装置A,其张力调整装置A中的主座体20上具有数组张力调整机构B的张力调整座体30,并于各张力调整座体30上设有微调组40,另配合各微调组40设有复位组50,且于主座体20上设可控制每一张力调整机构B复位组50控制组60;控制组60两侧端皆设有可施力于压板61的复位控制组件。请参阅图2、图3、图4,主座体20一侧设设置的钮座201两侧端中央设穿轴孔202,并于钮座201外侧螺固定轴件21以枢穿定位第二控制轴22,第二控制轴22穿出悬臂12端则固定一调整钮23,钮座201内设螺锁于第二控制轴22上的主动件24,主动件24小径齿轮状为主动轮240,与钮座201外的从动件25从动轮250啮合带动,主动件24大径处设齿轮状的复位盘241,以顶动控制控制组60相对的结构。前述从动件25中心配合一C形扣件枢设定位一控制轴26,控制轴26穿过主座体20另接设有一带动件65,而于控制轴26上另设有数组控制轮27,并藉由表面起伏不一且与前述复位盘241齿数配合设置的行程控制缘270与控制臂28的配合控制张力调整机构B。其张力调整机构B的张力调整座体30底部固定于主座体20上,并于另端设主轴303与止轴304上依序套两压贴组合的张力夹盘31、张力弹簧32及调整件33,于其调整件33的小径端螺设有一顶簧件34以顶持于张力弹簧32,调整件33的大径端与微调组40啮合,且其外缘处另为控制臂28端部顶制控制,而止轴304使张力夹盘31及顶簧件34保持不转动的形态,张力弹簧32则分别顶于顶簧件34及张力夹盘31;而于主座体20上另设有供微调组40设置的微调轴306,并于其上方另设有两组枢爪孔305以供复位组50定位动作。微调组40于微调轴306上依序套设有一微调件41校正件42与弹性组件43,微调件41与调整件33啮合,而于微调件41内径与校正件42套合且以齿形套合,校正件42露出微调件41端缘另向复位组50伸出一复位柱421以供与复位组50配合执行微调组40的复位作业,而于校正件42外露于微调件41外端部另伸出一校正柱422,而弹性组件43两端分别顶持于张力调整座体30与校正件42;而复位组50的复位主动爪51及复位从动爪52枢设于主座体20上,而其复位主、从动爪51、52相互啮合带动,而复位主、从动爪51、52相对于微调组40校正件42复位柱421方向伸出复位端512、522,以供作动复位组50时同时夹持该该复位柱421至既定的原为达成复位动作,而其复位主动爪51向主座体20方向设平伸制动端513。另于主座体20上控制组60,其相对各张力调整机构B上复位组50复位主动爪51制动端513缘部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缝线张力调整装置的复位装置,缝纫机悬臂内设张力调整装置,包括一主座体,其上设数组由张力调整座体、微调组及复位组所组成的张力调整机构,而复位组为一设于主座体上的控制组,主座体具有一为调整钮带动的主动件,主动件带动设于主座体上的控制轴,控制组具一压板,压板枢设于主座体上,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轴上设有带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贤长
申请(专利权)人:曾贤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