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093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调线装置,可利用调整用工具来调整面线的张力,包括:具有调线盘、调线弹簧、调线刻度盘、弹力调节凸轮、传递板和第一调节部件的调线机构;设有所述调线机构的导线器;设置成贯穿所述导线器、可供所述调节用工具从外部插入的贯穿孔;以及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传递板上、与插入所述贯穿孔内的所述调节用工具的前端卡合而可与所述调节用工具一体旋转、且通过所述调节用工具的旋转来使所述第一调节部件旋转的第二调节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操作者手动旋转调线刻度盘来对作用在张设于一对 调线盘之间的面线上的张力进行调节的调线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平缝缝纫机等在机臂部内设有调线装置。调线装置具有对作用在面 线上的张力的强度进行调节的调线刻度盘。调线刻度盘的上端部从机臂部的上 侧局部地露出到外部,可从外部进行操作。因此,在缝制加工布时,操作者根 据所缝制的加工布的厚度和种类、甚至是缝线的种类来手动地旋转调线刻度 盘。由此,操作者可对作用在面线上的张力的大小进行调节。例如,在日本特许公开平6-134165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的防搭线错误 装置中,在缝纫机的机臂部内的正面侧的上部纵向地设有显示板。另外,在该 显示板的正后侧设有调面线机构。该调面线机构具有调面线盘、松线架、线张 力调节部件、调面线弹簧和弹簧座。松线架使调面线盘开闭。调面线弹簧设在 调面线盘与线张力调节部件之间,对调面线盘朝着闭锁方向施力。弹簧座承受 调面线弹簧的一端部。这样,调面线机构配置在机臂部内部的外装盖的正后侧。当缝纫机制造商 在装配缝纫机后进行试运行时,使调线刻度盘与规定的基准刻度一致来对作用 在面线上的张力进行测量。在此,当作用在面线上的张力的测量值与调节基准 值不同时,操作者对调面线弹簧的弹力的大小进行变更,从而使面线的张力与 调节基准值一致。此时,操作者需要在将机臂部的外装盖拆下后使用调节用工 具通过手动操作来使承受调面线弹簧的右端部的线张力调节部件旋转。这样,对于日本特许公开平6-134165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的防搭线错 误装置,在装配缝纫机后进行试运行时,若作用在面线上的张力的大小与调节基准值不同,则操作者需要首先将机臂部的外装盖拆下后使用工具手动地旋转 线张力调节部件。因此,不仅外装盖的拆下作业烦琐,而且还需要进行手动旋 转线张力调节机构这种极为烦琐的调节操作。其结果是,存在调节作业需要大 量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迅速且容易地进行对作用在面线上的基准 张力大小进行调节的作业的调线装置,其中,作用在面线上的基准张力是因调 线弹簧的弹力而通过一对调线盘作用的。本专利技术的调线装置可利用调整用工具来调整面线的张力,包括:夹持所述 面线的一对调线盘;将所述一对调线盘中的一方朝着另一方施力的调线弹簧; 对在所述调线弹簧的弹力下从所述调线盘作用在所述面线上的张力进行调节 的调线刻度盘;在所述调线刻度盘上形成、可对所述调线弹簧的弹力进行调节 的弹力调节凸轮;通过跟随所述弹力调节凸轮移动而可对所述调线弹簧的弹力 进行调节的传递板;与所述传递板螺合、承受所述调线弹簧的另一端部的第一 调节部件;具有所述调线盘、所述调线弹簧、所述调线刻度盘、所述弹力调节 凸轮、所述传递板和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调线机构;设有所述调线机构的导线 器;设置成贯穿所述导线器、可供所述调节用工具从外部插入的贯穿孔;以及 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传递板上、与插入所述贯穿孔内的所述调节用工具的前端 卡合而可与所述调节用工具一体旋转、且通过所述调节用工具的旋转来使所述 第一调节部件旋转的第二调节部件。当操作者对调线刻度盘进行旋转操作时,在该调线刻度盘上形成的弹力调 节凸轮一体转动。接着,传递板跟随该弹力调节凸轮移动,从而使与传递板螺 合的第一调节部件与传递板一体移动。因此,设于调线盘与第一调节部件之间 的调线弹簧的弹力被变更,可通过一对调线盘对作用在面线上的张力进行调 节。不过,当调线刻度盘位于例如作为基准的刻度盘刻度为"3"的旋转位置 时,在作用在面线上的张力的大小与调节基准值不同的场合,操作者对调线弹簧的弹力进行调节。此时,操作者将覆盖缝纫机头部的面板拆下,并将调节用 工具的前端部插入到在导线器上形成的贯穿孔内。接着,在使调节用工具的前 端部与第二调节部件卡合的状态下使调节用工具旋转,从而第二调节部件旋 转,第一调节部件与第二调节部件一起旋转。其结果是,调线弹簧的弹力加强或减弱o在这种本专利技术中,在对调线刻度盘的基准位置上的张力的大小进行调节 时,操作者将覆盖缝纫机头部的面板拆下,并将调节用工具的前端部插入到在 导线器上形成的贯穿孔内。接着,只需在使调节用工具的前端部与第二调节部 件卡合的状态下使调节用工具旋转就可使第一旋转部件旋转,可容易且迅速地 对作用在面线上的张力进行调节。另外,由于不是拆下机臂部的外装盖,而只 是拆下较容易拆下的面板就可进行张力调节,因此可迅速地进行调节作业。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调线装置中,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以旋转中心线与第一调 节部件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且隔开规定间隔的形态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相邻地设置,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具有环状的第一齿轮部,所述第二调节部件具有与 所述第一齿轮部啮合的环状的第二齿轮部、与所述调节用工具的前端卡合的卡 合凹部、以及在所述卡合凹部的入口侧形成的锥状的引导部。采用上述结构,插入贯穿孔内的调节用工具的前端部被引导部引导。因此, 能使调节用工具的前端部与卡合凹部可靠地卡合。另外,由于第二调节部件的 第二齿轮部与第一调节部件的第一齿轮部啮合,因此,通过旋转第二调节部件, 能可靠且容易地旋转第一调节部件。因此,可大幅度简化面线的张力调整作业。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调线装置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具有凸缘部,所述第二 调节部件具有与所述凸缘部卡合的外周槽部。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凸缘部与外周槽部卡合,因此能可靠地保持第二调节 部件相对于第一调节部件的连结关系。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调线装置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在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 上具有压花部,所述调线装置还具有一端与所述压花部卡合、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传递板上的板弹簧部件。采用上述结构,板弹簧部件与压花部卡合。由此,可防止具有形成有压花部的凸缘部的第一调节部件在缝制作业途中意外旋转。由此,能可靠地防止由 第一调节部件的旋转而引起的张力变化。另外,由于板弹簧部件与压花部卡合, 因此若在张力调节作业时第一调节部件旋转,则压花部的微小凹凸的旋转会使 板弹簧部件振动。其结果是,会因第一调节部件的旋转而产生咔嗒声。因此, 通过确认该声音,操作者可容易地判别第一调节部件的旋转。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包括调线装置;设有所述调线装置的机臂部;与所述机 臂部的一端侧相连的立柱部;设在所述机臂部的与所述立柱部相反的一侧的头 部;覆盖所述机臂部和所述立柱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装盖;以及可收容所述头 部、可装拆地设在所述头部上、当从所述头部拆下时使形成有所述贯穿孔的所 述导线器的与所述调线机构相反的一侧的面露出的面板。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拆下面板,调线装置的导线器露出。因此,在调节面 线的张力时,只需拆下面板就可使在导线器上形成的贯穿孔露出。因此,在调 节面线的张力时,无需拆下外装盖,只需拆下较容易拆下的面板就可进行张力 调节,因此可迅速地进行调节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设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调线装置的电子缝纫机的立体图。图2是拆下了面板的电子缝纫机的立体图。图3是拆下了外装盖和面板的电子缝纫机的主视图。图4是设有调线机构的导线器的主视图。图5是设有调线机构的导线器的俯视图。图6是设有调线机构的导线器的右视图。图7是设有调线机构的导线器的左视图。图8是沿图4的VIII-VIII线的纵剖左视图。图9是沿图4的IX-IX线的纵剖左视图。图10是沿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线装置,可利用调整用工具来调整面线的张力,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调线盘,该一对调线盘夹持所述面线;    调线弹簧,该调线弹簧将所述一对调线盘中的一方朝着另一方施力;    调线刻度盘,该调线刻度盘对在所述调线弹簧的弹力下从所述调线盘作用在所述面线上的张力进行调节;    弹力调节凸轮,该弹力调节凸轮在所述调线刻度盘上形成,可对所述调线弹簧的弹力进行调节;    传递板,该传递板通过跟随所述弹力调节凸轮移动而可对所述调线弹簧的弹力进行调节;    第一调节部件,该第一调节部件与所述传递板螺合,承受所述调线弹簧的另一端部;    调线机构,该调线机构具有所述调线盘、所述调线弹簧、所述调线刻度盘、所述弹力调节凸轮、所述传递板和所述第一调节部件;    导线器,该导线器设有所述调线机构;    贯穿孔,该贯穿孔设置成贯穿所述导线器,可供所述调节用工具从外部插入;以及    第二调节部件,该第二调节部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传递板上,与插入所述贯穿孔内的所述调节用工具的前端卡合而可与所述调节用工具一体旋转,通过所述调节用工具的旋转来使所述第一调节部件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尾博昭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