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赭曲霉毒素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免疫分析技术和真菌毒素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赭曲霉毒素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主要是由赭曲霉属(Aspergillusochraceus)和青霉属(Pecillium)真菌产生,主要分为赭曲霉毒素A、B、C三种类型。其中,赭曲霉毒素A毒性最大,广泛污染农产品和食品。因此其在动物体内容易蓄积,具有肾脏毒性、肝脏毒性、免疫毒性、细胞毒性、致畸、致癌等,被OARC列为2B类致癌物。GB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明确规定了OTA在谷物及其制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ResidueLimit,MRL)为5ng/mL,豆类及其制品中为5ng/mL。目前,赭曲霉毒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鉴定法、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其中仪器分析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由于其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多为国标所采用。但是需要依赖于昂贵的仪器设备,分析成本高且对检测环境和操作人员均有较高要求,难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检测赭曲霉毒素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赭曲霉毒素标准品的溶液分别与荧光标记物溶液以及赭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溶液混合,孵育进行竞争反应,测定所得体系的荧光偏振值;S2、以测定的荧光偏振值为纵坐标,所述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赭曲霉毒素标准品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S3、以待测样品代替步骤S1中的赭曲霉毒素标准品,将所述待测样品与所述荧光标记物溶液以及所述赭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溶液混合,孵育进行竞争反应,测定所得体系的荧光偏振值;S4、根据步骤S2中的标准曲线,计算出所述待测样品中赭曲霉毒素的浓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赭曲霉毒素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赭曲霉毒素标准品的溶液分别与荧光标记物溶液以及赭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溶液混合,孵育进行竞争反应,测定所得体系的荧光偏振值;S2、以测定的荧光偏振值为纵坐标,所述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赭曲霉毒素标准品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S3、以待测样品代替步骤S1中的赭曲霉毒素标准品,将所述待测样品与所述荧光标记物溶液以及所述赭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溶液混合,孵育进行竞争反应,测定所得体系的荧光偏振值;S4、根据步骤S2中的标准曲线,计算出所述待测样品中赭曲霉毒素的浓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赭曲霉毒素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的荧光标记物为改造后赭曲霉毒素半抗原与荧光素的偶联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赭曲霉毒素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素选自下述任意一种:4-氨甲基荧光素(AMF),异硫氰酸荧光素乙二胺(EDF),异硫氰酸荧光素丁二胺(BDF),异硫氰酸荧光素己二胺(HDF)。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赭曲霉毒素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赭曲霉毒素标准品的溶液的溶质为赭曲霉毒素标准品,浓度分别为0,0.01,0.03,0.1,0.3,1,10ng/mL,溶剂为含10%甲醇的硼酸盐缓冲液;该硼酸盐缓冲液的pH值为8.5,通过以下步骤...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