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空气弹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101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型空气弹簧系统,包括上盖板、气囊、底座、外金属套、内金属压套、橡胶弹簧组和钢簧,外金属套安装在底座上,内金属压套套装在外金属套内并与外金属套内壁形成间隙,橡胶弹簧组设置在间隙内,钢簧安装在内金属压套内,内金属压套压于橡胶弹簧组和钢簧顶部,上盖板的外周通过气囊与外金属套的外周连接。该空气弹簧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泄气重载垂向刚度底、舒适性和稳定性高的优点。

Combined air spr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bined air spr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plate, an air bag, a base, an outer metal sleeve, an inner metal sleeve, a rubber spring group and a steel spring. The outer metal sleeve is installed on the base. The inner metal sleeve is set in the outer metal sleeve and forms a gap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metal sleeve, and the rubber spring group is set in the gap. The inner metal sleeve is pressed on the rubber spring group and the top of the steel spring.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upper cover plate is connected by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outer metal sleeve by the air bag. The air spring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heavy load, vertical rigidity, high comfort and high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型空气弹簧系统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缓冲减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型空气弹簧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空气弹簧需要承担的车辆载荷越来越大,气囊选用大曲囊式气囊,可以通过增大辅助气室的空间降低空气弹簧系统充气时的刚度值。但无气时需要辅助弹簧提供垂向刚度,保证车辆正常运营。但是有些车辆空载特别大,在保证充气系统刚度前提下,泄气大载荷时要求辅助弹簧提供很小的垂向刚度。目前常用的辅助弹簧多为橡胶簧,主要有沙漏簧、锥形簧和层状弹簧,三种簧中锥形弹簧大载荷时垂向刚度相对较小,有些车辆在空簧无气时大载荷时需要辅助弹簧提供非常小的垂向刚度,一般的橡胶弹簧都没法实现。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在保证空气弹簧充气和泄气下产品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空簧泄气垂向刚度以提高泄气运营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泄气重载垂向刚度底、舒适性和稳定性高的组合型空气弹簧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型空气弹簧系统,包括上盖板、气囊、底座、外金属套、内金属压套、橡胶弹簧组和钢簧,所述外金属套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内金属压套套装在外金属套内并与外金属套内壁形成间隙,所述橡胶弹簧组设置在间隙内,所述钢簧安装在内金属压套内,所述内金属压套压于橡胶弹簧组和钢簧顶部,所述上盖板的外周通过所述气囊与外金属套的外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中心位置的中心轴,所述外金属套安装在底板靠近外周沿的位置,所述内金属压套套设在中心轴上,中心轴顶部设有用于锁紧内金属压套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螺栓、弹性垫圈和金属垫,所述锁紧螺栓依次穿过弹性垫圈和金属垫后与中心轴顶部螺纹连接。所述外金属套于底部外侧设外安装台,所述外安装台通过紧固件与底板紧固连接。所述外金属套与底板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橡胶弹簧组包括依次硫化连接的低位橡胶体、中间叠簧和高位橡胶体,所述低位橡胶体与底板紧固连接。所述低位橡胶体于底部内侧设有内安装台,所述内安装台通过紧固件与底板紧固连接。所述内金属压套的顶部设有磨耗板。所述上盖板的外周面底部设有扣环,所述气囊一端与扣环扣接,另一端与外金属套的外周自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型空气弹簧系统,包括上盖板、气囊、底座、外金属套、内金属压套、橡胶弹簧组和钢簧,外金属套安装在底座上,内金属压套套装在外金属套内并与外金属套内壁形成间隙,橡胶弹簧组设置在间隙内,钢簧安装在内金属压套内,内金属压套压于橡胶弹簧组和钢簧顶部,上盖板的外周通过气囊与外金属套的外周连接。该结构中,钢簧通过内金属压套形成预压的形式安装在内金属压套内,只在泄气状态下工作,一方面可节省安装空间,保证了结构的简单和紧凑,另一方面可在泄气较大空载时提供很小的垂向刚度;钢簧承压到一定载荷后内金属压套与橡胶弹簧组接触,此时橡胶弹簧组才进行工作,使得在更大载荷时保证钢簧簧和橡胶弹簧组组合作用的刚度平稳增大,避免了刚性碰撞接触,提高了车辆在大载荷时的无气稳定性;外金属套和内金属压套形成垂向硬止挡,避免车体过度下沉,保证车辆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上盖板;11、扣环;2、气囊;3、底座;31、底板;32、中心轴;4、外金属套;41、外安装台;5、内金属压套;6、橡胶弹簧组;61、低位橡胶体;611、内安装台;62、中间叠簧;63、高位橡胶体;7、钢簧;8、锁紧组件;81、锁紧螺栓;82、弹性垫圈;83、金属垫;9、密封圈;10、磨耗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组合型空气弹簧系统的一种实施例,包括上盖板1、气囊2、底座3、外金属套4、内金属压套5、橡胶弹簧组6和钢簧7,外金属套4安装在底座3上,内金属压套5套装在外金属套4内并与外金属套4内壁形成间隙,橡胶弹簧组6设置在间隙内,钢簧7安装在内金属压套5内,内金属压套5压于橡胶弹簧组6和钢簧7顶部,上盖板1的外周通过气囊2与外金属套4的外周连接。该结构中,钢簧7通过内金属压套5形成预压的形式安装在内金属压套5内,只在泄气状态下工作,一方面可节省安装空间,保证了结构的简单和紧凑,另一方面可在泄气较大空载时提供很小的垂向刚度;钢簧7承压到一定载荷后内金属压套5与橡胶弹簧组6接触,此时橡胶弹簧组6才进行工作,使得在更大载荷时保证钢簧7簧和橡胶弹簧组6组合作用的刚度平稳增大,避免了刚性碰撞接触,提高了车辆在大载荷时的无气稳定性;外金属套4和内金属压套5形成垂向硬止挡,避免车体过度下沉,保证车辆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底座3包括底板31和设置在底板31中心位置的中心轴32,外金属套4安装在底板31靠近外周沿的位置,内金属压套5套设在中心轴32上,中心轴32顶部设有用于锁紧内金属压套5的锁紧组件8。该结构中,底板31用于承载和安装外金属套4以及橡胶弹簧组6,而中心轴32的设置一方面利用锁紧组件8锁紧内金属压套5,保证对钢簧7的预压力,另一方面,泄气或重载时,内金属压套5能沿中心轴32进一步下移,以保证刚度平稳增大。本实施例中,锁紧组件8包括锁紧螺栓81、弹性垫圈82和金属垫83,锁紧螺栓81依次穿过弹性垫圈82和金属垫83后与中心轴32顶部螺纹连接。该结构中,弹性垫圈82和金属垫83的设置能进一步提高锁紧螺栓81的紧固效果,防止了生松动。本实施例中,外金属套4于底部外侧设外安装台41,外安装台41通过紧固件与底板31紧固连接。该外安装台41的设置便于外金属套4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本实施例中,外金属套4与底板3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9。该密封圈9隔绝了外安装台41与底板31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效果,防止漏气。本实施例中,橡胶弹簧组6包括依次硫化连接的低位橡胶体61、中间叠簧62和高位橡胶体63,低位橡胶体61与底板31紧固连接。该低位橡胶体61、中间叠簧62和高位橡胶体63的设置增加了上盖板1和底板31之间弹性体的高程,即大大降低了辅助弹簧的在重载下的垂向刚度,提高了辅助弹簧的在重载下的舒适性,而中间叠簧62的设置使得在高程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橡胶弹簧组6的横向位移,该结构通过中间叠簧62将低位橡胶体61和高位橡胶体63完全隔开,即能够避免辅助弹簧的横向失稳,提高了辅助弹簧横向位移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低位橡胶体61于底部内侧设有内安装台611,内安装台611通过紧固件与底板31紧固连接。该内安装台611的设置便于橡胶弹簧组6的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本实施例中,内金属压套5的顶部设有磨耗板10。该磨耗板10主要是减小泄气时相对位移的摩擦系数,提供便捷的横向位移。本实施例中,上盖板1的外周面底部设有扣环11,气囊2一端与扣环11扣接,另一端与外金属套4的外周自密封连接。该结构中,气囊2小子口与外金属套4采用自密封连接,防止漏气。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型空气弹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气囊(2)、底座(3)、外金属套(4)、内金属压套(5)、橡胶弹簧组(6)和钢簧(7),所述外金属套(4)安装在底座(3)上,所述内金属压套(5)套装在外金属套(4)内并与外金属套(4)内壁形成间隙,所述橡胶弹簧组(6)设置在间隙内,所述钢簧(7)安装在内金属压套(5)内,所述内金属压套(5)压于橡胶弹簧组(6)和钢簧(7)顶部,所述上盖板(1)的外周通过所述气囊(2)与外金属套(4)的外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型空气弹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气囊(2)、底座(3)、外金属套(4)、内金属压套(5)、橡胶弹簧组(6)和钢簧(7),所述外金属套(4)安装在底座(3)上,所述内金属压套(5)套装在外金属套(4)内并与外金属套(4)内壁形成间隙,所述橡胶弹簧组(6)设置在间隙内,所述钢簧(7)安装在内金属压套(5)内,所述内金属压套(5)压于橡胶弹簧组(6)和钢簧(7)顶部,所述上盖板(1)的外周通过所述气囊(2)与外金属套(4)的外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空气弹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包括底板(31)和设置在底板(31)中心位置的中心轴(32),所述外金属套(4)安装在底板(31)靠近外周沿的位置,所述内金属压套(5)套设在中心轴(32)上,中心轴(32)顶部设有用于锁紧内金属压套(5)的锁紧组件(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型空气弹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8)包括锁紧螺栓(81)、弹性垫圈(82)和金属垫(83),所述锁紧螺栓(81)依次穿过弹性垫圈(82)和金属垫(83)后与中心轴(32)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化程海涛叶特赵斌龙垚坤段国奇陈灿辉梁弘毅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