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矿棉无纺织物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9618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生产矿棉无纺织物的装置,包括一个竖立的罩筒(10),和纤维化装置(26a,26b),以及输送矿棉无纺织物的输送装置(16)。也设有一个装置在纵向将隔热材料带分成第一(38)和第二块(40)。一个输送装置(46)引导第一块(38)而将其放置在第二块(40)上。所述装置能够使得产生的矿棉纤维制品带有一个密度分布,上部区域(24a)和下部区域(24b)比它们之间的区域(56)具有较高密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矿棉无纺织物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有一纤维化装置的竖立的罩筒和一种运输矿棉无纺织物的输送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沿厚度具有一限定密度分布的矿物纤维的制品。在生产矿棉无纺织物时,人们力图以最低的能耗获得最佳质量的制品。在矿棉无纺织物的生产中,向产生矿棉纤维的纤维化装置供给的熔化的原料。将矿棉纤维置于一个竖立的罩筒中,并放置在输送装置上。安装在底部的输送装置通常是透空气的循环传送带。在透气的传送带的下面是一个产生规定负压的抽气装置。因为在本领域内一般使用的纤维化装置,是通过空气的强下降气流输送从一个高速旋转的主体离心方向发出的玻璃纤维,有很大比例的空气流被吹到竖立的罩筒中。这个空气流碰撞在竖立的罩筒的底部上的输送装置,从而在高紊流区域中向上折回,在竖立的罩筒内造成回流。这个回流会将已经沉放在输送装置上的矿棉纤维向上返回。为了抵销这个影响,必须设置高功率的抽风机,以使得通过足够的负压将在输送装置上沉放的矿棉纤维固定在位。这个负压必须足够的大,使得在输送装置上有厚的矿棉层时最顶层仍保留在位。在希望生产一种较厚的矿棉无纺织物时,要将数个纤维化的装置在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排列在一个竖立的罩筒中。但是这增加抽气装置的能耗,因为矿棉无纺织物越厚,在抽气装置和无纺物表面之间的压力的相对差越高。这能够通过增加吸力抵销,但是缺点是能耗增加,另外,矿棉无纺织物的下面的部分被压缩,以致在矿棉无纺织物离开竖立的罩筒时已经预先压缩。在隔热材料的厚度内的这样的密度梯度是不好的,因为这降低制品的隔热性和其他质量数据,如柔顺性和压缩应力等。为了获得跨制品厚度的尽可能均匀的体积密度,进固化炉前的原料无纺物的厚度必须相应于至少两倍的制品厚度。由经验得知,进入固化炉的原料无纺物的厚度对密度的分布对压缩制品的柔顺性有很大的影响。在现有技术的水平上人们进行降低隔热材料厚度上密度梯度的各种努力包括在结构为循环空气炉的干燥炉中,从底部向上引导空气流以松动较大密度的底层。在德国专利39 21 399中提出一种装置,其中,集中输送装置的结构要使它的沉放表面积在输送方向上总有增加。通过将集中输送装置从水平方向倾斜达到这个目的,使得抽气面积增加,并且在这个区域需要一个较低的负压。EP 0 406 107也说明了一种此类通过多个纤维化装置产生的纤维的沉放方法。在这样的设置中,每个纤维化装置具有它自己的拦截器区域,并且将拦截的纤维通过输送带从拦截区域发出。输送带是凸形的,拦截区域的面积随着输送带上单位面积重量的增加而增加。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在这个系统中包围竖立罩筒的旋转壁没有延伸到输送带,造成泄漏,这需要增加鼓风机的功率。这就是固定的壁向下邻接旋转壁的原因。这些固定侧壁造成制品中污物成份升高,这些污物会在这些区域集中,然后周期地落到在下面的输送带上。这还有另外的缺点,即,不定期落下的污物会对制成的制品的质量一致性有不利影响。另外,在纤维化装置和集中输送装置之间存在一个最优的间隔。如这个间隔太小,强水平空气流在集中输送装置上形成,集中输送装置会将沉放的纤维卷到各纤维的捆束中。如果这个间隔太大,纤维的较大捆束(也称绺)容易在集中竖立的罩筒中形成,这同样使得制品不均匀。为了将这两个影响压缩到最小,在纤维化装置和集中输送装置之间需要保持一个预先精确计算出或者按经验得出的间隔。美国专利4,463,048说明一种生产矿棉无纺物方法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在集中输送装置上沉放纤维作为初级无纺织物的几个纤维化的单元,集中输送装置在纤维沉放的区域进行水平地输送。然后集中输送装置的输送带在导向轮上导向,使得从两个初级无纺织物形成一个二级无纺织物。因为产生具有半输送装置接触,在初级无纺织物整个流中的阻力系数大约是两倍厚的二级无纺织物的阻力系数的二分之一,使得风机造成的负压度约降低50%。但是,必须很精确地调整各纤维化装置,以使得由于横向分布的密度中的差别最小。以高的精确度调整纤维化装置,对于将性能差别最小化,特别是跨二级无纺织物的厚度的它们的对称分布,也是重要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进生产矿棉无纺织物的装置和方法,使得能够以低的能耗生产具有强化性能的制品。这个目的是通过分别具有权利要求1和6所述的特征的装置和方法到达的。制成的矿棉制品的特征如权利要求9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要求较低鼓风机能力的一种双宽度竖立的罩筒,因为在每个输送装置上沉放了具有一半的单位重量的矿棉无纺织物。纤维的细度和单位重量决定原料无纺织物的流动阻力。此外,设置一个将隔热材料毯在纵向切割成两块的装置。这样,从产生宽度为希望制品两倍的一块矿棉毯所在的双宽度的竖立的罩筒中,获得两块分开的矿棉毯,每块具有的宽度为生产希望制品所要求的宽度。为了结合两块毯的部分,使用一种输送装置,它能够导向第一块毯,使得它位于第二块毯上。因为产生的毯的两个部分的输送距离长度不同,将在竖立的罩筒中产生的矿棉毯的横向分布和纤维分布的波动以及密度波动平衡。为了取得这个优点,输送距离甚至有很小的不同就足够,而最好是大于或等于竖立的罩筒中的纤维化装置的间隔。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一个基本优点是,在二级无纺织物中对于每个纤维化装置产生两种情况,即,制品有更好的对称性,同时显著简化了在几个纤维化装置之间的设置。例如,如美国专利4,463,048或德国专利39 21 399 C2所述的,从两个初级无纺织物沉放产生二级无纺织物,由各纤维化装置产生的二级无纺织物的表皮。这意味着,要调整两个不同的纤维化的装置,使其纤维质量,即纤维细度和长度尽可能地相同;而在本专利技术装置中与之相反,二级无纺织物中的两层是在同一个纤维化装置中形成的,在制品中两层要分别排列。使它们与平行于制品上面和下面的中心平面相对称。另外,各纤维化装置的横向分布被均衡了。经验显示,质量差的制品通常具有放出的纤维量的不能许可的高横向分布。如下面详细说明的,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这样的横向分布被均衡了。虽然在双宽度的竖立的罩筒中,生产的矿棉无纺织物具有较低的单位重量,因此具有跨织物厚度的低密度梯度,但是不能够绝对地排除,在利用输送装置上的一个竖立的罩筒时矿棉无纺织物的常规产生中发生的密度梯度。如上所述,在矿棉毯的底侧密度最高。尽管增加密度具有缺点,使得这部分与质量有关的隔热性能减小,但是较高密度的部分具有提高刚度的优点。最好是通过翻转第一块将第一和第二块结合,使相应的较高密度的部分位于毯的上和下面,从而,使得制品在矿棉毯低平均密度时有的一个强化的尺寸稳定性和良好相关隔热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另外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容易地改造现有的竖立的罩筒。因为在竖立的罩筒的底部排列一个通常的输送装置,预定它与纤维化装置的距离,制成的原料无纺织物在一个邻接的生产线水平上面离开竖立的罩筒。如果与之相反改造竖立的罩筒的底部上的现有技术的滚筒或输送装置时,原料无纺织物在相当低的水平面上离开系统,因此必须先引回到生产线。此外竖立的罩筒简单的结构具有的其它优点是,在输送装置的区域中集中的任何污物使制品不受污染。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和方法,能够从均匀的矿棉纤维生产矿棉毯或矿棉毡,所述矿棉毯纤维具有沿毯的厚度上的一个密度分布,在本文中,厚度是相对于制造的矿棉毯的宽度和长度垂直,因此也垂直矿棉毯的上和下面延伸的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矿棉无纺织物的装置(52),包括: -一个竖立的罩筒(10)包括 -至少一个纤维化装置(26a和26b);和 -一个输送装置(16),运送产生的初级无纺织物(24); 其特征是: -一个切割装置(34),用于将所生产的矿棉无纺织物在纵向上切割成第一块毯(38)和第二块毯(40); -一个输送装置(46,48,58),能够导向所述第一块毯(38),使得所述的第一块毯(38)沉放在所述第二块毯(40)上,产生二级无纺织物(52);此时所述第一块毯(38)的输送距离不等于所述第二块毯(40)的输送距离; -至少一个纤维化装置(26a,26b)的每个产生形成在二级无纺织物(52)中的两层的一个无纺织物(2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威尔弗里德内伯路德维格肖尔
申请(专利权)人:普夫莱德雷尔绝缘材料技术国际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