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7558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包含:一第一感应层,其是于一第一透明基板上设置有数条第一导电网线;以及一第二感应层,其是于一第二透明基板上设置有数条第二导电网线,该些第二导电网线是面对于该些第一导电网线,且该些第一导电网线的网线方向与该些第二导电网线的网线方向是互相垂直;该些第一、第二导电网线中的部分导电网线分别设置有阻障图案层,该阻障图案层具有不同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可整合线偏光组件,或整合指纹辨识组件达到简化结构的功效。

touch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ouch control device. The touch control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induction layer, which is arranged on a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with a number of first conducting net wires, and a second induction layer is arranged on a second transparent substrate with a number of second conductive net lines, and the second conducting net lines are faced with the other. The wir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conducting net lin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ine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net line, and some conductive mesh line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net lines are respectively set up with a barrier pattern layer, and the barrier pattern layer has different heights; the touch control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integrate the line. Polarizing components or integrating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components can simplify th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将电容性触控组件整合线偏光组件,或整合指纹辨识组件的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1970年,人们发展出了可以判断位置的触控技术,让人们可以由按压位置来输入特定信息。通过交错配置两个呈相互垂直方向的电场,可在触控感应时由交错位置的信号差异辨识出触控所指的位置,以达到触控的效果。此后,1994年,美过国公司IBM(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发表了具有触控显示屏幕的手机,进一步带动了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于各类可携式电子产品中的发展。然而,已知技术的触控显示屏幕,其显示器模块或触控面板(TouchPanel,TP)所采用的不透明电极将影响整体透明出光的开口率(ApertureRatio),使其达成所需照度的功率难以降低;并且,其电极的线径宽度与从事半导体生产制造的黄光微影制程(Lithography)有关系。由于线径宽度越小所需的曝光光源与模具等装置的精密度越高,因此生产设备与成本越高,且越精密所相差的成本级别越高,对于生产制造触控显示屏幕的业者而言,必须于开口率及生产制造成本中取一平衡。另一方面,不透明电极的材料一般为金属材料所构成,其对于自然光线具有相当程度的反射率,尤其是在其线径宽度不够小及/或于大角度视角使用时,容易造成使用前述的触控显示屏幕时受到不透明电极的反光影响观赏及触控操作上的舒适度。近年来,金属网线(Metalmesh)使用于大尺寸触控面板的触控结构,因为具有生产容易的优点,受到广大的重视。然而上述技术在量产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一)要让视觉上看不到金属线,其金属线宽可能必须小于5um,需要高精度设备;(二)为了达到使用者可以接受的98%的透光度,感应面积要减少98%,相对的触控感应量也可能缩小50倍;(三)金属网格的间距太大,互电容太小以至于测量不到感应信号。此外,在应用上,若使用次微米的金属线,可以产生一金属线栅偏极片(WireGridPolarizer,WGP)的功能。因此,若可以在传统电容式触控组件中,可以达到线栅偏极片的功用,则可以达到简化光学模块感应装置结构的功效。另外,指纹辨识(Fingerprintidentification)在安全级别的认证已经引起广大的应用兴趣。电容式的指纹识别分辨率要求需要达到550dpi,这是传统金属网线需要克服的问题。有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整合其他应用的电容性触控装置,达到简化结构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前述的已知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宽极细且减少光反射性的触控装置。由次微米等级的导电网线的线径宽度,且留下的阻障层具有防止反射自然光线于人眼的功能,本技术的触控装置可将电容性触控组件整合线偏光组件,或整合指纹辨识组件的触控装置,达到了简化结构的目的。为达成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第一感应层,其是于一第一透明基板上设置有数条第一导电网线;以及一第二感应层,其是于一第二透明基板上设置有数条第二导电网线,该些第二导电网线是面对于该些第一导电网线,且该些第一导电网线的网线方向与该些第二导电网线的网线方向是互相垂直;其中该些第一、第二导电网线中的部分导电网线分别设置有阻障图案层,该阻障图案层具有不同的高度。根据本技术的一特征,还包含一绝缘材料层,设置于该些第一导电网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网线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特征,该第一导电网线的线宽与该第二导电网线的线宽皆介于10纳米至100微米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特征,该些第一导电网线之间的间距以及该些第二导电网线之间的间距皆介于1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特征,该第一感应层还包含数条第三导电网线,该些第三导电网线设置于该些第一导电网线中相邻的两条第一导电网线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特征,该第三导电网线的线宽介于10纳米至100微米之间,该些第三导电网线之间的间距介于10纳米至10微米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特征,该第二感应层还包含数条第四导电网线,该些第四导电网线设置于该些第二导电网线中相邻的两条第二导电网线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特征,其中该第四导电网线的线宽介于10纳米至100微米之间,该些第四导电网线之间的间距介于10纳米至10微米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特征,还包含一触控芯片,该触控芯片具有数条导线,该触控芯片的数条导线电性连接至该些第一导电网线与该些第二导电网线。根据本技术的一特征,还包含一指纹辨识芯片,该指纹辨识芯片具有数条导线,该指纹辨识芯片的数条导线电性连接至该些第三导电网线与该些第四导电网线。本技术的触控装置具有以下功效:1.本技术的导电网线部分具有阻障图案层,具有防止反射自然光线于人眼的功能。2.本技术的导电网线可提供线宽极细且减少光反射性的触控装置,可应用于极灵敏的指纹辨识。3.本技术的导电网线可以具有金属线栅偏极片的功能,减少一片偏光片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触控装置的导电网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触控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触控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0触控装置;100第一感应层;110第一透明基板;120第一导电网线;124连接区域;132阻障图案层;140第三导电网线;150触控芯片;160导线;170指纹辨识芯片;180导线;200第二感应层;210第二透明基板;220第二导电网线;224连接区域;232阻障图案层;240第四导电网线;300绝缘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虽然本技术可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附图所示及在本文中的说明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熟知此项技术人员将了解,本文所特定描述且在附图中绘示的装置及方法是考虑为本技术的一范例,非限制性例示性实施例,且本技术的范畴仅由申请专利范围加以界定。结合一例示性实施例绘示或描述的特征可与其他实施例的诸特征进行结合。此等修饰及变动将包括于本技术的范畴内。参见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在该触控装置10中,包含一第一感应层100与一第二感应层200。该第一感应层100是于一第一透明基板110上设置有数条第一导电网线120;该第二感应层200,是于一第二透明基板210上设置有数条第二导电网线220。该些第一导电网线120与该些第二导电网线220是互相面对,且该些第一导电网线120的网线方向与该些第二导电网线220的网线方向是互相垂直。该触控装置10基本上是一个电容式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一导电网线120的线宽与该第二导电网线220的线宽皆介于10纳米至100微米之间。该些第一导电网线120之间的间距与该些第二导电网线220之间的间距皆介于1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该触控装置10还包含一绝缘材料层300,设置于该些第一导电网线120与该些第二导电网线220之间。该绝缘材料层300的材料可以二氧化硅,氮化硅,或是氮氧化硅等。由此,该触控装置10可以具有更好的电容式触控的功用。参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触控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感应层,所述第一感应层是于一第一透明基板上设置有数条第一导电网线;以及一第二感应层,所述第二感应层是于一第二透明基板上设置有数条第二导电网线,所述数条第二导电网线是面对于所述数条第一导电网线,且所述数条第一导电网线的网线方向与所述数条第二导电网线的网线方向是互相垂直;其中所述数条第一、第二导电网线中的部分导电网线分别设置有阻障图案层,所述阻障图案层具有不同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感应层,所述第一感应层是于一第一透明基板上设置有数条第一导电网线;以及一第二感应层,所述第二感应层是于一第二透明基板上设置有数条第二导电网线,所述数条第二导电网线是面对于所述数条第一导电网线,且所述数条第一导电网线的网线方向与所述数条第二导电网线的网线方向是互相垂直;其中所述数条第一、第二导电网线中的部分导电网线分别设置有阻障图案层,所述阻障图案层具有不同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绝缘材料层,设置于所述数条第一导电网线与所述数条第二导电网线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网线的线宽与所述第二导电网线的线宽皆介于10纳米至100微米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数条第一导电网线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数条第二导电网线之间的间距皆介于1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层还包含数条第三导电网线,所述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博义邱见泰林昱祯朱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佳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