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送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728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送纱装置,包括有本体、皮带轮、送纱轮、大齿轮、小齿轮、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皮带轮连接于一传动轴,传动轴枢设于本体上,送纱轮固定于传动轴上,大齿轮及小齿轮可转动的枢设于一固定座,大齿轮及小齿轮相互啮合,固定座的另一端固定于本体,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一端设有导纱眼,另一端分别固定于大齿轮及小齿轮,借此组成一自动送纱装置,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可互相带动,可达到同步动作的效果,以确保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上的纱线均匀地接触送纱轮,以达到送纱均匀的效果,且由大齿轮及小齿轮构成的连动机构非常稳定,并可使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操作角度较小,以避免纱线承受过大的张力而损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送纱装置,尤指一种用于圆编针织机的自动送纱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其为公知的圆编针织机所使用的送纱装置,该送纱装置100包括有一以金属材料制成的本体101、至少一可旋转地设置于该本体101上方的皮带轮102及相配合的离合器103。该皮带轮102以一传动轴104枢设于本体101上,该传动轴104下端伸出本体101的底部,且套固有多个送纱轮105,每一送纱轮105配合设置有两个连杆106、107,所述两个连杆106、107一端适当的固定于本体101下方,所述两个连杆106、107的另一端则形成自由端,且分别固设有导纱眼108、109。圆编针织机的纱线可经由两个连杆106、107的导纱眼108、109的导引接触送纱轮105表面,以便通过皮带(图略)驱动皮带轮102,进而通过传动轴104传动送纱轮105旋转,从而利用送纱轮105带动纱线进行送纱的动作。上述公知的送纱装置100利用纱线拉动两个连杆106、107的自由端,使导纱眼108、109朝向送纱轮105方向移动,使纱线得以接触送纱轮105表面,以便进行送纱的动作。但是,由于两个连杆106、107分别地独立动作,因此无法确保两个连杆106、107上的纱线均匀地接触送纱轮105,故难以达到送纱均匀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送纱装置,其能达到送纱均匀的效果,且该自动送纱装置构造稳固,不会产生变形,并可避免纱线承受过大的张力而损坏。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送纱装置,其包括一本体;一皮带轮,其连接于一传动轴,该传动轴枢设于该本体上;一送纱轮,其固定于该传动轴上;一大齿轮及一小齿轮,其可转动地枢设于一固定座,该大齿轮及该小齿轮相互啮合,该固定座固定于该本体;以及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一端及该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设有导纱眼,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及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该大齿轮及该小齿轮。在所述的自动送纱装置中,该本体的一端形成一固定部。在所述的自动送纱装置中,该本体的底部固定有一座体,该固定座固定于该座体。在所述的自动送纱装置中,该皮带轮配合设置有一离合器。在所述的自动送纱装置中,该传动轴下端伸出该本体的底部,该送纱轮设置于该本体的下方,该送纱轮套固于该传动轴上伸出该本体的底部的位置。在所述的自动送纱装置中,该固定座为一中空状壳体,该大齿轮及该小齿轮容置于该固定座内部。在所述的自动送纱装置中,该大齿轮与该固定座之间设有一拉簧。在所述的自动送纱装置中,该大齿轮及该小齿轮位于该送纱轮一侧。在所述的自动送纱装置中,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该大齿轮及该小齿轮中心相对应的固定孔中。在所述的自动送纱装置中,该第一连杆弯折呈弧形。在所述的自动送纱装置中,该第二连杆弯折呈弧形。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于第一连杆的一端及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一大齿轮及一小齿轮,该大齿轮及该小齿轮相互啮合形成一连动机构,使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可同步动作,以确保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上的纱线均匀地接触送纱轮,可达到送纱均匀的效果;且由大齿轮及小齿轮构成的连动机构较为稳定;并使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操作角度较小,以避免纱线承受过大的张力而损坏。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送纱装置的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送纱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送纱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送纱装置局部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使用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送纱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本体 2 皮带轮3离合器4 送纱轮5大齿轮51固定孔6小齿轮61固定孔7第一连杆 71导纱眼8第二连杆 81导纱眼9传动轴10固定部11 座体 12固定座13 拉簧 A 纱线100 送纱装置101 本体 102 皮带轮103 离合器104 传动轴105 送纱轮106 连杆107 连杆 108 导纱眼109 导纱眼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送纱装置,其至少包括有一本体1、一皮带轮2、一离合器3、一送纱轮4、一大齿轮5、一小齿轮6、一第一连杆7及一第二连杆8,其中该本体1以金属材料制成,该本体1一端形成一固定部10,从而能用以固定于圆编针织机上适当位置。该本体1底部还固定有一板状的座体11。该皮带轮2设置的数目并不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皮带轮2,所述两个皮带轮2分设于上方、下方,所述两个皮带轮2可旋转地设置于该本体1上方,所述两个皮带轮2连接于一传动轴9,该传动轴9垂直穿设于本体1,且该传动轴9下端伸出本体1的底部,该传动轴9利用轴承组件(图略)枢设于本体1上,使所述两个皮带轮2可旋转地枢设于该本体1上方,所述两个皮带轮2能与皮带(图略)啮合,以便通过皮带(图略)驱动皮带轮2旋转。该离合器3可上、下移动地配合于所述两个皮带轮2之间,从而能用以选择其中一皮带轮2传动所述送纱轮4,因该离合器3的构造及运作属于公知技术,故不予以详述。该送纱轮4设置的数目并不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送纱轮4,所述送纱轮4设置于该本体1下方,且所述送纱轮4套固于传动轴9上伸出该本体1底部的位置,所述送纱轮4固定于传动轴9上,从而能利用传动轴9带动所述送纱轮4旋转。每一送纱轮4配合设置有一大齿轮5及一小齿轮6,该大齿轮5及该小齿轮6可转动的枢设于一固定座12上,该固定座12为一中空状壳体,该大齿轮5及该小齿轮6容置于固定座12内部,该大齿轮5及该小齿轮6相互啮合,借以构成一连动机构。该固定座12的另一端则固定于本体1的座体11,使固定座12、大齿轮5及小齿轮6设置于送纱轮4一侧偏心的位置。每一送纱轮4配合设置有一第一连杆7及一第二连杆8,其中第一连杆7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杆8的长度,第一连杆7弯折呈弧形,第二连杆8呈笔直状或弯折呈弧形(如图6),呈弧形的第一连杆7可用以避免与传动轴9产生干涉。该第一连杆7的一端及第二连杆8的一端均形成自由端,且分别固设有导纱眼71及81,可供纱线穿设,用以导引纱线。该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杆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该大齿轮5及小齿轮6中心相对应的固定孔51及61中,使该第一连杆7及第二连杆8分别与该大齿轮5及该小齿轮6同步动作。连接于小齿轮6的第二连杆8位于送纱轮4一侧,连接于大齿轮5的第一连杆7则延伸至送纱轮4的另一侧。另于该大齿轮5与固定座12之间设有一拉簧13,该拉簧13可用以拉动大齿轮5、小齿轮6及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复位(如图5);通过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技术的自动送纱装置。如图4及图5所示,纱线A可经由第一连杆7及第二连杆8的导纱眼71及81的导引接触送纱轮4表面,以便通过皮带(图略)驱动皮带轮2,进而通过传动轴9传动送纱轮4旋转,从而利用送纱轮4带动纱线A进行送纱的动作。本技术主要将第一连杆7的一端及第二连杆8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大齿轮5及小齿轮6,该大齿轮5及小齿轮6相互啮合形成一连动机构,使得该第一连杆7及该第二连杆8形成连动状态,第一连杆7及第二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    一皮带轮,其连接于一传动轴,该传动轴枢设于该本体上;    一送纱轮,其固定于该传动轴上;    一大齿轮及一小齿轮,其可转动地枢设于一固定座,该大齿轮及该小齿轮相互啮合,该固定座固定于该本体;以及    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一端及该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设有导纱眼,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及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该大齿轮及该小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紫彬
申请(专利权)人:典洋针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