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榕健专利>正文

一种针织横机用的双孔纱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78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针织横机用的双孔纱嘴,含有固定杆(1)、输纱孔(2),所述输纱孔(2)纵向穿越设置于固定杆(1)端部的锥体(3),固定杆(1)上设置有用于把纱嘴安装于针织横机用的安装孔(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锥体(3)的顶端面上开设有一与输纱孔(2)相通的第二输纱孔(5)。(*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针织行业针织横机用的导纱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用的双孔纱嘴
技术介绍
现有公知的针织横机用的纱嘴主要有单孔纱嘴和双孔纱嘴,单孔纱嘴一般是由固定杆和一个输纱孔组成;双孔纱嘴一般是由固定杆、输纱孔和弧形纱孔组成,使用时,两条纱线分别从输纱孔和弧形纱孔的腔室中穿过。在加工制造时,一般是先将固定杆制成一毛坯后,在固定杆的头部钻一输纱孔,再焊接上弧形漏斗,形成弧形纱孔;这种双孔纱嘴的加工量较大,成本较高而且焊接过程中弧形纱孔内会产生毛刺、焊接残渣,或内外弧度不匀称的问题,在使用时会造成纱线的起毛或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加工工艺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输纱孔中不会产生毛刺、凸点,降低纱线的起毛或断裂的针织横机用的双孔纱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含有固定杆、输纱孔,该输纱孔纵向穿越设置于固定杆端部的锥体,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把纱嘴安装于针织横机用的安装孔,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在锥体的顶端面上开设一与输纱孔相通的第二输纱孔。本技术,可在锥体的底端面上开设有一去砂孔,设置去砂孔的目的在于成型工件时,去除残渣。本技术,由于仅在在锥体的顶端面上开设一与输纱孔相通的第二输纱孔,因此,具有加工工艺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输纱孔中不会产生毛刺、凸点,降低纱线的起毛或断裂的优点。下面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图3分别是现有公知的单孔纱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为穿插上纱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公知的双孔纱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图5、图6分别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图5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穿插上纱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杆,2、输纱孔,3、固定杆端部的锥体,4、安装孔,5、第二输纱孔,6、去砂孔,7、第一纱线,8、第二纱线,9、弧形纱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现有公知的单孔纱嘴是由固定杆1、纵向穿越设置于固定杆1端部的锥体3的输纱孔2和用于把单孔纱嘴安装于针织横机用的安装孔4构成,纱线穿插在输纱孔2上。参照图2,现有公知的双孔纱嘴是由固定杆1、输纱孔2、弧形纱孔9和用于把双孔纱嘴安装于针织横机用的安装孔4构成,使用时,两条纱线分别从输纱孔2和弧形纱孔9的腔室中穿过。参照图4、图5、图6,本实施例由固定杆1、纵向穿越设置于固定杆1端部的锥体3的输纱孔2和用于把双孔纱嘴安装于针织横机用的安装孔4,在锥体3的顶端面上开设有一与输纱孔2相通的第二输纱孔5,在锥体3的底端面上开设有一去砂孔6,设置去砂孔的目的在于成型工件时,去除加工工件时产生的残渣。本技术的使用,与现有公知的双孔纱嘴的使用相似,参照图6,第一纱线7纵向穿越设置于固定杆1端部的锥体3的输纱孔2,第二纱线8从锥体3的顶端面上开设的与输纱孔2相通的第二输纱孔5引出。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横机用的双孔纱嘴,含有固定杆(1)、输纱孔(2),所述输纱孔(2)纵向穿越设置于固定杆(1)端部的锥体(3),固定杆(1)上设置有用于把纱嘴安装于针织横机用的安装孔(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锥体(3)的顶端面上开设有一与输纱孔(2)相通的第二输纱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孔纱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锥体(3)的底端面上开设有一去砂孔(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用的双孔纱嘴。技术特征含有固定杆、输纱孔,该输纱孔纵向穿越设置于固定杆端部的锥体,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把纱嘴安装于针织横机用的安装孔,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在锥体的顶端面上开设一与输纱孔相通的第二输纱孔。具有加工工艺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输纱孔中不会产生毛刺、凸点,降低纱线的起毛或断裂的优点。文档编号D04B15/56GK2663468SQ20032011958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李榕健 申请人:李榕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榕健
申请(专利权)人:李榕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