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型针织机的提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566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圆型针织机的提花装置,它包括有一固定山角和选针机构,一配置于固定山角并可沿着一既定方向往复移动而形成提花路径的可动山角,以及一用以驱动可动山角移动的驱动机构,依此,在不需更换提花用山角的情形下,可藉上述可动山角的移动与否,在固定山角上形成另外一种一般用以平织的织针移动路径,或是用以提花的路径,构成一种变织容易的提花装置。(*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提花织物的圆机,特别是一种圆机的专门设备。在圆型针织机上加装选针机构,选择式的推顶织针或沉降片,藉此生成布面带有毛圈、开孔或花纹的提花织物,早已是为人们所熟知的技术,而上述的织针或沉降片平时不作提花针织时,其织针或沉降片通常是在山角上的一空针高度或针织高度运行,当需要进行提花针织时,上述的织针或沉降片必须进入位于山角上的另一不同针织高度,在传统的技术中,如果要求针织进入另一个针织高度,除了重新调整提花机构(如提花轮)外,已经安装在圆型针织机上的山角也需更换,而此更换作业在具有很多山角的圆型针织机上,将化费许多人力与工时,其更换效率低。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圆型针织机的提花装置,它不需换装山角便可提供另一种提花路径,它也能迅速完成调变作业以变更提花路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圆型针织机的提花装置的固定山角至少具有一沟部,和一配置在沟部内并可在沟部内移动的可动山角,该可动山角可以在沟部内移动至一较高位置,以形成不同于前述轨道的另一轨道,或在沟部内移动至另一较低位置,而不形成另一轨道;可动山角上设一驱动装置,用以移动其到达前述的较高位置或较低位置,驱动装置中设一伺服电动机,伺服电动机的输出端接设凸轮,在凸轮的偏心点上枢接曲柄,曲柄的另一端枢接于可动山角,以伺服电动机驱动可动山角在沟部内移动,藉其形成或不形成上述的另一轨道。本技术在固定山角上配置一可沿着既定方向往复移动而适时形成另一针织高度的可动山角,以及一驱动可动山角移动的驱动装置,因而,在需要另一种针织高度的时候,可在不更换山角的条件下,移动上述的可动山角而立刻获得所需的针织高度;驱动可动山角移动的驱动装置由一步进式电动机及曲柄组成,利用计算机或数位控制,便可迅速完成调变作业。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局部结构的固定山角和可动山角轴测分解图。图2是固定山角后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圆型针织机的提花装置轴测视图(驱动机构将可动山角举升位置)。图4是本技术圆型针织机的提花装置轴测视图(驱动机构将可动山角未举升位置)。图5是本技术提花装置安装于鞍座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织针未举升位于空针高度)。图7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织针被举升至针织高度)。图8是图7在A-A位置的剖面图。图9是图7在B-B位置的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织针被举升至提花高度)。图11是图10在A-A位置的剖面图。图12是图10在B-B位置的剖面图。参照图2、3,圆型针织机的提花装置由一固定山角1、可动山角2和用以驱动可动山角2的驱动装置组成。固定山角1配置在圆型针织机的圆筒周外侧上固定的一点,如图1所示,在此固定山角1朝向针筒的内面10,具有复数道可供织针3的针脚31(图6)嵌入用以引导织针3作出针或收针运动的轨道,该轨道至少包括有用以将织针3举升至针织高度的针织轨道4,用以使织针3维持在空针高度的空针轨道5,针织轨道4和空针轨道5均是一种凹陷于内面10的一道等宽沟槽。本技术的特点是,在既定的针织轨道4和空针轨道5之外,提供一可在需要时立刻形成的另一种提花轨道,在本技术中以可使织针3到达挂针高度的挂针轨道为例,可将织针升举至挂针高度的挂针轨道6(图7)由一配置于固定山角1的可动山角2的上缘所构成,可动山角2至少具有用以将织针3举升至挂针高度的升举面21,和使织针3维持在挂针高度一段时间的水平挂针面22,可动山角2可在固定山角1背面的沟部11内任意移动至一个不形成挂针轨道6的较低位置(如图4所示),或是形成挂针轨道6的较高位置,为确保可动山角2在移动时的准确性和平直性,可动山角2与沟部11的接触面上,最好分别形成有凹下的凹沟23和凸出的凸轨110,当可动山角2举升到挂针高度时,升举面21和挂针面22又和固定山角1上的一同形凸板12保持一可供针脚31通过的间距,而此等间距形成的带状空间就是挂针轨道6。参照图5,固定山角1及可动山角2安装在一鞍座13,鞍座13安装于圆型织机上的适当处,鞍座13配置一用以驱动可动山角2移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有一伺服电动机8,侗服电动机8的输出端接设一凸轮80,在凸轮80的偏心点上枢接一曲柄81,曲柄81的另一端枢接于可动山角2,当要求增加挂针轨道时,只需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数位控制的方式,便可迅速驱动伺服电动机8运转,从而将可动山角2举升至形成挂针轨道6的高度;在伺服电动机8的转轴尾端,固设一定位闸板82,和一位置检出器83,定位闸板82两端设一可通过位置检出器83的翼片821、822,当凸轮80每旋转180°时,翼片821、822也到达位置检出器83,位置检出器83是光电元件或其他等效元件,这样就可由位置检出器83得知可动山角2是否到达正确位置。参照图6,当选针器(图中未示)未推动升针推杆7时,升针推杆7的针脚71、72将不与位于固定山角1上的针织凸板14或推凸板15接触,织针3的针脚31将延着水平的空针轨道5运动;反之,当选针器推动升针推杆7呈图8的倾斜状态时,升针推杆7的上针脚将嵌入针织凸板14并且逐渐上升(如图9),同时推动织针3上升至凸板12的上缘的针织轨道4,以进行针织作业;最后,当选针器推动升针推杆7呈图11的倾斜状态时,升针推杆7的下针脚72将嵌入推针凸板15并逐渐上升(如图12),在此同时,可动山角2也将被举升至图3位置,织针3的针脚31便延着升举面21及挂针面22(图10),到达推针高度进行推针作业,而完成提花动作。权利要求1.一种圆型针织机的提花装置,包括有安装于圆型针织机的固定山角,固定山角至少具有用以引导织针到达空针高度的空针轨道和针织轨道,其特征在于固定山角(1)至少具有一沟部(11),和一配置于沟部(11)内并可在沟部(11)内移动的可动山角(2),可动山角(2)上设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中设一伺服电动机(8),伺服电动机(8)的输出端接设凸轮(80),在凸轮(80)的偏心点上枢接曲柄(81),曲柄(81)的另一端枢接于可动山角(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装置,其特征是可将织针升至一推针高度的挂针轨道(6)是由可动山角(2)的上缘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花装置,其特征是可动山角(2)的上缘设有一升举面(21)和一水平挂针面(2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花装置,其特征是在可动山角(2)和沟部(11)的接触面上,分别形成有凹下的凹沟(23)和凸出的凸轨(1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装置,其特征是伺服电动机(8)的转轴尾端固设一定位闸板(82),和一位置检出器(83),定位闸板(82)两端设一可通过位置检出器(83)的翼片(821、822)。专利摘要圆型针织机的提花装置,它包括有一固定山角和选针机构,一配置于固定山角并可沿着一既定方向往复移动而形成提花路径的可动山角,以及一用以驱动可动山角移动的驱动机构,依此,在不需更换提花用山角的情形下,可藉上述可动山角的移动与否,在固定山角上形成另外一种一般用以平织的织针移动路径,或是用以提花的路径,构成一种变织容易的提花装置。文档编号D04B15/66GK2271540SQ96215959公开日1997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型针织机的提花装置,包括有安装于圆型针织机的固定山角,固定山角至少具有用以引导织针到达空针高度的空针轨道和针织轨道,其特征在于:固定山角(1)至少具有一沟部(11),和一配置于沟部(11)内并可在沟部(11)内移动的可动山角(2),可动山角(2)上设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中设一伺服电动机(8),伺服电动机(8)的输出端接设凸轮(80),在凸轮(80)的偏心点上枢接曲柄(81),曲柄(81)的另一端枢接于可动山角(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赐
申请(专利权)人: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