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针织机上梳栉横移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524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经编针织机上导杆横移的控制装置,包括用于确定所希望的图案的特性数据(K1,K2)的输入装置(13)。具有存储过渡曲线的第一存储区(18),用于建立连续横移函数(V)的计算机(21),和输出装置,输出装置读出与主轴(7)的转角位置有关的,作为导杆(1)位置标准值的横移函数(V)的值。该控制装置可以灵活地适用于完全不同的图案和很高的机器速度。(*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编针织机上导杆横移的控制装置,该装置设有程序发生器,程序发生器向横移程序提供用于分配经编针织机主轴转角位置的位置标准值,以便对一台能使导杆轴向横移的伺服马达进行控制。在一个公知的同类控制装置(DE-OS 2257224)中,每次要增加的横移间距都是从程序载体例如穿孔纸带或磁带上读出。同步信号发生器在确定的主轴转角位置上发出信号,根据该信号由位置调整电路对上一次读出的横移间距进行调整。通过使用具有另一程序的程序载体,人们可以改变由横移运动产生的经编织物上的图案。这种横移运动的过程是不可控的;因为该过程基本上取决于调整电路的设计。由此会出现很大的加速度和滞后,从而使经编针织机的工作速度受到限制。这种不可控运动的另一个缺点是,会出现导纱针(Lochnadeln)和其它成圈机件(Wirkwerkzeugen)的相互碰撞,例如在针前横移时和复合针(Schiebernadeln)的相互碰撞。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适合于不同花纹图案的控制装置,该装置非常灵活且能获得很高的工作速度。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解决的,其程序发生器具有-输入装置,用于确定所希望的图案的特性数据,-第一存储区,用于存储针前横移和针后横移的多条过渡曲线,-计算机,用于对每圈主轴转动,根据输入特性数据选择的至少两条过渡曲线建立的连续横移函数依次进行处理,-输出装置,根据主轴的转角位置读出横移函数值并将其作为位置标准值输出。在这种结构中,导杆老是处于控制之下。对于工作循环的每个瞬间来说,是用某个主轴转角位置来表示的,每个瞬间的导杆的确定位置是预先确定的。利用过渡曲线人们可以实现在横移期间仅出现微小的加速度和滞后,并且必然能够得到高的工作速度。利用多条过渡曲线可以选择对各种图案最合适的横移运动,在此除了波纹图案(Versatzmuster)之外,还可以考虑其它特性,如毛圈形成(Polbildung)、纬纱供给(Schupfadenzufuhr)、压纱板作用(Fallblechbeeinflussung)等。由于可以利用过渡曲线的不同组合,所以只需较少量的过渡曲线就足够了。所以第一存储区可以相应地设置得相当小。由输入特性数据来确定所要使用的过渡曲线。因此,对于操作者而言,很容易改变图案。这仅仅需要向输入装置输入几个特性数据。使用计算机不仅能够对所存储的值进行数据处理,还可以利用同一条具有不同符号的过渡曲线作相反的横移运动。特别值得推荐的是,在第一存储区内存储横移一个针距的过渡曲线,并且计算机根据输入的特性数据将过渡曲线的值与一个整数相乘。由于对于不同的横移值仅需要一条过渡曲线,所以可进一步减少储存的过渡曲线数量。值得推荐的还有,在第二存储区至少存储一条补偿曲线,在伺服马达和导杆之间用一个活连接的推杆时,该曲线对所产生的横移误差进行补偿,而且计算机在通过加法或减法运算来建立横移函数时计及该补偿曲线。使用了推杆导致导杆在针后横移位置和针前横移位置的轴向偏移,而与织针发生碰撞。这一现象可以通过使用补偿曲线加以避免。最好是,在第三存储区存储校正值,该校正值相当于通过纱线强力(Fadenkrafte)所引起的织针牵伸(Nadelverzug),而且计算机在建立横移函数时考虑到与所输入的特性数据有关的校正值。由于当图案一定时,纱线强力是已知的,所以根据输入的相应特性数据的这种方式就能考虑到织针的牵伸。最好是至少将一个存储区设计成可换的只读存储器,例如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通过更换这种存储器,可以使控制装置以简单的方式装到另一个经编针织机上,或者与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布局的导杆相匹配。所涉及的最简单的情况是,横移函数是一条两节拍曲线,计算机将其依次处理成针前过渡曲线( berlegungs- bergangskurve)和针后过渡曲线(Unterlegungs- bergangskurve)。还有另一种简单的变换实例是,横移函数是三节拍曲线,计算机依次将其处理成一条针前过渡曲线和两条针后过渡曲线。将针后横移分配两条过渡曲线,可以在因图案而起较大横移运动的情况下,避开脱圈沉降片(Abschlagplatine),或者可以设法使脱圈沉隆片的片鼻牢牢地夹住纱。常常是有利的,计算机对于主轴的彼此相继的转动圈形成不同的复合横移函数。例如,在有利于新构图的情况下,在每个偶数针织行(Wirkzeile)上进行一种组合,而在每一个奇数针织行上进行另一种组合。其优点是,在输入装置上设有一个用于输入图案数据的键盘和一个转换器,该转换器从图案数据中确定对每一个针织行适用的特性数据。这样就进一步减轻了操作者的任务。例如,操作者仅需要在键盘上输入一个确定的图案类型和这种图案设计的平面尺寸;然后由转换装置求出导杆横移所需的所有特性数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布局中,主轴上设置了一个转角绝对值发生器,按照每个转角可向输出装置提供一个另外的转角信号。通过使用绝对值发生器确保给主轴某一转角位置分配的位置标准值是单值的。因此,使主轴在至少彼此相继转动两圈时的转角信号是不同,这是很有益的。在这进一步的结构中,不仅给主轴转动一圈时分配的转角信号的位置标准值是单值的,而且给主轴转动两圈或多圈时分配的转角信号的位置标准值也是单值的。尽管可以给彼此相继的主轴转动圈时分配不同的横移函数,但应当确保,这种分配要保持正确的工作周期。更合适的是,在伺服马达或导杆上设置一个位置绝对值发生器,该发生器为每一个位置提供不同的位置实际值,并且设置一个位置调整装置,该装置根据位置实际值和位置标准值产生调节偏差值。在此,绝对值发生器的作用是在输出端上对于主轴转角位置而言导杆位置为单值分配。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给出的最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由推杆传转的导杆的横移误差图,图3是图2的变换例的横移误差图,图4是在主轴转动两圈期间过渡曲线图,图5是由该过渡曲线形成的横移函数图,图6是三条过渡曲线图,这些曲线在彼此相继的主轴转动圈间是相同的,图7是三条过渡曲线图,这些曲线在彼此相继的主轴转动圈间是不同的,图8是考虑了横移误差的且以放大的尺寸表示的补偿函数图。图1中所示的控制装置使导杆1产生横移,导杆1由一个伺服马达2通过连杆3带动移动。这里的伺服马达为直线电动机类型。位置绝对值发生器4产生位置实际值xi,该实际值通过导线5送至位置调节器6。经编针织机的主轴7由电动机8驱动。转角绝对值发生器9通过导线10将每一个转角φ送至输出装置11,输出装置11根据角度信号向位置调节器6提供位置标准值xs。根据调节偏差值,通过导线12向伺服马达2提供相应的控制信号S。控制装置的下一部分作为产生位置标准信号XS用。一个输入装置包括带有图象显示屏15的键盘14和以图案控制计算机形式构成的转换器16。在转换器中存有大量图案的特性数据。在1MB的存储容量中可以存储例如达200个图案或30000个针织行。通过调入图案号,转换器16输出通道上的数据K1和K2就可供所涉及的图案使用,然后在中央单元17中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中央单元17具有第一存储区18,该存储区包含多条针前横移和针后横移的过渡曲线。第二存储区19设有补偿曲线,该曲线用于当在伺服马达2和导杆1之间使用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编针织机上导杆横移的控制装置,该装置设有程序发生器,程序发生器向横移程序提供用于分配经编针织机主轴转角位置的位置标准值,以便对一台能使导杆轴向横移的伺服马达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上述程序发生器具有:-输入装置(13),用于确定所希望的图案特性数据(K1,K2),-第一存储区(18),用于存储针前横移和针后横移的多条过渡曲线(F),-计算机,用于对每圈主轴转动,根据输入特性数据选择的至少两条过渡曲线建立的连续横移函数(V)依次进行处理,-输出装置(11),根据主轴(7)的转角位置读出横移函数值(V)并将其作为位置标准值Xs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温特H洛茨F吉勒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