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由经编针织组织构成的拉链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31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拉链带,其链牙连接部(EA)用经纱沿着一个带主体(TB)的侧边缘针织而成,带主体由多组交替地包绕在双列针之间以便围绕一芯材(1)的外周面的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2到5)和部分带主体的针织组织(6到9)构成。针织组织(6到9)的针编弧是带主体的部分,其与部分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2到5)的针编弧交迭。结果,穿过链牙连接部的带表面的前、后表面的膨胀相等,因此,能够保持链牙(E)的柔性和连接强度及链牙均匀连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经编针织组织构成的拉链带,所述经编针织组织具有一个链牙连接部,在所述链牙连接部上连接着链牙。所述链牙连接部通过在膨胀的状态下针织、沿着一针织带主体的侧边缘部形成。近年来,拉链常被连接在各种柔性衣物上,从而使拉链带自身也得具有柔性。因此,发展了比机织织物具有更好柔性的各种针织拉链带。具体地说,考虑到柔性和稳定性,经编拉链带已经被广范使用。例如,根据日本技术公开No.56-16088,作为其第一个实施例,一个拉链带主体由双列针形成双层组织,要被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一个链牙连接部由双列针在膨胀状态下形成一种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double tricot knitting structure),从而围绕一个芯材。另外,作为同一公开的第二个实施例,在链牙连接部侧的所述带主体的一个边缘部由双列针形成双层组织,并且要被连接到所述主体的连接部由双列针形成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从而围绕所述芯材。根据日本专利公开No.8-56713,例如,所述带主体只通过所述前表面或者后表面的一根针形成单层组织。所述链牙连接部由利用设置在芯材上和其两侧的两根针织纱线针织形成的双链式针织组织构成;一个通过引纬形成的衬纬组织,所述纬纱在插入时对称地在链式针织组织和由特里科经编组织构成的另一衬纬组织之间左右摆动,链式针织组织和普通纬编针织组织,构成部分拉链带主体。双链式针织组织和链牙连接部的衬纬纱线分别交替地被针织到所述拉链带主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从而以基本上完全矩形的截面形成链牙连接部。在由这种经编针织组织构成的拉链带中,不论带主体是由单列针形成的单层组织构成,还是由双列针形成的双层组织构成,前述链牙连接部这样形成,使其膨胀而比所述带主体具有更大的厚度,从而利用所述双面经编针织组织围绕在纵向延伸的所述芯材。因此,如果期望通过经编针织组织与所述带主体成整体地形成膨胀的链牙连接部,则需要通过双列针的针织机针织。为形成具有前述组织的链牙连接部,在双列针的中间设有芯材,并且所述链牙连接部通过双列针形成。如果期望通过双列针形成类似链牙连接部的具有双层组织的带主体,所述芯材设置于在纵向上通过带主体的一个侧边缘部的一端面中心的线上,因为所述带相对于所述前、后表面对称地形成。因此,可以在链牙连接部的前、后表面上相对于所述前、后表面对称地形成膨胀状态。如果所述带主体期望利用双列针的一侧形成单层组织,然而,在所述带主体的侧边缘部中,所述芯材从所述边缘部的端面中心向双列针的另一侧偏斜,即使在所述拉链带主体中的侧边缘部由双层组织形成,如同在日本技术公开No.56-16088的组织和在前述日本专利公开No.8-56713中所公开的组织。因此,所述链牙连接部的膨胀状态也是向着另一侧偏斜,从而在植入所述链牙时,所述链牙不能相等地在同一平面上植入,因此导致一些缺陷,例如阻碍拉链头的平滑滑动。根据在所述公开中所述公开的针织组织,在所述拉链带主体中的经编针织组织由链式针织组织和衬纬组织构成。这些组织的衬纬组织只与在部分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中的针编弧交织,所述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是在链牙连接部中经编针织组织,并且连接到所述链牙连接部。因此,在连接部的针织图案密度趋于粗疏,从而使之难以保证链牙的期望连接强度。如果拉链带主体由如上所述的双层组织构成,所述主体形成的较厚以增加刚性,从而使针织织物期望的柔性会丧失。因此,不能实现最初的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带,所述拉链带能够保证柔性和连接强度而不会丧失针织织物的适当柔性,并且其经编针织组织允许所述链牙被均匀地连接。为保证在这种类型的具有经编针织组织的拉链带中的柔性,最好将所述带主体针织成单层组织。另一方面,为保证链牙的足够连接强度,最好以这种膨胀状态形成链牙连接部,使得所述芯材用双层组织包含在其内部,类似于现有技术。作为不断考虑和重复测试生产的结果,已经发现,如果所述拉链带主体由一个针列形成,并且所述链牙连接部通过双列针形成双层组织,同时在双列针之间插入芯材,所述芯材总是向所述带主体的带表面的一侧偏斜。然后,在这种发现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虑,并且最终实现了下述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方面,提供了一种拉链带,所述拉链带由经编针织组织构成,所述经编针织组织具有一个沿着一带主体的侧边缘、与所述带主体成整体地形成的链牙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带主体由经编针织组织构成,后者通过双列针的一列针形成。并且所述链牙连接部包括一个芯材并且由许多组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构成,所述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在双列针之间交替地包绕着,以便包围一个芯材的周边部分,和一个针织组织,所述针织组织是所述带主体的一部分,作为带主体的部分的针织组织的针编弧与作为双面特里科经编针织组织的一部分的针编弧交迭。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带主体利用双列针的一个针列形成单层组织,这个拉链带能够保证针织织物的柔性。另一方面,所述链牙连接部通过双列镇由双层组织构成,以包围芯材,象现有技术那样。在本专利技术的链牙连接部中,许多组双面特里科经编针织组织交替地包绕在双列针之间,该组织是主要组织,并且同时,在拉链带主体的部分经编针织组织中的部分针编弧与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的部分的针编弧交迭。结果,在带主体侧的链牙连接部的针织图案与带主体的针织图案交迭。这意味着在通过双列针针织的同时、即使芯材向着所述带的一侧偏斜,与所述偏斜侧相对一侧的针织组织通过交迭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的针编弧与另一针织组织的针编弧而形成。结果,尽管所述链牙连接部膨胀,以根据传统技术向带表面的一侧偏斜,根据本专利技术,链牙连接部的两侧相对于所述带表面基本上同等的膨胀。另外,膨胀量增加,从而使不仅链牙能够沿着所述拉链带的连接部被均匀地连接,而且所述带主体和链牙连接部利用普通的经编针织组织被彼此连接,从而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所述芯材覆盖着许多组的双面特里科经编针织组织,利用针织纱线可以包覆芯材并保持该芯材,使其在外周面具有相等的连接强度,从而使链牙连接部的结构在其纵向均匀。另外,特别指定,在链牙连接部中的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与之交迭的部分拉链带主体的针编弧是单梳栉针织组织(single cord knittingstructure)、特里科经编组织、或者链式针织组织的针编弧;或者可以结合这些组织中的至少两种组织的针编弧。这些是典型的经编针织组织,其中形成针编弧,这些经编针织组织可以提供一种其自身稳定的针织图案并保持一较高的针织强度。然而,例如,连接在特里科经编组织和链式针织组织之间的线圈纵列的衬纬组织没有针编弧,并且不直接形成任何针织图案。这样,衬纬组织不能稳定针织图案或增加针织强度。并且进一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拉链带主体的经编针织组织不限于上述组织,但可以应用于重经组织或者其它改进的组织。另外,应用于带主体和链牙连接部的针织纱线的粗细和扩张性能可以根据其使用适当地选择。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简要地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由经编针织组织构成的拉链带的针织组织视图;图2为图1所述拉链带示意画出的实际针织织物组织的部分透视图;图3是作为模型的图1拉链的一截面的解释性视图;图4是设有链牙的拉链带的部分透视图;图5是一个剖视图,其表示了图1作为模型的拉链带的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链带,其由经编针织组织构成,所述经编针织组织具有一个链牙连接部(EA),所述链牙连接部沿着一个带主体(TB)的侧边缘与之成整体针织,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主体(TB)由经编针织组织构成,后者由双列针的一个针列形成,并且 所述链牙连接部(EA)具有一个芯材(1)和一个是所述带主体(TB)部分的针织组织(6到10),并由许多组交替地包绕在双列针之间的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2到5)构成,以便围绕所述芯材(1)的外周部,以及 所述针织组织(6到9)的针编弧是所述带主体(TB)的部分,其与作为所述双面特里科经编组织(2到5)的部分的针编弧交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义雄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