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4112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具有脚尖部等剩余部分的圆编机的针织物从编织针确实地移动至移动针的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与装置。使移动针(34)向编织针(21)的轴方向进入,而使移动针(34)与编织针(21)在轴方向上相连。使移动沉降片(49)从编织针筒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向内侧进入至各编织针(21)的间隙。利用移动沉降片(49)的卡止爪(49e),将钩在编织针(21)的针织物(27)的最终线圈(26)挤压至编织针筒(19)的内侧,而在编织针(21)的内侧面与最终线圈(26)的之前的内侧线圈(26a)之间形成间隙(G1)。使移动沉降片(49)从编织针(21)沿编织针轴方向转移至移动针(34),将最终线圈(26)从编织针(21)移动至移动针(34)。由于间隙(G1),最终线圈(26)能够不卡止于移动针(34)与编织针(21)的相连部分地,顺畅地将针织物(27)移动至移动针(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袜子利用作为圆编机的一种的织袜机,按照罗口(cuff)部、腿部、脚后跟部、脚部、脚尖部的顺序编织。然后,脚尖开口部利用缝纫机缝合而制成袜子。代替利用人手将由织袜机编织的针织物放置在缝纫机上进行缝合,而开发出各种自动地从织袜机的针织部取出并放置于缝纫机单元的针织物移动装置(参照专利第4268136号公报、专利第4030853号公报)。通过使用此种针织物移动装置,可自动地进行编织、缝合、移送,从而可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力,而效率佳地制造袜子等圆编制品。例如,专利第4268136号公报的圆编机中,为了将如长袜(stocking)般的管状针织制品的边缘进行缝合,而利用去除元件来保持最后编结层的线迹(stitch)(线圈(loop)),并将针织物从编结台去除。而且,使针织物经由可动梭床(carrier)而移动至结合(hookup)台(缝合台),并利用缝纫机单元来结合(缝合)脚尖开口部。而且,专利第4030853号公报的袜子移动装置中,在使袜子从编织针移动至移动针时,由支承各编织针的编织针导环的下表面与移动片(bit)的上表面夹持袜子的脚尖部,使袜子从编织针移动至移动针。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专利第4268136号公报的对管状针织制品的边缘进行缝合的方法与装置中,从编织针接收针织物的去除构件的前端部由倾斜部构成,进而在倾斜部侧形成凹槽(槽)。而且,在从编织针接收针织物时,使编织针的钩前端部插入至凹槽,使两者对接而一体化为直线状。而且,因将编织针的钩前端部插入至去除构件的凹槽中,故当编织针或去除构件稍微偏移时,无法顺利进行两者的对接嵌合,而在两者之间产生阶差。所述情况下,因阶差部而针织物的最终线圈卡止而发生线圈断开或线圈的不对齐等,从而无法使线圈稳定地从编织针向去除构件移动。为了将线迹从编织针拆下而示出用以使所述编织针上的线迹向上方转移的钩,但所述钩仅插入至编织针间而转移至编织针上的线迹上方。然而,因袜子类等在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具有脚后跟部或脚尖部等剩余部分,故因所述剩余部分的松弛,而施加到编织针的张力在脚背侧与具有剩余部分的底侧不同,尤其张力难以作用于底侧的线圈。因此,存在松弛的底侧的各线圈的形状不对齐的情况,而无法稳定地将线圈从编织针移动至去除构件。所述情况下,无法利用之后的缝纫机单元确实地缝合脚尖开口部,从而容易产生由缝合不良引起的次品。对于专利第4030853号公报的袜子移动装置而言,记载了如下装置,即,使用支承各编织针的编织针导环与配置于编织针筒内的内侧的移动片,由移动片的上表面与编织针导环的下表面来夹持编成的袜子的脚尖部而使编织针上的最终线圈转移至移动针。然而,需要将移动片配置于编织针筒内,从而还存在不仅零件个数增加,而且编机中的针织物的针织中产生故障的情况。并且,因由编织针导环的槽支承各个编织针,故在使编织针与移动针连结、或使线圈从编织针移动至移动针时,编织针导环作为导件发挥功能。因此,如专利第4268136号公报般,虽编织针或去除构件不偏移地连结,但需要编织针导环,除零件个数增加外,构成变得复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与装置,所述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能够使在周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剩余部分的圆编机的针织物从编织针确实地移动至移动针。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为了将由圆编机编织成的针织物的一端闭合,而使针织物从圆编机的编织针筒的编织针移动至移动针时,使移动针与编织针向编织针轴方向相对地进入,使移动针与编织针相连。接下来,在编织针筒的各编织针间的间隙内,使移动沉降片从编织针筒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向内侧进入,利用移动沉降片的前端部的卡止部,将钩在编织针的针织物的最终线圈向编织针筒的内侧挤压,而在编织针的内侧面与最终线圈的之前的线圈之间形成间隙。接下来使移动沉降片从编织针沿编织针轴方向转移至移动针,利用移动沉降片使最终线圈从编织针移动至移动针。本专利技术的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装置是为了将由圆编机编织成的针织物的一端闭合,而使针织物从圆编机的编织针筒的编织针移动至移动针的装置,且包括移动针保持筒、移动沉降片、以及移动沉降片升降机构。移动针保持筒在编织针筒的上方配置成在编织针筒的中心线方向上升降自如,并在圆周方向上以固定间隔具有移动针。移动针保持筒在下降状态下与编织针的内侧面接近而移动针在轴方向上与编织针相连。移动沉降片以编织针筒的各编织针间的间隙,在编织针筒的半径方向上从外侧向内侧进退自如地配置。所述移动沉降片在进入至编织针筒内的状态下,利用卡止部,将钩在编织针的针织物的最终线圈向编织针筒的内侧挤压,而在编织针的内侧面与最终线圈的之前的线圈之间形成间隙。沉降片升降机构在移动针与编织针相连的状态下,使移动沉降片从编织针沿编织针轴方向转移至移动针。优选为移动沉降片包括:带板状的移动沉降片主体,具有倾斜部且形成为锐角的前端部,以及形成于倾斜部且卡止于最终线圈的卡止部,前端部及卡止部比移动沉降片主体的厚度薄,移动沉降片主体的厚度与编织针间的间隙相同。所述情况下,通过插入至各编织针间的移动沉降片主体,在针织物移动时,可对编织针与移动针前端的位置进行引导而使线圈移动。因此,不需要专利第4030853号公报的编织针导环等引导构件,从而实现了零件个数的削减与构成的简化。另外,沉降片主体的厚度与编织针间的间隙相同包括如下状态,所述状态与以移动沉降片主体能够进入至编织针的间隙内且转移的程度在两者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大致相同。编织针及移动针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而构成编织针群及移动针群。移动针群以180°间隔一分为二,其中一个第1移动针群安装于固定哈夫盘,另一个第2移动针群安装于可动哈夫盘。优选为可动哈夫盘经由铰链部反转自如地安装于固定哈夫盘,并选择性地被设定为如下状态:固定哈夫盘及可动哈夫盘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打开状态,及第2移动针群的前端接近或接触于第1移动针群的前端而两移动针相连的闭合状态。优选为在闭合状态下,第1移动针群与第2移动针群将前端在哈夫盘的半径方向上错开位置而配置,在第1移动针群与第2移动针群的一者的前端形成着收纳另一者的前端的收纳槽,闭合状态下一者的前端收纳于另一者的收纳槽,第1移动针群与第2移动针群在移动针轴方向上相连。所述情况下,能够经由收纳槽,将第1移动针群与第2移动针群确实地在轴方向上连结。优选为在使最终线圈从编织针移动至移动针前,在针织物的最终线圈的上方,使移动沉降片插入至编织针间的间隙后下降,由移动沉降片的前端部下表面挤压最终线圈,使移动前的最终线圈的高度对齐。具有脚后跟部或脚尖部等剩余部分的袜子类针织物中,即便欲使钩在编织针的针织物的线圈对齐而从针织物下降管抽吸针织物,在剩余部分也有松弛,因而无法使针织物充分拉伸,从而存在针织物的线圈不对齐的情况。通过事先使用移动沉降片使最终线圈的高度对齐,能够消除因线圈的不对齐而线圈钩挂在编织针的钩等的不良情况。并且,能够获得将针织物的最终线圈确实地卡止于移动沉降片的卡止部的效果。优选为在最终线圈从编织针移动至移动针后,为了缝合针织物的最终线圈而使针织物转移至缝纫机单元,与缝纫机单元的缝纫机针的升降联动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为了将由圆编机编织成的针织物的一端闭合,而使针织物从所述圆编机的编织针筒的编织针移动至移动针,所述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使所述移动针与所述编织针在所述编织针轴方向上相对地进入,而使所述移动针与所述编织针相连,在所述编织针筒的各编织针间的间隙内,使移动沉降片从所述编织针筒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向内侧进入,利用所述移动沉降片的前端部的卡止部,将钩在所述编织针的针织物的最终线圈向所述编织针筒的内侧挤压,而在所述编织针的内侧面与所述最终线圈的之前的线圈之间形成间隙,使所述移动沉降片从所述编织针沿所述编织针轴方向转移至所述移动针,利用所述移动沉降片使所述最终线圈从所述编织针移动至所述移动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29 JP 2014-1766291.一种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为了将由圆编机编织成的针织物的一端闭合,而使针织物从所述圆编机的编织针筒的编织针移动至移动针,所述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使所述移动针与所述编织针在所述编织针轴方向上相对地进入,而使所述移动针与所述编织针相连,在所述编织针筒的各编织针间的间隙内,使移动沉降片从所述编织针筒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向内侧进入,利用所述移动沉降片的前端部的卡止部,将钩在所述编织针的针织物的最终线圈向所述编织针筒的内侧挤压,而在所述编织针的内侧面与所述最终线圈的之前的线圈之间形成间隙,使所述移动沉降片从所述编织针沿所述编织针轴方向转移至所述移动针,利用所述移动沉降片使所述最终线圈从所述编织针移动至所述移动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其中所述移动沉降片包括:带板状的移动沉降片主体,具有倾斜部且形成为锐角的所述前端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倾斜部且卡止在所述最终线圈的所述卡止部,所述前端部及所述卡止部比所述移动沉降片主体的厚度薄,所述移动沉降片主体的厚度与所述编织针间的间隙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其中所述编织针及所述移动针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构成编织针群及移动针群,所述移动针群以180°间隔一分为二,其中一个第1移动针群安装于固定哈夫盘,另一个第2移动针群安装于可动哈夫盘,所述可动哈夫盘经由铰链部而反转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哈夫盘,并选择性地被设定为如下状态:所述固定哈夫盘及所述可动哈夫盘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打开状态,及所述第2移动针群的前端接近或接触于所述第1移动针群的前端而两移动针相连的闭合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其中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1移动针群与所述第2移动针群将前端在所述各哈夫盘的半径方向上错开位置而配置,在所述第1移动针群与所述第2移动针群的一者的前端形成着收纳另一者的前端的收纳槽,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一者的前端收纳于所述另一者的收纳槽,所述第1移动针群与所述第2移动针群在移动针轴方向上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其中在使所述最终线圈从所述编织针移动至所述移动针前,在所述针织物的所述最终线圈的上方,使所述移动沉降片插入至所述编织针间的间隙后下降,由所述移动沉降片的前端部下表面挤压所述最终线圈,使移动前的所述最终线圈的高度对齐。6.根据权利要求3、4、引用3或4的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其中在所述最终线圈从所述编织针移动至所述移动针后,为了缝合所述针织物的所述最终线圈而使所述针织物转移至缝纫机单元,与所述缝纫机单元的缝纫机针的升降联动而使所述固定哈夫盘沿周方向旋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编机的针织物移动方法,其中所述固定哈夫盘侧的所述移动针在轴方向上具有缝纫机针导槽,在所述缝纫机针的升降时由所述缝纫机针导槽来引导所述缝纫机针。8.一种圆编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巻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永田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