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型针织机中的针织工具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510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缩短选针部分的控制行程使装入多个导纱器成为可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一个针织工具(2),它具有一个与它装在同一槽内的摇杆座(4)以对其进行控制;一个悬挂在针织工具(2)和摇杆座(4)之间的提花挺针片(3),至少一个由摇杆座(4)可摇动地支承且具有可吸引件(5a,5b)的摇杆;至少一对相应于可吸引件(5a,5b)的有关端部的吸引器(12a,12b;12c,12d)。针织工具由控制三角(7,8)控制,提花挺针片由控制三角(9,10)控制,摇杆座由中间三角(10,11)控制。当摇杆座接合和脱开提花挺针片时移动以便缩短圆周行程。(*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圆型针织机中的提花图案制作装置,其用于电磁式控制针织工具如沉降片、编织针(舌针、复合针、移圈针)中间零件(底脚片等)及钩件等的操作。日本专利公告文本第35097/1974号中公开了一种设有可摆动地与盘针连接的挺针片的电磁选针装置。这种装置包括一个装在转动的圆筒的针槽中,由可自由摆动的移针挺针片控制的织针,以及一个三角(cam)装置,它包括针织三角通道和相对转动的圆筒设置的不针织三角(welt cam)通道,其中,移针挺针片有选择地被驱动,但装在挺针片中的一组针脚之一与三角通道中的任一个接合。日本专利公开文本第289154/1990号(由本专利技术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中公开了另一种电磁选针装置,该装置包括共轴设置大、小转动的圆筒、一个装在小圆筒的槽中的织针和用于控制该织针的控制三角、一个紧靠织针之下形成的弹簧挺针片和该弹簧挺针片接合及脱开的选择三角、两种装在大圆筒的槽中且具有不同高度的径向摇动引铁的挺动挺针片、在若干相对于引铁的垂向和侧向的台阶中形成的两组控制电磁铁、一个相对于所述摇动挺针片的上部设置,用于固定所述摇动挺针片的位置的上部永久磁铁、一个相对所述摇动挺针片的下部设置,用于平衡作用在摇动挺针片上的磁力的下部永久磁铁、在大圆筒的上部中形成,通过跨接而互锁所述弹簧挺针片和摇动挺针片的双臂杠杆,一个用于向内推动所述双臂杠杆的删去三角、一个用于进行不针织选针(其中所述弹簧挺针片的下部与所述选针三角脱开)或通过使弹簧挺针片与选针三角接合事先移至集圈/针织的选针的第一选针装置,以及一个用于通过使弹簧挺针片与选针三角接合或脱开而选择集圈/针织的第二选针装置。日本专利公告文本第35097/1974号的针织机的盘装置中,只能进行两种选针,即,针织选针和不针织选针。另外,移针的挺针片是通滑动件和滑动体由电磁装置选择的,因而反应慢、针织机转速有限且生产效率低。虽然日本专利公开文本第289154/1990号,作为在圆筒侧的选针装置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其机械方向的局限性,它不能用作盘侧的选针装置。为了能够选择三个位置,必须要有两个选针部分,即,第一选针部分和第二选针部分。为了制造带有许多导纱器的实用电子图案针织机,在选针部分的控制行程必须尽可能的小。另外,为了在盘侧安装选针装置,选针部分向着盘的中心必须制得较小。现有技术难于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图案针织机,通过使选针部分的控制行程缩短而使装入多个导纱器成为可能。权利要求1(实施例1)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在设有可移动地安装的针织工具的圆型针织机中的提花织物控制装置,它包括一个与针织工具装在同一槽中对其进行控制的摇杆座、一个悬挂在针织工具和摇杆座之间的提花挺针片、至少一个由所述摇杆座可摆动地支承且具有可吸引件的摇杆,至少一对相应于所述可吸引件的有关端部的吸引器、用于控制所述针织工具的控制三角、用于控制所述提花挺针片的控制三角,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摇杆座的中间三角,其中,所述摇杆座当与所述提花挺针片接合和脱开时移动,因而可以缩短圆周行程,从而可以选择三种位置。权利要求3(实施例3)的本专利技术,除权利要求1的本专利技术之外,是一种具有支承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花挺针片控制三角被分成一个集圈上升部分和一个针织上升部分,所述针织上升部分的形成使其可以突伸,它包括一个护针三角,该护针三角的形成使其可以伸入针脚从针织位置向下移至不针织位置的通道中。权利要求4(实施例2)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在设有可移动地安装的针织工具的圆型针织机中的提花织物控制装置,它包括一个与针织工具装在同一槽中以对其进行控制的摇杆座、至少一个由所述摇杆座可摇动地支承且具有可吸引件的摇杆、至少一对相应于所述可吸引件的有关端部的吸引器、至少一个用于降下所述摇杆的摇杆向下三角、用于控制所述针织工具的控制三角,以及用于控制摇杆座的中间三角。在权利要求1的本专利技术中,针织工具最好具有至少一个针脚和在孔侧上部的半圆形凹部,提花挺针片具有至少一个针脚,一个从周边侧下部伸出的圆形凸起和伸入孔侧下部的倒置梯形凸起(3C),摇杆座具有至少两个倒置梯形凹部,即,在周边形成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以及在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的第一波顶和在第二凹部周边侧的第二波顶。在这种结构中,所述半圆形凹部和圆形凸起可摆动地连接,所述倒置梯形凸起(3C)能够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波顶之间移动,同时沿所述第一波顶和第二波顶上、下运行。在每个上述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中,针织工具可以是例如装在转动的圆筒或盘中且由单独的运动控制装置控制的织针。针织工具也可以为移圈针、挺针片和沉降片而使用。现在对照以下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至4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织针控制装置的芯部。图1A表示安装在三角座中的三角和执行元件。图1a表示沿图1A中a-a线的剖视图。图2A是按照本专利技术装置的芯部剖视图。图2B是图2A中所示针织工具的放大视图。图3b是沿图1A中b-b线的剖视图。图3C是沿图1A中C-C线的剖视图。图3d是沿图1A中d-d线的剖视图。图3e是沿图1A中e-e线的剖视图。图4f是沿图1A中f-f线的剖视图。图4g是沿图1A中g-g线的剖视图。图4h是沿图1A中C-C线的剖视图。图4i是沿图1A中f-f线的剖视图。图5是三角、编织针、摇杆座和摇杆的布置图,还表示织针、摇杆座和摇杆的轨迹,上述零件构成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编织针控制装置的芯部。图6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编织针控制装置的芯部,它比第一实施例增设了支承功能。〔实施例1〕图1至4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编织针控制装置的芯部。图1A表示安装在三角座上的三角和执行元件。T1k,T1t和T1w分别表示在盘针2的针脚2a穿过三角针道T1中,当盘针选在针织位置、集圈位置和关边位置时针脚2a的轨迹。T3k,T3t和T3w分别表示当盘针分别选择在针织位置、集圈位置和关边位置时针脚4a的轨迹。图1a表示沿图1A中a-a线的剖视图;图2A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装置的芯部的剖视图;图2B是图2A所示针织工具的放大视图。在图2A所示圆针织机的转动针筒CY的圆周中设有针筒槽,每条针筒槽设有至少一种针筒针CN。装在三角座CH上与针角CY相对的控制三角CA使针筒针CY在每条针筒槽内竖向滑动。圆针织机的针盘1具有盘槽,每条盘槽设有一根盘针2。在盘针2的孔侧上侧可沿动地接合提花挺针片3。提花挺针片3悬置在盘针2和摇杆座4(下面将描述)之间。盘针2具有至少一个针脚2a,在孔侧上部有一个半圆形凹部2b。提花挺针片3具有至少一个针脚3a,一个倒置梯形凸起3c在其孔侧下部突起。一个圆形凸起3b从提花挺针片3的周边侧下部突起,相应于盘针的凹部2b,所述凹部2b和凸起3b可摆动地相互连接。在提花挺针片的孔侧针槽中形成摇杆座4。提花挺针片的凸起3c在至少两个倒置的梯形,例如在摇杆座周边形成的第一凹部46和第二凹部4c之间可以移动。第一三角形波顶4f在摇杆座4的第一凹部4b和第二凹部4c之间形成。第二三角形波顶4g在第二凹部4c的周边侧形成。在该摇杆座4的上部可摇动地装配摇杆5。摇杆4具有至少一个针脚4a,摇杆座4的上部设有半圆形凹部4e。从摇杆座5下部突出的圆形凸起5e相应于凹部4e,上述凹部4e和凸起5e可以摆动地相互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设有可移动地安装的针织工具(2)的圆型针织机中的提花织物控制装置,它包括: 一个摇杆座(4),它与所述针织工具安装在同一槽中以便对其进行控制, 一个悬挂在所述针织工具(2)和摇杆座(4)之间的提花挺针片(3), 至少一个摇杆(5),其由所述摇杆座(4)支承并具有可吸引件(5a,5b), 至少一对相应于所述可吸引件(5a;5b)的有关端部的吸引器(12a,12b;12c,12d), 用于控制所述针织工具(2)的控制三角(7,8), 用于控制所述提花挺针片(3)的控制三角(9,10),以及 用于控制所述摇杆座(4)的中间三角(10,11), 其中,当所述摇杆座(4)接合和脱开所述提花挺针片(3)时移动,因而可以缩短圆周行程,从而可以选择三个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隆夫饭田幸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