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07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选择和控制针织机针织工具的针织运动的控制沉降片,为针织工具各配设一个基本形状为细长的扁平杆状(排出)沉降片作为控制元件,控制元件可在沉降片底座的导槽内沿其纵向方向交替地偏移,沉降片底座包括许多(例如2000)互相平行延伸等间距并列的这种导槽,其中各装有一个控制沉降片,沉降片的驱动通过沉降片底座与三角座相对运动进行,在三角座上制有带排出边的排出三角部分,通过排出边经过旗状排出踵横向于沉降片移动方向延伸的轮廓边来操纵控制沉降片的偏移,其中,控制沉降片可在各一个从该沉降片的基体出发基本形状为细长杆状的其自由端可滑动地支承在控制沉降片导槽底部的控制弹簧的最小预紧力作用下,紧压在其排出踵与三角座排出三角部分的排出边相啮合以便促成偏移传动的位置,此外,控制沉降片可被三角座起摩擦力与形状相配连接作用的控制部分紧压在一个其排出踵与排出三角的排出边的传动啮合被取消的基本位置,可通过永久磁铁装置的吸力固定在此基本位置,并可通过一可以控制的电磁装置的补偿控制释放以便过渡到排出位置,其特征为:沉降片(17;17′)包括它的控制弹簧(37;37′)在内设计为整体式的弹簧钢件;垂直于控制弹簧(37;37′)的中性挠度曲线(54;54′)测量的控制弹簧宽度(h),在控制弹簧与沉降片基体(18;18′)连接的弹簧底端,其值大于在弹簧自由端(48)处的值,弹簧(37;37′)可以此自由端支承在其导槽(16)的底部(25)上;以及,弹簧(17;17′)在其底端通过扩大此根部的光滑曲线连接在沉降片的基体上。(*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选择和控制针织机针织工具针织运动的沉降片,为针织工具各配设一个基本形状为扁平条状的沉降片作为控制元件,它可在沉降片底座的导槽内沿其纵向运动方向交替地偏移,沉降片并具有在专利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所述的定义类型的其他一些特征。在此类针织机例如圆型针织机中有一圆柱形沉降片底座,它可被驱动绕其垂直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并安装在机器的一个同轴地围绕着沉降片底座其外形为圆柱外壳状定子的内部,沉降片底座含有许多沉降片例如2000个,它们方位用等间距地彼此并列地装在边缘开口的平行于沉降片底座中心纵轴线垂直延伸的径向槽内,在这种情况下在每一个这种槽内装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沉降片。为了通过沉降片底座相对于设计为三角座的机器定子的相对旋转运动来实现沉降片相关的控制驱动,沉降片设有排出踵,后者有横向于沉降片导引方向延伸的轮廓边,通过轮廓边滑过定子上设有排出边的排出三角部分,操纵控制沉降片的偏移。控制沉降片可在各一个从该沉降片的基体出发基本形状为细长杆状的其自由端可滑动地支承在控制沉降片导槽底部的控制弹簧最小预紧力作用下,紧压在其排出踵与三角座排出三角部分的排出边处于促成偏移传动的啮合位置。此外,控制沉降片可被三角座和沉降片底座起摩擦力-形状相配连接作用的控制部分紧压在一个其排出踵与排出三角部分的排出边的传动啮合被取消的基本位置上。沉降片可通过永久磁铁装置的吸力固定在此基本位置上,永磁装置的固持作用可通过一可以控制的电磁装置的补偿控制被取消,所以沉降片可在控制弹簧的作用下释放并处于排出位置。这种类型的已知沉降片(DE-3915684C1)中,控制弹簧设计为沿其整个弹簧长度相同的圆形或矩形横截面的弹簧钢细杆,并有削平的基本形状为矩形平板状的固定段,固定段的厚度小于沉降片材料的厚度,沉降片材料的厚度等于弹簧股垂直于沉降片纵向面测量的直径,控制弹簧通过上述固定段摩擦力-形状相配连接地固定在扁槽状凹槽内,凹槽的侧壁形状与固定段的轮廓形状准确相配,其中,弹簧杆穿过一个通入固定凹槽的沉降片材料的短的缺口。为防止弹簧杆在沉降片固定凹槽内移动,在弹簧杆的固定段压靠在它上面的凹槽边上制有沉降片材料的堵缝,它们与固定段的切口配合作用,总体上形成一种弹簧杆与沉降片的摩擦力-形状相配的连接。弹簧杆在沉降片上的固定设计为,使弹簧杆的中心纵轴线在沉降片杆两个大的边界面之间延伸的沉降片纵向中面内延伸。已知的沉降片至少有下列缺点沉降片的加工复杂和昂贵,因为沉降片的固定凹槽和弹簧件的固定端段必须在狭窄的公差范围内互相匹配,这就需要高精度地加工互相接触的表面。互相连接的沉降片部分的组装需要费时间的装配工作量,这也是要支付费用的。最后,沉降片基体固定槽边的堵缝和弹簧固定段边缘可能导致不应有的沉降片杆的拱形,这一情况并不罕见,因此同样可能需要费时的修配。再加上在固定区已经存在的微小不准确度至少在一段时间后可能引起弹簧-沉降片固定的松动和破坏,因此,此已知类型的沉降片组件在机器工作一定时间后必须全套更换掉,其结果是使配备有此已知类型的沉降片的针织机运行费用很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善前言所述类型的沉降片,使之在尽管显著降低生产费用的同时仍能获得更好的质量并因而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按本专利技术为了达到此目的采取的措施是,沉降片包括它的控制弹簧在内设计为整体式的弹簧钢件;垂直于控制弹簧的中性挠度曲线测量的控制弹簧宽度(h),在控制弹簧与沉降片基体连接的弹簧底端,其值大于在弹簧自由端处的值,控制弹簧可以此自由端支承在其导槽的底部上;以及,控制弹簧在其底端通过扩大此根部区的光滑曲线连接在沉降片的基体上。按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沉降片至少促成下列制造技术和功能方面的优点作为整体冲压件它能非常经济地制造,此冲压件所需要的某些磨削加工至多只有很小的工作量并因而也能非常经济地制造。采用沉降片和控制弹簧整体式的设计,使沉降片和控制弹簧可具有一种借助于光滑曲线扩大和还借助于光滑曲线过渡到沉降片基体内的弹簧根部结构的构型带来的优点是,实际上可以完全避免在控制弹簧根部区内的缺口应力集中效应和弹簧与沉降片基体连接区内因负荷引起的磨损,因此可以有利地延长按本专利技术的沉降片的使用寿命。从弹簧底端到它的自由端所采取的其宽度尺寸渐减的设计同样带来优点,由此一方面沿控制弹簧的长度可使弯曲负荷均匀分布,另一方面可以预先给定所期望的弹簧的力与弹簧行程特性曲线,它使弹簧有最佳的尤其是迅速的响应特性(开关性能),在控制弹簧的最佳设计中,它在支承端的宽度等于沉降片材料厚度的80%和120%之间,在弹簧底端在此厚度的150%和250%之间。使控制弹簧在沉降片处于排出位置时平行或大体平行于沉降片细长的控制杆延伸,后者在其长度的中部在其背对弹簧端的纵侧制有排出踵;以及,控制弹簧在其处于松驰状态的构型,亦即在它装入沉降片底座内之前所采取的构型中,有一个离开杆方向向外指的弯曲,其曲率半径值大于弹簧的长度而且相当于弹簧长度的5倍至8倍,最好大体等于其6.5倍,那么,控制沉降片的这种设计同样特别有利于沿弹簧长度均匀分配弹簧的预紧力。若控制弹簧通过它光滑地连接在沉降片基体和控制杆上的曲率半径值在控制弹簧底部宽度值的1.5倍和2倍之间,则在控制弹簧底部宽度较大时也能可靠地排除在弹簧根部区内的缺口应力集中效应。在控制沉降片的最佳设计中,控制弹簧通过它过渡到沉降片基体以及过渡到沿纵向超过弹簧支承端伸出的沉降片控制杆内的光滑曲线从那里起始的控制沉降片的弹簧底部,同样通过光滑曲线与一个从沉降片基体出发布置在弹簧与控制杆相对侧的朝弹簧自由端方向指的支承鼻连接,后者在其背对控制弹簧的一侧可通过一标志沉降片倾转轴的钝角棱边支靠在导槽的底部。因此提供了一种控制弹簧底部的可以说是进入了沉降片基体中去的交错排列的结构,以及在其弹簧端的预定支承点在导槽底部时产生了一种加长的弹簧,这就再一次地可以沿弹簧长度形成有利的应力分布。为了达到明显地延长弹簧使用寿命的目的,若控制弹簧在沉降片的支承鼻与控制杆之间延伸的在底部附近部分的长度Lb在弹簧长度LF′的7%和15%之间,最好约为其10%便已足以满足要求。在控制沉降片的这种设计中合乎目的的是,使它的控制弹簧底部分别通过同一个曲率半径光滑地连接在控制杆和支承鼻上与之相邻的平行或几乎平行于它的纵向边延伸的轮廓边上,在这种情况下,若控制弹簧通过它们光滑地连接在相邻的控制杆和支承鼻上的曲率半径值在弹簧底部宽度与其1.5倍之间,最好大约是弹簧底部宽度的1.1倍,则足以避免不希望的缺口应力集中效应。由下面借助于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中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详情。其中附图说明图1a和1b按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沉降片不同的工作位置用于说明按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沉降片的工作;图2按图1a和1b的控制沉降片的比例放大图;以及图3另一种实施例与图2相应的视图。在图1a和1b中分别在总体上用10表示一台由其针筒11及其三角筒12作为代表的圆型针织机,它通过可电子控制地选择针13进行加工,这些针利用来成圈,以获得可预先编程的针织花样。针织机10是这种类型的,即,其中针筒11可绕一垂直中心轴线14被驱动旋转以及构成圆型针织机10定子的三角筒12同轴地围绕着针筒11。针13在沿针筒圆周等距分布的针槽16内被导引可垂直地上下移动,这些针槽设计为朝三角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劳斯·可维兹
申请(专利权)人: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