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4621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它提供一种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该间隔针织结构,包括两个纬平针地组织,一组连接纱,两组纬纱,两组经纱,纬纱、经纱和纬平针地组织形成两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两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由一组连接纱连接。此种间隔针织机构大大提高了间隔针织物的力学性能;降低了对连接纱编织性能的要求,扩大了连接纱的适用范围,适用于高性能结构一功能复合材料的增强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涉及一种针织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
技术介绍
间隔针织结构是一种通过纱线将两个独立的针织结构表面层连接在一起,在两个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隔纱层而形成的一种三维立体纺织结构。间隔针织结构变化灵活,原料使用范围广,易于变换门幅、疏密、间隔宽度,加上树脂浸渍、涂层、层合等工艺的应用,可以获得透气性、吸湿性、导湿性、抗振性、过滤性、抗压弹性和可成型性等服用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广泛用作产业用针织材料和结构功能复合材料增强结构。目前具有代表性的间隔针织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在双针床经编针织机上编织的经编间隔针织结构,在这种织物结构中,地组织除了经平组织外,还可以采用编链加衬纬等其它组织结构。第二种是在平型纬编针织机上编织的纬编间隔针织结构,如图1所示。在这种织物结构中,连接纱除采用集圈组织外,还可以采用罗纹等其它组织连接。这两种间隔针织结构除地组织和连接纱喂入方式不同外,其共同缺点是表面层结构都是线圈结构,没有喂入伸直的增强纱线,而针织线圈弯曲的结构使得纱线力学性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导致了其表面层结构的力学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普通间隔针织结构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包括两个纬平针地组织17、17’,一组连接纱16,两组纬纱13、13’,两组经纱15、15’;纬纱13、经纱15和纬平针地组织17形成一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纬纱13’、经纱15’和纬平针地组织17’形成另一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两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由一组连接纱16连接。纬纱13和经纱15以平直的方式衬入纬平针地组织17中;纬纱13’和经纱15’以平直的方式衬入纬平针地组织17’中;纬纱13和经纱15分别位于纬平针地组织17的线圈圈柱18的反面和沉降弧19的正面;纬纱13’和经纱15’分别位于纬平针地组织17’的线圈圈柱18’的反面和沉降弧19’的正面。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的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包括前针床、后针床、前针床织针、后针床织针、两个纬纱导纱器、两个针织纱导纱器、两组经纱导纱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一组连接纱导纱器11;纬纱导纱器、经纱导纱器以及针织纱导纱器以连接纱导纱器11为中心对称配置,它们从前针床向后针床排布顺序为纬纱导纱器3、经纱导纱器9、针织纱导纱器6、连接纱导纱器11、针织纱导纱器6’、经纱导纱器9’、纬纱导纱器3’。两个纬纱导纱器3、3’和两个针织纱导纱器6、6’可沿针床方向移动;两组经纱导纱器9、9’和连接纱导纱器11分别固定在两根经纱支撑杆10、10’和一根连接纱支撑杆12上;两组经纱导纱器9、9’沿针床方向水平排列,每个导纱器位于两枚织针之间,其导纱器间距与针距相同;所述的一组连接纱导纱器11沿针床方向水平排列,每个导纱器位于两枚织针之间,其导纱器间距与针距相同;所述支撑杆10、10’对称安装在横机的机架上,其位置可以上下和前后对称调节;所述支撑杆12安装在横机的机架上,位于两个针床齿口中间的正上方,其位置可以上下调节。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两组经纱15、15’从纵向喂入编织区域,每根经纱喂到两枚织针之间,两根纬纱13、13’只在两个针床织针2、2’成圈编织时喂入;(b)针织纱导纱器6、6’和纬纱导纱器3、3’分别把针织纱14、14’和纬纱13、13’从纬向喂入织针2、2’的针前和针背位置,所述编织过程交替在两个针床1、1’上进行,分别形成两个独立的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c)连接纱导纱器11将连接纱16从纵向喂入编织区域针床1、1’齿口的中间位置,每根连接纱喂到两枚织针之间,在针织纱14、14’弯纱张力的作用下,连接纱分别被拉向靠近针床1、1’的位置,并通过针织线圈圈柱18、18’的沉降弧把两个独立的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连接起来,形成间隔纱层。与现有的间隔针织结构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由于在间隔针织物的表面层结构中衬入伸直的经纱和纬纱,大大提高了间隔针织物的平面力学性能。2.由于新结构的两个表面层结构采用了从纵向喂入纱线的连接方式,连接纱线不经过成圈编织而直接垫入针织线圈的沉降弧,从而降低了对连接纱编织性能的要求,扩大了间隔纱的适用范围,编织性能较差的高性能纱线也可用作连接纱线,提高了间隔针织物第三维方向即厚度方向的力学性能。3.编织方法灵活多变。通过选择不同的经纬纱和连接纱的穿纱方式、前后针床的编织顺序以及改变前后两个针床之间的距离,可编织出不同连接密度、不同织物厚度的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附图说明图1现有纬编间隔针织结构示意2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示意3图2中A-A断面示意4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示意5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编织初始状态示意6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前针床编织过程示意7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后针床编织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图2、图3可见,本专利技术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包括两个纬平针地组织17、17’,一组连接纱16,两组纬纱13、13’,两组经纱15、15’, 纬纱13和经纱15以平直的方式衬入纬平针地组织17中;纬纱13’和经纱15’以平直的方式衬入纬平针地组织17’中;纬纱13和经纱15分别位于纬平针地组织17的线圈圈柱18的反面和沉降弧19的正面形成一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纬纱13’和经纱15’分别位于纬平针地组织17’的线圈圈柱18’的反面和沉降弧19’的正面形成另一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两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由一组连接纱16连接。连接纱16通过纬平针地组织17的线圈沉降弧19和纬平针地组织17’的线圈沉降弧19’交替连接两个独立的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纬纱13和经纱15以平直的方式衬入纬平针地组织17中,其纱线力学性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参阅图4、图5,本专利技术新型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包括齿口间距可水平调节的两个针织横机针床1、1’,前针床织针2、后针床织针2’,两个纬纱导纱器3、3’,两个纬纱导纱滑块4、4’,两个纬纱导纱器导轨5、5’,两个针织纱导纱器6、6’,两个针织纱导纱滑块7、7’,两个针织纱导纱器导轨8、8’,两组经纱导纱器9、9’,两根经纱支撑杆10、10’,一组连接纱导纱器11和一根连接纱支撑杆12。两组经纱导纱器9、9’和一组连接纱导纱器11分别固定在三根支撑杆10、10’和12上,三根支撑杆10、10’和12都安装在横机机架上,连接纱支撑杆12位于两个针床1、1’齿口中间的正上方,两个经纱支撑杆10、10’对称分布在两侧。经纱支撑杆10,10’的上下和前后位置以及连接纱支撑杆12的上下位置都可以进行调节。所有的导纱器3、3’、6、6’、9、9’和11都用细金属管按所需形状加工制成,并以连接纱导纱器11为中心对称配置。它们从前针床向后针床排布顺序为纬纱导纱器3,经纱导纱器9,针织纱导纱器6,连接纱导纱器11,针织纱导纱器6’,经纱导纱器9’,纬纱导纱器3’。它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两组经纱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包括两个纬平针地组织(17)、(17’),一组连接纱(16),其特征是:还包括两组纬纱(13)、(13’),两组经纱(15)、(15’);纬纱(13)、经纱(15)和纬平针地组织(17)形成一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纬纱(13’)、经纱(15’)和纬平针地组织(17’)形成另一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两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由一组连接纱(1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红周荣星王文祖陈南梁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