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双减震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4122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双减震电动车,包括车身主体和电驱装置,车身主体上方设有电驱装置,电驱装置焊接在车身主体上,车身主体上方设有把手,把手固定连接在车身主体上,车身主体上方设有折叠锁,折叠锁传动连接在车身主体上,车身主体下方设有轮胎,轮胎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上。该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双减震电动车设有皮带,皮带具有高强度,代替了传统的链条,相比于铁链条,皮带不会掉油,也没有齿轮,不会卡住和弄脏用户的裤脚,同时,这款电动车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来增加和减小电驱动器的动力比例,让电动车的续航时间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双减震电动车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双减震电动车。
技术介绍
所谓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但现有的电动车的电力续航时一件十分棘手的问题,常常因为远距离行驶而导致电力不足,电动车的电驱动器只要通电就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而且传统的链条容易卡住和弄脏用户的裤脚。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双减震电动车,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双减震电动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双减震电动车,包括车身主体和电驱装置,所述车身主体上方设有电驱装置,所述电驱装置焊接在车身主体上,所述车身主体上方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固定连接在车身主体上,所述车身主体上方设有折叠锁,所述折叠锁传动连接在车身主体上,所述车身主体下方设有轮胎,所述轮胎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上,所述车身主体上方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传动连接在车身主体上,所述联动杆上方设有踏板,所述踏板转动连接在联动杆的一端,所述联动杆右侧设有前轴盘,所述前轴盘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在联动杆的一端,所述电驱装置内部设有电驱动器,所述电驱动器嵌入设置在电驱装置上,所述轮胎的中心轴右侧设有后轴承,所述后轴承传动连接在轮胎的中心轴上,所述后轴承的间隙处设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后轴承的间隙处固定连接,所述电驱装置上方设有车座,所述车座固定连接在电驱装置上,所述车身主体上方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车身主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右侧设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嵌套设置在把手中。进一步的,所述前轴盘上方设有皮带,所述皮带的一端与前轴盘转动连接,且皮带呈“扁带状”。进一步的,所述电驱装置内部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转动连接在电驱装置内部,且主动轮与前轴盘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左侧设有差速锁,所述差速锁的一端与主动轮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驱动器右侧设有被动轮,所述被动轮转动连接在电驱动器上,且差速锁的两端分别与被动轮和主动轮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后轴承左侧设有回收装置,且回收装置通过导线与后轴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双减震电动车设有皮带,皮带具有高强度,代替了传统的链条,相比于铁链条,皮带不会掉油,也没有齿轮,不会卡住和弄脏用户的裤脚,解决了原油链条的弊端,设有主动轮、被动轮和差速锁,主动轮转动连接在电驱装置内部,且主动轮与前轴盘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主动轮左侧设有差速锁,差速锁的一端与主动轮传动连接,被动轮转动连接在电驱动器上,差速锁的两端分别与被动轮和主动轮传动连接,使用时,当用户想要依靠体力来驱动电动车的时候,就关闭电驱动器,接着差速锁完全将前轴盘给主动轮的力,完全的传输给被动轮,然后被动轮通过皮带联动后轴承,使车轮进行转动,当用户认为路较陡的时候,就控制电驱动器,根据用户的指令,电驱动器再对被动轮施加一个机械力,使电动车进行移动,相比之下,这款电动车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来增加和减小电驱动器的动力比例,让用户体验到骑车的乐趣,又锻炼了身体,即使在难走的道路上,也不会感觉骑车特别费力,对车的控制更加人性化,同时提高电动车的续航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1-车身主体;2-电驱装置;3-把手;4-折叠锁;5-轮胎;6-后轴承;7-前轴盘;8-皮带;9-电驱动器;10-差速锁;101-联动杆;102-踏板;201-车座;202-减震器;301-控制器;601-导线;602-回收装置;801-主动轮;802-被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双减震电动车,包括车身主体1和电驱装置2,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电驱装置2,电驱装置2焊接在车身主体1上,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把手3,把手3固定连接在车身主体1上,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折叠锁4,折叠锁4传动连接在车身主体1上,车身主体1下方设有轮胎5,轮胎5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1上,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联动杆101,联动杆101的传动连接在车身主体1上,联动杆101上方设有踏板102,踏板102转动连接在联动杆101的一端,联动杆101右侧设有前轴盘7,前轴盘7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在联动杆101的一端,电驱装置2内部设有电驱动器9,电驱动器9嵌入设置在电驱装置2上,轮胎5的中心轴右侧设有后轴承6,后轴承6传动连接在轮胎5的中心轴上,后轴承6的间隙处设有导线601,导线601的一端与后轴承6的间隙处固定连接,电驱装置2上方设有车座201,车座201固定连接在电驱装置2上,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减震器202,减震器202的一端与车身主体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把手3右侧设有控制器301,且控制器301嵌套设置在把手3中,控制器301用来控制电驱动器9的动力输出,进而能够提高电动车的续航时间。进一步的,前轴盘7上方设有皮带8,皮带8的一端与前轴盘7转动连接,且皮带8呈“扁带状”,皮带8代替链条原有的链条,用来给各个轮盘传输动力。进一步的,电驱装置2内部设有主动轮801,主动轮801转动连接在电驱装置2内部,且主动轮801与前轴盘7通过皮带8传动连接,使用者的力介入到电动车的驱动中。进一步的,主动轮801左侧设有差速锁10,差速锁10的一端与主动轮801传动连接,差速锁10可以将被动轮802和主动轮801之间不同的转速统一控制呈一个速度。进一步的,电驱动器9右侧设有被动轮802,被动轮802转动连接在电驱动器9上,且差速锁10的两端分别与被动轮802和主动轮801传动连接,差速锁10将一个统一的转速传输给后轴承6,使轮胎5进行转动。进一步的,后轴承6左侧设有回收装置602,且回收装置602通过导线601与后轴承6固定连接,回收装置602可以根据后轴承6的摩擦力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用来照明。工作原理:首先,在控制器3上控制电驱动器9的动力输出,主动轮801转动连接在电驱装置2内部,且主动轮801与前轴盘7通过皮带8传动连接,使用者的力介入到电动车的驱动中,电驱动器9右侧设有被动轮802,被动轮802转动连接在电驱动器9上,且差速锁10的两端分别与被动轮802和主动轮801传动连接,差速锁10可以将被动轮802和主动轮801之间不同的转速统一控制呈一个速度,使轮胎5进行转动,然后,当用户因路况较好,想要依靠体力来驱动电动车的时候,就关闭电驱动器9,接着差速锁10完全将前轴盘7给主动轮801的力,完全的传输给被动轮802,被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双减震电动车,包括车身主体(1)和电驱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电驱装置(2),所述电驱装置(2)焊接在车身主体(1)上,所述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把手(3),所述把手(3)固定连接在车身主体(1)上,所述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折叠锁(4),所述折叠锁(4)传动连接在车身主体(1)上,所述车身主体(1)下方设有轮胎(5),所述轮胎(5)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1)上,所述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联动杆(101),所述联动杆(101)的传动连接在车身主体(1)上,所述联动杆(101)上方设有踏板(102),所述踏板(102)转动连接在联动杆(101)的一端,所述联动杆(101)右侧设有前轴盘(7),所述前轴盘(7)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在联动杆(101)的一端,所述电驱装置(2)内部设有电驱动器(9),所述电驱动器(9)嵌入设置在电驱装置(2)上,所述轮胎(5)的中心轴右侧设有后轴承(6),所述后轴承(6)传动连接在轮胎(5)的中心轴上,所述后轴承(6)的间隙处设有导线(601),所述导线(601)的一端与后轴承(6)的间隙处固定连接,所述电驱装置(2)上方设有车座(201),所述车座(201)固定连接在电驱装置(2)上,所述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减震器(202),所述减震器(202)的一端与车身主体(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双减震电动车,包括车身主体(1)和电驱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电驱装置(2),所述电驱装置(2)焊接在车身主体(1)上,所述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把手(3),所述把手(3)固定连接在车身主体(1)上,所述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折叠锁(4),所述折叠锁(4)传动连接在车身主体(1)上,所述车身主体(1)下方设有轮胎(5),所述轮胎(5)转动连接在车身主体(1)上,所述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联动杆(101),所述联动杆(101)的传动连接在车身主体(1)上,所述联动杆(101)上方设有踏板(102),所述踏板(102)转动连接在联动杆(101)的一端,所述联动杆(101)右侧设有前轴盘(7),所述前轴盘(7)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在联动杆(101)的一端,所述电驱装置(2)内部设有电驱动器(9),所述电驱动器(9)嵌入设置在电驱装置(2)上,所述轮胎(5)的中心轴右侧设有后轴承(6),所述后轴承(6)传动连接在轮胎(5)的中心轴上,所述后轴承(6)的间隙处设有导线(601),所述导线(601)的一端与后轴承(6)的间隙处固定连接,所述电驱装置(2)上方设有车座(201),所述车座(201)固定连接在电驱装置(2)上,所述车身主体(1)上方设有减震器(202),所述减震器(202)的一端与车身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劲硕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