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403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其结构包括扭力梁、液压器、横向推力杆、减震器、横向稳定器、左右限位座、车轮、纵向推力杆、弹性元件,所述减震器设在左右限位座的左右两端,所述横向稳定器前面与扭力梁互相构成平行线,所述扭力梁为“匚”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液压器,用减震器安装在左右限位座与车轮内侧,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减少振动,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将固定块连接在弹性元件上,用活塞和活塞杆配合减震器,用控制器进行控制感应汽车上乘客的重量变化,用弹性元件和活塞杆对减震器进行振动调节,通过车上的乘客的重量变化程度对整体车重进行相适应的减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属于后减震设备

技术介绍
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536141.X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包括下支撑轴,所述下支撑轴的中部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外侧的下支撑轴上套装有轴套,该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将边位座和固定座与车体固定焊接,在整个减震形变过程中,边位座固定座的位置不受改变,即不会对车体造成损伤,利用钢板、弹簧和液力减震器的配合安装,双方向减弱振动同时抵消回弹。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汽车无法根据乘客的重量变化程度对整体车重进行相适应的减震,使乘客重量变化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以解决现有汽车无法根据乘客的重量变化程度对整体车重进行相适应的减震,使乘客重量变化区间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其结构包括扭力梁、液压器、横向推力杆、减震器、横向稳定器、左右限位座、车轮、纵向推力杆、弹性元件,所述减震器设在左右限位座的左右两端,所述减震器下端的与弹性元件互相配合进行连接,所述减震器下端通过左右限位座与车轮相连通,所述减震器与横向稳定器通过左右限位座连为一体,所述横向稳定器左右两端贯穿连接左右限位座,所述横向稳定器前面与扭力梁互相构成平行线,所述扭力梁为“匚”形结构,所述力梁的左右两侧上端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和减震器之间设有液压器,所述液压器设在减震器与车轮之间;所述液压器由固定块、活塞、活塞杆、控制器、导向器、调节器组成,所述固定块前端将活塞套在圈内,下端与调节器互相贴合在一起,所述活塞前端与活塞杆贯穿连为一体,所述活塞杆右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下端与活塞右侧连为一体,所述活塞通过固定块与调节器连为一体,所述导向器贯穿嵌入调节器内部,所述导向器与控制器互相形成平行线,所述控制器通过活塞与固定块相连接,所述活塞杆内部设有弹簧,所述活塞杆通过活塞与调节器活动连接,通过活塞与弹性元件连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扭力梁与横向稳定器的形状相等。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推力杆贯穿并伸入左右限位座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左右限位座将车轮与扭力梁右侧连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车轮通过横向稳定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通过扭力梁与横向推力杆连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采用刚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具有伸缩功能。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用减震器安装在左右限位座与车轮内侧,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减少振动,在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将固定块连接在弹性元件上,用活塞和活塞杆配合减震器,用控制器进行控制感应汽车上乘客的重量变化,用弹性元件和活塞杆对减震器进行振动调节,通过车上的乘客的重量变化程度对整体车重进行相适应的减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液压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的减震器内部示意图。图中:扭力梁-1、液压器-2、固定块-201、活塞-202、活塞杆-203、控制器-204、导向器-205、调节器-206、横向推力杆-3、减震器-4、横向稳定器-5、左右限位座-6、车轮-7、纵向推力杆-8、弹性元件-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其结构包括扭力梁1、液压器2、横向推力杆3、减震器4、横向稳定器5、左右限位座6、车轮7、纵向推力杆8、弹性元件9,所述减震器4设在左右限位座6的左右两端,所述减震器4下端的与弹性元件9互相配合进行连接,所述减震器4下端通过左右限位座6与车轮7相连通,所述减震器4与横向稳定器5通过左右限位座6连为一体,所述横向稳定器5左右两端贯穿连接左右限位座6,所述横向稳定器5前面与扭力梁1互相构成平行线,所述扭力梁1为“匚”形结构,所述力梁1的左右两侧上端设有弹性元件9,所述弹性元件9和减震器4之间设有液压器2,所述液压器2设在减震器4与车轮7之间;所述液压器2由固定块201、活塞202、活塞杆203、控制器204、导向器205、调节器206组成,所述固定块201前端将活塞202套在圈内,下端与调节器206互相贴合在一起,所述活塞202前端与活塞杆203贯穿连为一体,所述活塞杆203右侧设有控制器204,所述控制器204下端与活塞202右侧连为一体,所述活塞202通过固定块201与调节器206连为一体,所述导向器205贯穿嵌入调节器206内部,所述导向器205与控制器204互相形成平行线,所述控制器204通过活塞202与固定块201相连接,所述活塞杆203内部设有弹簧,所述活塞杆203通过活塞202与调节器206活动连接,通过活塞202与弹性元件9连为一体,所述扭力梁1与横向稳定器5的形状相等,所述横向推力杆3贯穿并伸入左右限位座6之间,所述左右限位座6将车轮7与扭力梁1右侧连为一体,所述两个车轮7通过横向稳定器5相连接,所述弹性元件9通过扭力梁1与横向推力杆3连在一起。本专利所说的活塞杆203是支持活塞做功的连接部件,大部分应用在油缸、气缸运动执行部件中,是一个运动频繁、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部件。在进行使用时,首先通过横向稳定器5的左右两端接上车轮7扣在汽车的后端,然后将扭力梁1和纵向推力杆8相配合嵌入汽车后端固定锁扣在车上,用横向推力杆3和纵向推力杆8连接配合扭力梁1对汽车后端进行运行,然后用减震器4安装在左右限位座6与车轮7内侧,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减少振动,在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将固定块201连接在弹性元件9上,用活塞202和活塞杆203配合减震器4,用控制器204进行控制感应汽车上乘客的重量变化,用弹性元件9和活塞杆203对减震器4进行振动调节,通过车上的乘客的重量变化程度对整体车重进行相适应的减震。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解决现有汽车无法根据乘客的重量变化程度对整体车重进行相适应的减震,使乘客重量变化区间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用减震器安装在左右限位座与车轮内侧,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减少振动,在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将固定块连接在弹性元件上,用活塞和活塞杆配合减震器,用控制器进行控制感应汽车上乘客的重量变化,用弹性元件和活塞杆对减震器进行振动调节,通过车上的乘客的重量变化程度对整体车重进行相适应的减震。具体如下所述:所述固定块201前端将活塞202套在圈内,下端与调节器206互相贴合在一起,所述活塞202前端与活塞杆203贯穿连为一体,所述活塞杆203右侧设有控制器204,所述控制器204下端与活塞202右侧连为一体,所述活塞202通过固定块201与调节器206连为一体,所述导向器205贯穿嵌入调节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其结构包括扭力梁(1)、液压器(2)、横向推力杆(3)、减震器(4)、横向稳定器(5)、左右限位座(6)、车轮(7)、纵向推力杆(8)、弹性元件(9),所述减震器(4)设在左右限位座(6)的左右两端,所述减震器(4)下端的与弹性元件(9)互相配合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4)下端通过左右限位座(6)与车轮(7)相连通,所述减震器(4)与横向稳定器(5)通过左右限位座(6)连为一体,所述横向稳定器(5)左右两端贯穿连接左右限位座(6),所述横向稳定器(5)前面与扭力梁(1)互相构成平行线,所述扭力梁(1)为“匚”形结构,所述力梁(1)的左右两侧上端设有弹性元件(9),所述弹性元件(9)和减震器(4)之间设有液压器(2),所述液压器(2)设在减震器(4)与车轮(7)之间;所述液压器(2)由固定块(201)、活塞(202)、活塞杆(203)、控制器(204)、导向器(205)、调节器(206)组成,所述固定块(201)前端将活塞(202)套在圈内,下端与调节器(206)互相贴合在一起,所述活塞(202)前端与活塞杆(203)贯穿连为一体,所述活塞杆(203)右侧设有控制器(204),所述控制器(204)下端与活塞(202)右侧连为一体,所述活塞(202)通过固定块(201)与调节器(206)连为一体,所述导向器(205)贯穿嵌入调节器(206)内部,所述导向器(205)与控制器(204)互相形成平行线,所述控制器(204)通过活塞(202)与固定块(201)相连接,所述活塞杆(203)内部设有弹簧,所述活塞杆(203)通过活塞(202)与调节器(206)活动连接,通过活塞(202)与弹性元件(9)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其结构包括扭力梁(1)、液压器(2)、横向推力杆(3)、减震器(4)、横向稳定器(5)、左右限位座(6)、车轮(7)、纵向推力杆(8)、弹性元件(9),所述减震器(4)设在左右限位座(6)的左右两端,所述减震器(4)下端的与弹性元件(9)互相配合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4)下端通过左右限位座(6)与车轮(7)相连通,所述减震器(4)与横向稳定器(5)通过左右限位座(6)连为一体,所述横向稳定器(5)左右两端贯穿连接左右限位座(6),所述横向稳定器(5)前面与扭力梁(1)互相构成平行线,所述扭力梁(1)为“匚”形结构,所述力梁(1)的左右两侧上端设有弹性元件(9),所述弹性元件(9)和减震器(4)之间设有液压器(2),所述液压器(2)设在减震器(4)与车轮(7)之间;所述液压器(2)由固定块(201)、活塞(202)、活塞杆(203)、控制器(204)、导向器(205)、调节器(206)组成,所述固定块(201)前端将活塞(202)套在圈内,下端与调节器(206)互相贴合在一起,所述活塞(202)前端与活塞杆(203)贯穿连为一体,所述活塞杆(203)右侧设有控制器(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宏宇任永和任永利张正武刘长俊杨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宝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