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止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3597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棱子止退器,包括棱体11,及连接在梭体上的梭轮轴(9)、轴承(6)、隔套(7)、内孔挡圈(3)、轴用挡圈(2)、塑料圈(8)和铝芯(1)、梭轮(5),其特征在于梭轮(5)的下部通过推梭轮轴(15)按装在推梭轮座(17)上的推梭轮(16)与梭轮(5)相接触。(*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塑编织机的部件,主涉及LRW4/560圆织机梭子与梭轮结构。现有LRW4/560圆织机梭子与梭轮为单一配合,利用主轴转盘上的大小推梭轮带动梭子前轮在上下轨道之间做圆周运动,从而完成纬丝穿梭编织工作。由于梭轮长期运转,以及梭轮与梭轮轴连接松紧及更换梭轮的不及时,使每台圆织机上的多个梭轮摩损程度不一,在工作工程中,常出现脱梭、撞梭、断丝一圈等严重的停机事故。另外,由于LRW4/560圆织机梭轮轴和推梭轮轴的结构设计中,与梭体和推梭轮座的连接均采用M6×25盲孔螺栓连接,运行中螺丝断裂,退丝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样也会造成脱梭、撞梭、断丝的停机事故。由此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梭子在运行中不易脱落,能提高梭轮使用寿命,降低配件费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的梭轮止退器。本技术是由梭体、及连接在梭体上的梭轮轴、轴承、隔套、内孔挡圈、轴用挡圈、塑料圈和铝芯、梭轮等组成。在梭轮的下部通过推梭轮轴按装在推梭轮座上的推梭轮与梭轮相接触。推梭轮轴中心有一通孔,螺栓通过其通孔,一端与推梭轮座相连接,另一端由螺母备紧。推梭轮轴上设轴用挡圈,轴用挡圈与推梭轮的端面相接触。在梭体中心设有通孔,螺栓一端与梭体连接,另一端通过通孔梭轮轴和轴用挡圈由螺母备紧。梭轮与推梭轮的接触方式同锥形轮的配合方式。本技术使原梭子与梭轮的单一配和变为前轮引导、后轮托举的前后配合,能够保证梭子不出现脱轨、撞梭现象,减少停机台时,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节约大批外购备件,节约备件费用,降低保全工的劳动强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图中1螺母、2轴用挡圈、3内孔挡圈、4铝芯、5梭轮、6轴承、7隔套、8塑料圈、9梭轮轴、10螺栓、11梭体、12螺栓、13螺母、14轴用挡圈、15推梭轮轴、16推梭轮、17推梭轮座。梭体11钻有通孔,内六角螺栓10把梭轮轴11连接到梭轮11上,并由轴用挡圈2和螺母1把梭轮轴固定到梭体上,防止其轴向窜动。梭轮5套在铝芯4上,在铝芯4与梭轮轴9之间是轴承6、隔套7和内孔挡圈3。在铝芯4的端面与梭体11之间有塑料圈8。推梭轮座17固定在机架上,推梭轮16通过推梭轮轴15和平头螺栓12、螺母13、轴用挡圈14固定在推梭轮座上,推梭轮16和梭轮5类似伞形齿轮的配合,只是轮上不带齿,且推梭轮不转动。权利要求1.一种梭子止退器,包括梭体11,及连接在梭体上的梭轮轴(9)、轴承(6)、隔套(7)、内孔挡圈(3)、轴用挡圈(2)、塑料圈(8)和铝芯(4)、梭轮(5),其特征在于梭轮(5)的下部通过推梭轮轴(15)按装在推梭轮座(17)上的推梭轮(16)与梭轮(5)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止退器,其特征在于推梭轮轴(15)中心有一通孔,螺栓(12)通过其通孔,一端与推梭轮座(17)相连接,另一端由螺母(13)备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梭子止退器,其特征在于推梭轮轴(15)上设轴用挡圈(14),轴用挡圈(14)与推梭轮(16)的端面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止退器,其特征在于梭体(11)中心设有通孔,螺栓(10)一端与梭体(11)连接,另一端通过通孔、梭轮轴(9)和轴用挡圈(2)由螺母(1)备紧。专利摘要本技术主要涉及LRW4/560圆织机梭子与梭轮结构。其主要是由梭体、及与梭体相连接的梭轮轴、轴承、隔套、内孔挡圈、轴用挡圈、塑料圈和铝芯、梭轮等组成。在梭轮的下部通过推梭轮轴安装在推梭轮座上的推梭轮与梭轮相接触。本技术能够保证梭子不出现脱轨撞梭现象,减少停机台时,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文档编号D03J5/00GK2212017SQ9423562公开日1995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吴兆旺, 于效敏, 逢小杰, 丁忠信, 吴德宇, 崔宪友, 孙水刚 申请人:齐鲁乙烯塑编厂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兆旺于效敏逢小杰丁忠信吴德宇崔宪友孙水刚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乙烯塑编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