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刺辊边撑及边撑本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328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机刺辊边撑及边撑本体的制造方法,旨在提供一种使刺辊边撑的制造变得容易,且尽可能防止不良品的发生的织机边撑及边撑本体的制造方法。织机的刺辊边撑(1)具备:边撑本体(2),通过多个针(5)隔开间隔向圆周方向及轴线方向突出,针刺区域向织幅方向延伸而形成;支撑部件(3),可旋转地支撑边撑本体(2);一对轴承(4),介设在边撑本体(2)和支撑部件(3)之间的同时,互相分离地配设在轴线方向,边撑本体(2)具备:多个环(6),多个针(5)从插通孔(8)隔开间隔突出在圆周方向;轴部件(7),该多个环(6)相邻接并列被插通固定的同时,通过上述一对轴承(4)被轴支撑在上述支撑部件(3),借由与上述轴部件(7)设为一体物的上述多个环(6)形成上述针刺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借由维持织布的织幅的作用防止织物縮水的织机刺辊边撑及边撑 本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织机在织口附近的对应于织布的织幅方向的各端部的部位配置边撑,通过 从边撑突出的针穿刺织布,防止打纬织造后的织布急剧收縮(织布的织物縮水)。特开昭58-220850号公报(权利要求范围,权利要求4)作为边撑之一公开了一种 刺辊边撑,该刺辊边撑,在维持织布的织幅方面与环边撑不同,该环边撑的构成是, 通过具有针的各个环的旋转轴分别相对于在织幅方向延伸的环边撑本体的轴线倾斜, 从而,积极地扩展织布的织幅。即,刺辊边撑对织布只付与织物收縮力的反力,对织 布不施加过剩的力,因此,织布可以避免针刺刺伤等的损伤。本申请人调査了刺辊边 撑的在先技术文献,但未能确认在附图中明示的刺辊边撑,只能确认用文言语记载为 刺辊类型之物。刺辊边撑一般周知的有,具体为在向织幅方向延伸的长轴状的边撑本体的外周表 面实施刮擦加工并使多个针隔开间隔突出在圆周方向及轴线方向,并用支撑部件可旋 转地支撑边撑本体两侧的轴部分的刺辊边撑。为通过刮擦加工使针突出,需要相应的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者们试图使用其他制 造方法制造刺辊边撑。此制造方法,在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圆筒的外周表面的圆周方向及轴线方向隔间穿 设多个插通孔,在所有插通孔嵌入(压入)针,在圆筒中另外插入轴的方法。然而, 对应针的细度插通孔的直径也变小,故在圆筒穿设插通孔的钻孔加工为困难,因钻孔 的破损(折损,弯曲等),插通孔的尺寸精度、圆形度被损坏,并且容易发生针压入困 难或压入后的脱落。例如,作为压入困难,有时在途中针被折断或弯曲。若在圆筒的 一部分发生这些一连不良情况,则圆筒整体成为不良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解决问题为,使刺辊边撑的制造变得容易,且尽可能防止不良品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的前提为,具备边撑本体,通过多个针隔开间隔向圆周方向及轴线方向 突出,针刺区域向织幅方向延伸而形成;支撑部件,可旋转地支撑边撑本体; 一对轴 承,介设在边撑本体和支撑部件之间,并且,互相分离地配设在轴线方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权利要求l的专利技术, 边撑本体具备多个环,多个针从插通孔隔开间隔突出在圆周方向;轴部件,该多个环相邻接并列被插通固定的同时,通过上述一对轴承被轴支撑在上述支撑部件,借由与上述轴部件设为一体物的上述多个环形成上述针刺区域。为通过支撑部件可旋转地支撑边撑本体,可举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艮口,上述轴部件,在两端部或两端部附近具有轴承嵌合孔,上述支撑部件具有上述轴承所嵌合的一对支撑轴部。将权利要求2的轴部件及支撑部件进一步狭义概念的就是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 艮卩,轴部件在轴心具有轴线方向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的两端部或两端部附近形成有上述轴承嵌合孔,上述支撑部件具备借由贯通上述贯通孔而两端部附近分别嵌合在上述一对轴承而形成上述一对支撑轴部的支撑轴和,保持该支撑轴的两端部的一对保持孔,并且,包含使支撑轴的至少一端部不可旋转且不能向轴线方向移动地固定的支撑体。为通过支撑部件不可旋转地支撑边撑本体,可举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艮p,上述支撑部件具有一对轴承嵌合孔,上述轴部件的突出在针刺区域的外侧的 两端部分别嵌入在上述一对轴承。而且,权利要求5的边撑本体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多个针从插通孔隔开间隔突出在圆周方向的多个环插通并按压固定在轴部件,以将多个环相邻接的状态与轴部件设 为一体物,制造具有上述针刺区域的边撑本体。作为形成针突出的环的方法,除从环的外周面侧使针插入插通孔而形成带针环的 方法外,还有,从环的内周面侧使针插入的方法。即,环,将针的插通孔作为至内周 面的贯通孔的同时,宽度,即,将轴线方向长度、内径、针长设为适当尺寸,从而, 从内周面侧可容易将针插入在所有插通孔。从内周面侧将针插入在所有插通孔后,在 环的内周面从一端侧插入规定轴径的压入治具,由此,在所有插通孔压入针,可使针 前端部突出在环外侧。根据从环的内周面侧插入针的带针环的形成方法,由于不是针 的前部而是其基部被按压,因此,不破损细的前部,并且,由于以细的前部为前头进入插通孔,因此有效地进行压入,所以优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剌辊边撑,由针突出的多个环 和轴部件形成边撑本体,借由插通于轴部件的多个环形成针刺区域,所以,与由l个 圆筒形成针剌区域整体时相比,在穿设插通孔或将针的基部插入插通孔的制造过程 中,各个环的织幅方向的全长格外短,因此难以发生不良品,并容易制造。换言之, 在从插通孔突出针为止的制造过程中,若l个环成为不良品时,利用其他的良品制作 刺辊边撑即可,1个不良环不会影响形成刺辊边撑的多个环整体的不良。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边撑本体的制造方法,在轴部件插通并压入固定多个针突出的 环,由此设为一体物,可形成针刺区域,所以,排除在从插通孔突出针为止的制造过 程中成为不良的环,可只将良品的环压入轴部件,从而可以应付从插通孔突出针为止 的制造过程中的不良。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刺辊边撑的第1实施方式的部分放大正视图; 图2是(A)、 (B)图是表示将针压入环的工作的工作工序图; 图3是表示刺辊边撑的第2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刺辊边撑1配置在为织口附近的织布的织幅方向的对应于各端部的 部位,并固定在未图示的织机框架。刺辊边撑1的第1实施方式,由向织幅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边撑本体2,和支撑边 撑本体2的各端部的支撑部件3,和介设在边撑本体2的各端部的内周面和支撑部件3 的外周面之间的2个轴承4、 4构成。边撑本体2,从外周面突出针5,其织幅方向的全长成为针刺区域,伴随织布的行 进边旋转边针剌织布。边撑本体2由突出针5的多个环6和多个环6相邻接以向织幅 方向并列的状态插通的轴部件7构成,通过对轴部件7插通并压入固定多个环6,由 此,将多个环6及轴部件7设为一体物,即不能相对旋转、不能向轴线方向相对移 动,通过并列在织幅方向的多个环6形成针刺区域。环6,在外周面向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针5的插通孔8的同时,被设在向轴线方向 分离的多个圆周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3个圆周上,相邻接的圆周上的插通孔8 彼此的相互相位不同,由此,插通孔8在环6的外周面被设为千鸟状。插通孔8从外 周面向轴心被穿孔并贯通于内周面9,在各插通孔8压入并嵌入针5的基部的同时,从外周面突出针5的前部,由此,在环6的外周面以千鸟状突出多个针5。针5是针刺织布的针,形成细得前部,并将基部形成为比插通孔8大径。将针5 压入插通孔8时,如图2所示,从环6的内周面9侧将针5从前端以摩擦保持并以不 脱落的程度轻轻插入所有插通孔8,只将针5的基部突出在内周面9后,从环6的一端 侧在内周面9插入前端部被形成为锥形状的规定径的压入治具11,并使其沿轴线方向 移动,通过压入治具11一下子压入所有针5,通过将针5压入插通孔8而作为固定于 插通孔8的状态的同时,使针5的前部突出在环6的外周。轴部件7是固定多个环6并将多个环6和轴部件7设为一体物的部件,在轴心具 有向轴线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2并设为管状,在贯通孔12的两端部形成比中间部大径 的轴承嵌合孔13。而且,轴部件7被形成为外径比环6的内径大,被插通的环6在轴 部件7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机刺辊边撑(1),具备:边撑本体(2),通过多个针(5)隔开间隔向圆周方向及轴线方向突出,针刺区域向织幅方向延伸而形成;支撑部件(3),可旋转地支撑边撑本体(2);一对轴承(4),介设在边撑本体(2)和支撑部件(3)之间,并且,互相分离地配设在轴线方向,其特征在于, 边撑本体(2)具备:多个环(6),多个针(5)从插通孔(8)隔开间隔突出在圆周方向;轴部件(7),该多个环(6)互相邻接并列被插通固定,并且,通过上述一对轴承(4)被轴支撑在上述支撑部件(3),借由与上述轴部件(7)设为一体物的上述多个环(6)形成上述针刺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谷德生周信寿
申请(专利权)人: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