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酒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694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保健酒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茯苓酒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茯苓20‑32份、枸杞8‑12份、蜂蜜20‑25份、白糖30‑40份、绞股蓝8‑15份、陈皮3‑5份、山楂5‑8份、黄芪7‑10份、大米600‑800份、酒曲32‑38份、谷壳150‑200份;(2)蒸煮原料:将大米和茯苓加入蒸煮筒内进行蒸煮;(3)蒸馏得原酒;(4)炒制山楂和黄芪;(5)浸提山楂、黄芪陈和陈皮,得到原料浸提液;(6)浸提绞股蓝,得到绞股蓝浸提液;(7)将步骤(3)、(6)、(7)得到的原酒、原料浸提液和绞股蓝浸提液混合,然后加入蜂蜜和白糖搅拌均匀,密封酿制10‑12天。使用本工艺制备得到的茯苓酒能够发挥茯苓的功效,营养全面、口感上佳。

Preparation of tuckahoe win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lth win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the following steps are as follows: (1) preparation of the following quality ingredients: Poria 20, 32 copies of wolfberry, 20 honey, 25 copies of honey, 30 sugar, 40 copies of sugar, 8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8 800, 32 Wine Koji, 200 portions of husk 150; (2) steaming raw material: rice and poria into the steaming pot for cooking; (3) distilled raw wine; (4) stir fry hawthorn and astragalus; (5) extract hawthorn, Huang Qichen and tangerine, get the extract of raw material; (6) extract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and get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extract; (7) step (3), ((3)) 6), (7) the original wine, raw material extract and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extract were mixed, then added honey and sugar to mix evenly, and sealed for 10 days and 12 days. The Poria wine prepared by this technology can exert the efficacy of Poria cocos, and its nutrition is comprehensive and its taste is excell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茯苓酒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保健酒
,尤其涉及一种茯苓酒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茯苓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高等真菌,含有丰富的营养功能物质,如茯苓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脂肪酸,麦角甾醇等。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茯苓产地不同,食药用茯苓的方法及功能也不尽相同。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对人体有益的保健酒,它们因配料的不同,有着对人体不同的保健作用。我们发现目前市面上极少有以茯苓为主要配料的保健酒面世,经研究实验,以茯苓为主要原料、配合其他有效成分的保健酒,可以起到目前市场上的各种保健酒所不能起的保健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茯苓酒的制备工艺,制作一种充分发挥茯苓功效、营养全面、口感上佳的茯苓酒。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茯苓酒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茯苓20-32份、枸杞8-12份、蜂蜜20-25份、白糖30-40份、绞股蓝8-15份、陈皮3-5份、山楂5-8份、黄芪7-10份、大米600-800份、酒曲32-38份、谷壳150-200份;(2)蒸煮原料:将大米和茯苓加入蒸煮筒内进行蒸煮;(3)步骤(2)的物料冷却后,搀入谷壳、加入酒曲,用拌曲机使各种物料均匀混合后,倒入发酵池发酵,发酵12-15天后,蒸馏得原酒;(4)将山楂置于锅内,用文火炒至外呈焦黄,内呈黄色;将黄芪置于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闻到药材固有香气;(5)在50-55℃下,用45-50度的白酒浸提山楂、枸杞、黄芪和陈皮,浸提8-10h,得到原料浸提液;(6)在46-50℃下,用60-80度的白酒浸提绞股蓝,浸提6-10h,得到绞股蓝浸提液;(7)将步骤(3)、步骤(6)、步骤(7)得到的原酒、原料浸提液和绞股蓝浸提液混合,然后加入蜂蜜和白糖搅拌均匀,密封酿制10-12天。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将大米和茯苓一同蒸煮,发酵得到原酒,在这个过程中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充分融入到原酒中,原酒中具有茯苓的芳香和成效成分。山楂具有降血脂、健脾、抑菌的作用,将山楂炒焦可增强山楂的效用,同时炒焦还利于将山楂的有效成分浸出;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抗菌的作用,炒制黄芪能够改变黄芪的药性,使步骤(1)中各种原料能够更好的配合。绞股蓝具有保肝解毒、降血压、降血脂血糖、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将原酒、原料浸提液和绞股蓝浸提液混合,加入蜂蜜和白糖搅拌均匀后再密封保存,一方面可使各种原料进一步融合,另一方面使制备得到的茯苓酒在色、香、味上得到更大的提升。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技术方案制备得到的茯苓酒除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之外,同时还含有绞股蓝皂甙和锗、硒、锌等功能性成分,该茯苓酒具有益气健脾、降血脂、胆固醇、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应变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功能。通过本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茯苓酒除了具有上述保健功能外,在色、香、味上均有很高的质量,色:浅黄色,清亮透明;香:具有茯苓和植物药材的复合芳香,纯正、协调;味:柔和纯正,回味绵长。进一步,步骤(1)中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茯苓32份、枸杞9份、蜂蜜23份、白糖30份、绞股蓝10份、陈皮3份、山楂6份、黄芪9份、大米720份、酒曲35份、谷壳160份。经过申请人的多次试验发现,将原料的配比控制在该参数内,制备得到的茯苓酒效果、风味、口感最佳。进一步,步骤(5)中,先将陈皮、山楂、黄芪研磨成粉末后再使用白酒浸提。将陈皮、山楂、黄芪研磨成粉末后再进行浸提,能够充分有效的将陈皮、山楂、黄芪中的有效成分浸出。进一步,步骤(2)中的蒸煮筒包括料筒、位于料筒一侧的凸轮和驱动凸轮转动的电机,凸轮的侧壁上开有封闭的卡槽;料筒的上部内固定有齿条,齿条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挡块;料筒的底部内滑动连接有一侧伸出料筒侧壁的滑条,滑条伸出料筒的一侧上设有卡合在卡槽中的连接杆;滑条上固定有位于料筒内的安装座,安装座的上部开有凹腔,凹腔内开有螺旋形的凹槽,凹腔内设有上部开有空腔的活动杆,活动杆上设有一端卡合在凹槽内的卡条;活动杆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喷气管;活动杆上设有只能相对活动杆滑动的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且位于两个挡块之间;活动杆上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伸缩杆。需要对大米等原料进行蒸煮时,将大米、茯苓加入料筒中,往转轴的空腔中不断通入热蒸汽,热蒸汽通过空腔最后从喷气管排出,排出的热蒸汽直接与大米等原料接触,对原料进行蒸煮。与此同时启动电机,电机驱动凸轮转动,由于凸轮的侧壁上开有封闭的卡槽,滑条上设有卡合在卡槽中的连接杆,因此在凸轮不断转动的过程中,滑条沿着料筒的底部往复滑动。滑条运动时带到活动杆一同往复滑动,活动杆上的喷气管也随之往复移动。由于活动杆上的齿轮与齿条啮合,在活动杆往复滑动的过程中,齿条驱使活动杆往复转动,活动杆上的喷气管和伸缩杆也发生转动,伸缩杆对料筒中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原料混合均匀的同时保证各原料受热均匀。活动杆往复转动时,由于活动杆上设有一端卡合在凹槽内的卡条,在螺旋形凹槽的作用力,活动杆还能沿着安装座上下运动,即在凸轮转动的过程中,活动杆和活动杆上的喷气管既沿着料筒的底部往复滑动、沿着安装座上下运动,也以自身为转动中心发生转动。喷气管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喷气管排出的热蒸汽能够喷在料筒的各个位置,使料筒中的原料受热均匀,避免原料出现夹生情况。进一步,料筒的侧壁、底部均设有相互连通的腔室,料筒的内壁上设有多个与腔室连通的气囊;腔室内滑动连接有一侧位于料筒内且与滑条相抵的推块,推块与腔室之间连接有弹簧。蒸煮筒工作时,凸轮不断转动,凸轮驱使滑条往复运动,滑条朝向推块一侧运动时,滑块对推块施加压力,使推块朝向腔室一侧运动,推块挤压腔室内的空气,腔室内的压强增大,气囊膨胀,滑条向远离推块一侧运动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推块逐渐复位,腔室内的压强减小,气囊收缩。即在凸轮工作的过程中,气囊不断膨胀、收缩,气囊能对料筒内的物料作用,使物料发生运动,有利于物料进一步混合均匀性;同时由于气囊不断膨胀、收缩,粘附在气囊、料筒内壁上的物料能够在气囊的作用下脱落,避免物料粘附在气囊、料筒的内壁上,导致原料蒸煮完成后,料筒的内壁清理麻烦。进一步,料筒的上部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上开有通口,通口与活动杆之间连接有波纹管。密封盖的设置可增强料筒的密封性,通入蒸汽后,避免蒸汽快速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茯苓酒的制备工艺中使用的蒸煮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1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料筒10、腔室11、气囊12、密封盖20、通口21、波纹管22、电机30、凸轮31、卡槽311、活动杆40、空腔41、喷气管42、齿轮43、齿条50、挡块51、外杆60、拉簧61、内杆62、安装座70、凹腔71、凹槽72、滑条80、连接杆81、推块90、弹簧91。实施例1茯苓酒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茯苓32份、枸杞9份、蜂蜜23份、白糖30份、绞股蓝10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茯苓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茯苓20‑32份、枸杞8‑12份、蜂蜜20‑25份、白糖30‑40份、绞股蓝8‑15份、陈皮3‑5份、山楂5‑8份、黄芪7‑10份、大米600‑800份、酒曲32‑38份、谷壳150‑200份;(2)蒸煮原料:将大米和茯苓加入蒸煮筒内进行蒸煮;(3)步骤(2)的物料冷却后,搀入谷壳、加入酒曲,用拌曲机使各种物料均匀混合后,倒入发酵池发酵,发酵12‑15天后,蒸馏得原酒;(4)将山楂置于锅内,用文火炒至外呈焦黄,内呈黄色;将黄芪置于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闻到药材固有香气;(5)在50‑55℃下,用45‑50度的白酒浸提山楂、枸杞、黄芪和陈皮,浸提8‑10h,得到原料浸提液;(6)在46‑50℃下,用60‑80度的白酒浸提绞股蓝,浸提6‑10h,得到绞股蓝浸提液;(7)将步骤(3)、步骤(6)、步骤(7)得到的原酒、原料浸提液和绞股蓝浸提液混合,然后加入蜂蜜和白糖搅拌均匀,密封酿制10‑12天。

【技术特征摘要】
1.茯苓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茯苓20-32份、枸杞8-12份、蜂蜜20-25份、白糖30-40份、绞股蓝8-15份、陈皮3-5份、山楂5-8份、黄芪7-10份、大米600-800份、酒曲32-38份、谷壳150-200份;(2)蒸煮原料:将大米和茯苓加入蒸煮筒内进行蒸煮;(3)步骤(2)的物料冷却后,搀入谷壳、加入酒曲,用拌曲机使各种物料均匀混合后,倒入发酵池发酵,发酵12-15天后,蒸馏得原酒;(4)将山楂置于锅内,用文火炒至外呈焦黄,内呈黄色;将黄芪置于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闻到药材固有香气;(5)在50-55℃下,用45-50度的白酒浸提山楂、枸杞、黄芪和陈皮,浸提8-10h,得到原料浸提液;(6)在46-50℃下,用60-80度的白酒浸提绞股蓝,浸提6-10h,得到绞股蓝浸提液;(7)将步骤(3)、步骤(6)、步骤(7)得到的原酒、原料浸提液和绞股蓝浸提液混合,然后加入蜂蜜和白糖搅拌均匀,密封酿制10-12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茯苓32份、枸杞9份、蜂蜜23份、白糖30份、绞股蓝10份、陈皮3份、山楂6份、黄芪9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灿书司忠明黄镇松
申请(专利权)人:凤冈县中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