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煮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51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煮锅,包括锅体及加热装置,所述的锅体设置有进出料口,还包括锅体翻转架及翻转装置,锅体翻转架分别设置于锅体两侧并与锅体呈转动配合,翻转装置包括电机,电机安装于锅体安装架,电机沿水平驱动设置有电机轴,锅体与电机轴呈联动配合并与电机轴同步转动,加热装置包括蒸汽进入管道及气体排出管道,蒸汽进入管道一端位于锅体内,另一端延伸至锅体外侧并与蒸汽源联通,气体排出管道一端位于锅体内,另一端延伸至锅体外侧并与外界联通。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热均匀、工作效率高的蒸煮锅。

Steam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oking pot, which includes a pot body and a heating device. The po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and outlet, and also includes a pot body turnover frame and a flip device. The pan body turnover frame is separat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ot body and rotates with the pot body, and the turnover device includes a motor, the motor is installed on the pot body mounting frame, and the motor is along the horizontal level. The driving setting has the motor shaft, the pot body and the motor shaft are combined with the motor shaft, and the heating device includes the steam entering the pipe and the gas discharge pipe, the steam entering one end of the pipe is located in the pot body, the other end extends to the outside of the pot body and connects with the steam source, and one end of the gas discharge pipe is located in the pot body and the other end. Extend to the outside of the pot and connect with the outside. By adopting the above sche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oking pot with uniform heating and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煮锅
本技术涉及一种菌种培养基料的加热灭菌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蒸煮锅。
技术介绍
常见的菌种培养基料包括麦麸、黄豆、大麦等,在菌种培养的步骤中,第一步需要对菌种培养基料进行加热及灭菌,传统的加热方式是将菌种培养基料加入罐内,对锅体进行加热,由锅体将热量传导至菌种培养基料,在加热过程中需要人工使用工具对锅体内的菌种培养基料进行搅拌,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①在加热过程中,由锅体壁进行传导热量的方式使锅体各处的菌种培养基料受热不均,影响菌种培养基料质量;②人工使用工具对锅体搅拌的工作强度较高,加重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均匀、工作效率高的蒸煮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锅体及加热装置,所述的锅体设置有进出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体翻转架及翻转装置,所述的锅体翻转架分别设置于锅体两侧并与锅体呈转动配合,所述的翻转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的电机安装于锅体安装架,所述的电机沿水平驱动设置有电机轴,所述的锅体与电机轴呈联动配合并与电机轴同步转动,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蒸汽进入管道及气体排出管道,所述的蒸汽进入管道一端位于锅体内,另一端延伸至锅体外侧并与蒸汽源联通,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一端位于锅体内,另一端延伸至锅体外侧并与外界联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蒸汽加热代替之间外界传导加热,蒸汽能够在菌种培养基料之间穿梭,使各部分的菌种培养基料的同时进行加热,并利用电机轴对锅体进行竖向翻转,以弥补相对蒸汽进入管道具有高度差的不同部分的菌种培养基料,尽可能的保证菌种培养基料均匀受热,此外,在锅体翻转时部分菌种培养基料沿锅体内壁上升一段高度后下落,模拟搅拌的过程,使菌种培养基料更加分散,避免菌种培养基料结块,蒸汽无法完全渗入的弊端,气体排出管道在蒸汽经过菌种培养基料之后能够及时排出,加速锅体内的蒸汽循环,提高蒸煮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蒸汽进入管道位于锅体内的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进入管道不仅限于出口进行出气,而是位于锅体内的部分排布的所有透气孔进行出气,使蒸汽相对菌种培养基料的出气更加均匀,使菌种培养基料各处同时升温及供热,使各处的菌种培养基料加热进度更加均匀,优化整体的菌种培养基料的出品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蒸汽进入管道沿锅体转轴设置并贯穿锅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蒸汽进入管道是沿锅体转轴进行转动的,故转轴位于锅体中心,即将蒸汽进入管道安装于锅体中心,使蒸汽同时对各部分的蒸汽进入管道同时供热,进一步强化加热程度的均匀性,且蒸汽进入管道贯穿锅体,使蒸汽进入管道长度最大化,从而使蒸汽的出量达到最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安装于锅体翻转架,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包括转动部及弯曲部,所述的转动部沿锅体转轴设置,所述的转动部穿过锅体并与锅体呈转动配合,所述的弯曲部位于锅体内并随着远离转动部逐渐向上弯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在经过菌种培养基料之后会相对锅体向上移动,并聚集于锅体上部,弯曲部的设置则便于气体排出管道的进口能与聚集于锅体上部的废气相对应,及时快速对已冷却的废气进行收集并排出,提高菌种培养基料的加热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锅体内设置有支承机构,所述的支承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上支承块、支承臂及下支承块,所述的上支承块固定于锅体内,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的弯曲部下方与上支承块相抵,所述的支承臂上端铰接于上支承块,下端铰接于下支承块,所述的下支承块设置有供蒸汽进入管道穿过的支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排出管道弯曲部向上延伸且弯曲,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逐渐向下降,进而导致气体排出管道位于锅体内的进口偏移,进而导致菌种培养基料误入,而上支承块位于其下方给予其支持,杜绝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下支承块则保证蒸汽进入管道的定位及安装,作为蒸汽进入管道的第一安装位,安装稳定的蒸汽进入管道持续在指定且合理位置持续提供蒸汽,对锅体内的菌种培养基料的均匀加热的核心,此外,支承臂分别与上支承块及下支承块铰接,使支承孔能够与各种高度的蒸汽进入管道适配,避免因加工误差及加工重力的影响造成下支承块无法安装,进一步提高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的转动部与弯曲部之间呈可拆卸的固定配合,所述的蒸汽进入管道由依次设置的第一组合部及第二组合部组成,所述的第一组合部与气体排出管道的转动部相对应,并设置有朝向锅体的安装端,所述的第二组合部可拆卸的固定于安装端并位于锅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排出管道的转动部与蒸汽进入管道的第一组合部可作为基础模块,独立进行大批量生产,在安装于不同规格的锅体时,只需生产及配备结构简单的第二组合部及弯曲部即可,使装置具有泛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位于锅体内的端部上方固定设置有遮挡块,所述的遮挡块覆盖于气体排出管道位于锅体内的端部,所述的遮挡块与气体排出管道位于锅体内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进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遮挡块,避免菌种培养基料倒入锅体时误进入气体排出管道,遮挡块与气体排出管道之间的进气孔便于废气正常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蒸汽进入管道同轴设置于气体排出管道的转动部内并穿过气体排出管道的转动部进入锅体,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内固定设置有围绕蒸汽进入管道的支承环,所述的支承环内周与蒸汽进入管道外周之间设置有稳定块及密封腔,所述的稳定块固定于支承环并与蒸汽进入管道外周相抵,所述的密封腔设置有填充密封腔的第一密封件及将第一密封件向稳定块挤压的压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利用气体排出管道,用于排出废气的同时作为蒸汽进入管道的安装位,辅助蒸汽进入管道进行安装,作为蒸汽进入管道的第二安装位,稳定块对辅助蒸汽进入管道外周进行定位,而压盖将第一密封件挤压形变,提高蒸汽进入管道与气体排出管道之间的间隙的第一密封件,避免外界气体从该间隙进入锅体内,进而避免外界不明气体影响锅体内的加工,安装稳定的蒸汽进入管道持续在指定且合理位置持续提供蒸汽,对锅体内的菌种培养基料的均匀加热的核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电机轴与锅体之间联动设置有传动环,所述的传动环与锅体转轴同轴设置并与锅体相联通,所述的蒸汽进入管道朝向电机的一端伸入传动环并与传动环转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进入管道由于呈贯穿锅体,所以长度较长,在传动环与锅体联动的同时,增设供蒸汽进入管道朝向电机的一端伸入的配合位,作为蒸汽进入管道的第三安装位,进一步提高蒸汽进入管道的安装稳定性,安装稳定的蒸汽进入管道持续在指定且合理位置持续提供蒸汽,对锅体内的菌种培养基料的均匀加热的核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进出料口包括进料口及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位于锅体顶端,所述的出料口位于锅体底端,所述的锅体位于进料口及出料口分别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分别与进料口及出料口之间压缩有弹性材质的第二密封件,各所述的密封盖与锅体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拆装机构,所述的拆装机构包括拆装摆杆及拆装槽,所述的拆装摆杆转动设置于锅体,所述的拆装槽设置于密封盖并与拆装摆杆相对应,所述的拆装摆杆设置有在拆装摆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煮锅,包括锅体及加热装置,所述的锅体设置有进出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体翻转架及翻转装置,所述的锅体翻转架分别设置于锅体两侧并与锅体呈转动配合,所述的翻转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的电机安装于锅体安装架,所述的电机沿水平驱动设置有电机轴,所述的锅体与电机轴呈联动配合并与电机轴同步转动,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蒸汽进入管道及气体排出管道,所述的蒸汽进入管道一端位于锅体内,另一端延伸至锅体外侧并与蒸汽源联通,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一端位于锅体内,另一端延伸至锅体外侧并与外界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煮锅,包括锅体及加热装置,所述的锅体设置有进出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体翻转架及翻转装置,所述的锅体翻转架分别设置于锅体两侧并与锅体呈转动配合,所述的翻转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的电机安装于锅体安装架,所述的电机沿水平驱动设置有电机轴,所述的锅体与电机轴呈联动配合并与电机轴同步转动,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蒸汽进入管道及气体排出管道,所述的蒸汽进入管道一端位于锅体内,另一端延伸至锅体外侧并与蒸汽源联通,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一端位于锅体内,另一端延伸至锅体外侧并与外界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进入管道位于锅体内的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进入管道沿锅体转轴设置并贯穿锅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安装于锅体翻转架,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包括转动部及弯曲部,所述的转动部沿锅体转轴设置,所述的转动部穿过锅体并与锅体呈转动配合,所述的弯曲部位于锅体内并随着远离转动部逐渐向上弯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内设置有支承机构,所述的支承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上支承块、支承臂及下支承块,所述的上支承块固定于锅体内,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的弯曲部下方与上支承块相抵,所述的支承臂上端铰接于上支承块,下端铰接于下支承块,所述的下支承块设置有供蒸汽进入管道穿过的支承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排出管道位于锅体内的端部上方固定设置有遮挡块,所述的遮挡块覆盖于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福潮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伯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