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结双组分纱线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21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缠结连续长丝纱线,包含至少两根双组分长丝,每根包含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中缠结纱线具有约40~50节瘤/米的节瘤频率,至少约40%卷曲势,基本无捻度并且节瘤间距的标准偏差不大于约1.1cm。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制造此种缠结纱线的方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酯双组分连续长丝,特别是由此种长丝构成的具有高卷曲度、高节瘤频率和节瘤间距不变性的纱线,以及制造此种纱线的方法。
技术介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的连续双组分长丝和纱线公开在美国专利3617379和公开申请US2002/0025433、US2001/0055683和WO02/063080中。然而,此类纱线可能过于不均一或捻度过强因此在下游加工中表现不佳。美国专利2985995和3115695描述可用于使“扁平”纤维缠结的喷嘴,以及美国专利4100725公开具有长缠结节瘤的紧密缠结的纱线,但此种纱线的伸长性能可能不足。目前仍然需要具有高卷曲度、很少或没有捻度以及以高度恒定的间隔频繁出现的缠结节瘤的聚酯双组分纱线及其制法。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缠结连续长丝纱线,它含有至少两根双组分长丝,每根含有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中该缠结纱线具有约40~50节瘤/米的节瘤频率,至少约40%的卷曲势,基本为零的捻度以及不大于约1.1cm的节瘤间距标准偏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造缠结纱线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至少两根双组分连续长丝,每根含有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具有至少约40%的卷曲势,其中长丝选自全牵伸和全取向丝;令所述长丝以约2~6%的超喂与一种流体逆流接触从而使纱线缠结。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第二方面也提供一种制造此种纱线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至少两根双组分连续长丝,每根含有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具有至少约40%的卷曲势,其中长丝选自全牵伸和全取向丝;提供至少两个喷嘴,每个喷嘴包含一个纱线缝隙、2个引导空气指向长丝的通道,由该通道规定的第一想象平面和垂直于纱线缝隙的第二想象平面,其中第一与第二想象平面之间的夹角γ介于约-5°~-30°;以及令长丝以约2~6%的超喂通过串联的喷嘴从而使纱线缠结。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表示可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的喷嘴的断面视图。图2示意地表示可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的喷嘴断面的细节。图3表示可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的喷嘴的流体小孔。专利技术详述现已发现,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的双组分连续长丝纱线可制成具有高缠结度同时保持高卷曲度——一种令人惊奇的组合——的特性。另外,在此种缠结纱线中节瘤之间的间距非常一致,并且纱线还表现出基本无捻度。此种缠结纱线可用于制造机织和针织织物,在任何地方,例如,在服装、服饰品、装饰布等方面,伸长特性均是理想的。这里所使用的术语“IV”是指特性粘度。“全牵伸”长丝是指已经牵伸并热处理过的双组分长丝,因此表现出有用的卷曲值并且适合使用而不需要进一步牵伸,例如,用于机织、针织和制备非织造布。“全取向”长丝是指在高纺丝速度和张力下纺丝制成的长丝,该速度和张力之高足以使它不需要牵伸或热处理就适合使用或表现出有用的卷曲值。“抽出速度”是指纺丝期间使用的喂入辊的速度,该辊位于骤冷区与牵伸辊之间。“逆流”或“逆流地”是指不垂直于纱线运动方向并且不顺着纱线运动方向;换句话说逆着纱线运动的方向。“双组分长丝”是指含有沿着丝的长向彼此紧密粘附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的长丝,因此丝的断面为,例如,并列、偏心皮芯或其它适合的借此能产生有用的卷曲的断面。此种长丝就它们不具有超过100%断裂伸长的与任何卷曲无关的断裂伸长这一点来说是非弹性体的。但是,它们依靠螺旋卷曲而能表现出其弹性,此种卷曲是通过长丝的热处理自发产生的。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的并列长丝具有“雪人(snowman)”、椭圆或基本圆形断面形状。偏心皮芯纤维可具有椭圆或基本圆形断面形状。所谓“基本圆形”指的是在纤维断面中心处以90°彼此相交的两个轴线长度之比不大于约1.2∶1。所谓“椭圆”是指,在纤维断面中心处以90°彼此相交的两个轴线长度之比大于约1.2∶1。“雪人”断面形状可描述为一种并列断面,具有长轴和基本垂直于长轴的短轴,并且在对着长轴标绘时在短轴长度内具有至少两个最大值。本专利技术的缠结连续长丝包含至少两根,通常约20~550根,双组分长丝。该纱线具有约40~50节瘤/米的节瘤频率和至少约40%的卷曲势(典型值为约55~160%)。就典型而言,缠结纱线的卷曲势,与对应未缠结长丝的卷曲势相比,减少不超过约25%。再者,节瘤之间的间距高度恒定,其标准偏差不超过约1.1cm。该纤维表现出基本无捻度,就是说小于约1个捻回/米。当卷曲势小于约40%或者节瘤频率大于约50节瘤/米时,用此种纱线制成的织物可能伸长和回复性能不足。当节瘤频率小于约40节瘤/米或者当节瘤之间的间距的标准偏差过高时,机织和针织可能变得困难;例如,频繁的织机停车可能降低织机效率和机织速度。构成本专利技术纱线中的长丝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G-T)和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3G-T)具有不同的特性粘度。例如,2G-T可具有约0.45~0.80dl/g的IV,而3G-T可具有约0.85~1.50dl/g的IV。2G-T与3G-T之比可介于约70∶30~30∶70。本专利技术纱线的长丝中聚酯可以是共聚酯,而此种共聚酯也被涵盖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的含义之内,只要此种变换方案对缠结纱线的卷曲数或者对长丝的加工特性没有负面影响。例如,可采用这样的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中用于制造共聚酯的共聚单体选自含有4~12个碳原子的线型、环状和支化脂族二羧酸(例如,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和1,4-环己烷二羧酸);除了对苯二甲酸以外的含有8~12个碳原子的芳族二羧酸(例如,间苯二甲酸和2,6-萘二甲酸);含有3~8个碳原子的线型、环状和支化脂族二醇(例如,1,3-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和1,4-环己二醇);和含有4~10个碳原子的脂族和芳脂族醚二醇(例如,氢醌双(2-羟乙基)醚,或分子量低于约460的聚乙烯醚二醇,包括二乙烯醚二醇)。共聚单体在共聚酯中可以以约0.5~15mol%的数量存在。间苯二甲酸、戊二酸、己二酸、1,3-丙二醇和1,4-丁二醇是优选的,因为它们易于购得并且便宜。共聚酯也可包含少量其它共聚单体。此类其它共聚单体包括间苯二甲酸酯-5-磺酸钠,用量介于约0.2~5mol%。可加入非常少量的三官能共聚单体,例如,偏苯三酸,借以控制粘度。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用来制造一种缠结连续长丝纱线,它具有约40~50节瘤/米的节瘤频率和至少约40%的卷曲势(典型值为约55~160%)。优选的是,缠结纱线的卷曲势,与该长丝(也就是,未缠结的)卷曲势相比,减少不超过约25%。另外,该方法的操作可制成节瘤间距的标准偏差不大于约1.1cm的纱线。在该方法中,提供至少2,典型值为约20~550,根连续双组分长丝,它们或者是全牵伸的或者是全取向的并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该聚酯可以是共聚酯,正如本文其它地方所描述的。所提供的长丝具有至少约40%的卷曲势。该方法采用至少两个串联的喷嘴,每个均供应带压缠结流体。空气是优选流体。虽然可利用提高流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缠结连续长丝纱线,包含至少两根双组分长丝,每根包含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中缠结纱线具有约40~50节瘤/米的节瘤频率,至少约40%的卷曲势,基本无捻度并且节瘤间距的标准偏差不大于约1.1cm。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A罗杰斯
申请(专利权)人:因维斯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