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祐铨专利>正文

机能性纱线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8596 阅读:381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能性纱线,其包括一原丝、一包覆于原丝表面的塑料与一均匀分布于塑料中的机能性颗粒,该机能性纱线的制法是将机能性颗粒与塑料混练为一体,而使机能性颗粒均匀分散于塑料中,再将含有机能性颗粒的塑料以热熔螺旋挤压的方式,在原纱拉出时将塑料包覆于原纱的表面,而形成机能性纱线;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塑料作为机能性颗粒的黏着剂,因此机能性颗粒可非常牢固地附着于原丝的表面,所以即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经过洗涤或长久使用,机能性颗粒亦不会自塑料中脱离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纱线,尤其涉及一种机能性纱线及其制法,其是利 用塑料于原丝表面附着机能性颗粒。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质量的逐渐提升, 一般的纱线用以纺制成日 常衣饰用品后,除了必须提供足够的舒适性外,纱线所能提供的机能性 也日益受到重视。 一般纱线的机能性多是来自附着于纱线上的机能性颗 粒所提供,机能性颗粒可包括碳类颗粒或金属颗粒等,以提供远红外线、 磁场或抗菌等健康促进功能。请参照图5所示,现有的纱线提供机能性的方法大多借由混合或浸 泡等方式,使机能性颗粒8 0直接附着于纱线9 O表面。然而,此类方 式所产生的机能性颗粒8 O的附着强度并不足够,因此纱线9 O在经过 洗涤或长久使用后,机能性颗粒8 0便逐渐自纱线9 O表面脱落,造成 纱线9 O机能性的衰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使机能性颗粒附着于纱线表面的方法,并无法提供足 够的附着强度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能性纱线及其制法,其可使机 能性颗粒牢固地附着于纱线表面,而不会因洗涤或长久使用而脱落。本专利技术机能性纱线是一种机能性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原丝、 一包覆于原丝表面的 塑料与一均匀分布于塑料中的机能性颗粒。前述的机能性纱线,其中塑料为聚酯(Polyester, PET)、聚氨酯 (Poly訓thane, PU)、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或聚丙烯 (Poly propylene, PP)。前述的机能性纱线,其中机能性颗粒为碳类颗粒。3前述的机能性纱线,其中机能性颗粒为金属颗粒。前述的机能性纱线,其中机能性颗粒为碳类颗粒与金属颗粒的混合 颗粒。本专利技术机能性纱线的制法是一种机能性纱线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将机能性颗粒与塑料混 练为一体,而使机能性颗粒均匀分散于塑料中,再将含有机能性颗粒的 塑料以热熔螺旋挤压的方式,在原丝拉出时将塑料包覆于原丝的表面, 而形成机能性纱线。前述的制法,其中塑料为聚酯(Polyester, PET)、聚氨酯 (Polyurethane, PU)、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或聚丙烯 (Poly propylene, PP)。前述的制法,其中机能性颗粒为碳类颗粒。前述的制法,其中机能性颗粒为金属颗粒。前述的制法,其中机能性颗粒为碳类颗粒与金属颗粒的混合颗粒。 本专利技术可达成的具体功效包括-1 .本专利技术的机能性纱线由于采用塑料作为机能性颗粒的黏着剂, 因此机能性颗粒可非常牢固地附着于原丝的表面,所以即使本专利技术经过 洗涤或长久使用,机能性颗粒亦不会自塑料中脱离掉落。2.本专利技术由于可使机能性颗粒不易自原丝表面脱落,因此可发挥 长久的机能性功效,不仅可提升本专利技术所制成的产品价值,亦有助于促 进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机能性纱线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制法的较佳实施例于原丝拉出时,塑料包覆于原丝表 面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制法的较佳实施例为模具抽丝式的示意图一。 图4是本专利技术制法的较佳实施例为模具抽丝式的示意图二。 图5是现有产品使机能性颗粒直接附着于原丝表面的示意图。4图中标号说明1 0原丝2 0塑料3 0机能性颗粒4 1拌料槽 4 2混练预备器 4 3加热大混练槽4 4挤压螺旋推进螺杆4 5静态混练器 4 6加热型模头4 7冷水槽5 1量产槽 5 2拌料杆 5 3刮料模头8 0机能性颗粒9 0纱线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l所示,本专利技术机能性纱线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原丝1 0、 一包覆于原丝l 0表面的塑料2 Q与一均匀分布于塑料2 0中的机能性 颗粒3 0;原丝种类包括聚氯乙烯(PVC)、聚酯(Polyester, PET)、聚丙 烯腈(PAN)、聚丙烯(PP)、聚乙烯(PE)与嫘萦(Rayon)等。原丝的粗细度 可介于1 2000丹尼(denier)间。塑料的厚度介于0. 1 10毫米(mm)。 机能性颗粒的添加量占整体机能性纱线的0.01 10 wt%,颗粒大小介于 5纳米(nm) 100微米U m)间。较佳的是,塑料2 0可为聚酯(Polyester, PET)、聚氨酯(Polyurethane, PU)、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 或聚丙烯(Poly propylene, PP);机能性颗粒3 0可为碳类颗粒如竹炭 颗粒等、金属颗粒如锗、钛、金、银、铂、铬、铁、钴、镍、铜、锌、 钙、钡、锡或铝颗粒等,此类金属颗粒能产生导电效应,并具有抗电磁 波与抗静电作用,以及碳类颗粒与金属颗粒的混合颗粒,其可释放对人 体健康有益的远红外线或磁场,或者具有长效性抗菌杀菌功效,而可促 进人体健康。由于本专利技术机能性纱线的较佳实施例是采用塑料2 0作为机能性颗 粒3 0的黏着剂,因此机能性颗粒3 0可非常牢固地附着于原丝1 0的表面,所以即使本较佳实施例经过洗涤或长久使用,机能性颗粒3 0亦不会 自塑料2 G中脱离掉落,因此可发挥长久的机能性功效。本较佳实施例 可与一般纱线混纺织成布料,而可制成衣服等以贴身发挥机能性功效, 亦可直接制成提袋等饰物用品,而可使饰物用品除美观外,另增加机能 性的效果,不仅可提升产品价值,亦可促进人体健康。当塑料的厚度较 大时(如10毫米),则可应用于大型家具如仿藤家具的制造,以及填充于 房屋的夹层中,以阻隔房屋外的电磁波。请参照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机能性纱线的制法的较佳实施例是先将机 能性颗粒3 0与塑料2 O混练为一体,而使机能性颗粒3 O均匀分散于 塑料2 0中,再将含有机能性颗粒3 0的塑料2 0以热熔螺旋挤压的方 式,在原丝l 0拉出时将塑料2 0包覆于原丝1 O的表面,而形成机能 性纱线。请进一步参照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机能性纱线的制法的一较佳实施例 为模具抽丝式的制法,首先将含有机能性颗粒3 0的塑料2 O加入一拌 料槽4 l中,再送入一混练预备器4 2中,之后送入一加热大混练槽43中混练,利用槽中所设的挤压螺旋推进螺杆4 4,使塑料2 O与机能 性颗粒3 O熔融混练为一体,并推送至一静态混练器4 5进行进一步的 混练,最后送入一加热型模头4 6中,此时原丝l O亦拉出进入加热型 模头4 6中,借由加热型模头4 6的挤压而使塑料2 O均匀包覆于原丝1 O的表面,原丝l 0包覆塑料2 0后再送入一冷水槽4 7进行冷却定 形。请进一步参照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机能性纱线的制法的另一较佳实施 例为量产槽式的制法,其是将含有机能性颗粒3 0的塑料2 O加入一量 产槽5 l中,利用槽中所设的拌料杆5 2与加热器,使塑料2 O与机能 性颗粒3 O熔融混练为一体,将原丝l 0拉出后送入量产槽5 l中,并 浸入熔融的塑料2 0中,使塑料2 0包覆于原丝1 O的表面,再使原丝 1 0通过一刮料模头5 3 ,以刮除原丝1 0上多余的塑料2 0 。权利要求1.一种机能性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原丝、一包覆于原丝表面的塑料与一均匀分布于塑料中的机能性颗粒。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机能性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为 聚酯、聚氨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能性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 能性颗粒为碳类颗粒。4. 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能性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原丝、一包覆于原丝表面的塑料与一均匀分布于塑料中的机能性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祐铨谢祐典
申请(专利权)人:谢祐铨谢祐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 2014年12月05日 23:05
    [enginery]∶泛指在物质物体的系统中其某一部分应有的作用和能力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