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9200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一边重合被牵伸的短纤维束和被开纤的合成纤维复丝并给以真捻一边实施卷绕而获得的新型的长短复合细纱及其制造方法、使用它的坯布或织物、以及复合纺纱用的开纤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被牵伸的短纤维束和被开纤的合成纤维复丝重合,通 过一边实施真捻(actually twisting)—边巻绕而得到的新型的长短复 合细纱及其制造方法、使用了它的坯布或织物、以及复合纺纱用的开纤 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将短纤维束和复丝复合的方法,已知的有用被牵伸的 短纤维束包缠大致集束状态的复丝,然后加捻巻绕的方法(l),或者通过 假捻包缠,用巻绕绒毛形成丝的方法(2);或是用被开纤的复丝包缠被 牵伸的纤维束,然后加捻巻绕的方法(3);或者通过假捻包缠,用巻绕绒 毛形成丝的方法(4)。可是,上述方法(l)中存在的缺点是,为了增强被牵伸的纤维束和复丝的络合性,必需加上比通常的只由短纤维(st邻le)构成的细纱的捻数 更多的捻数。另外上述方法(2)中存在的缺点是,因若只进行假捻包缠, 络合性差而不能成为有用的丝,所以必需采取胶着、熔合或松捻的方法。 再有上述方法(3)存在的缺点是,加捻后被巻绕的丝虽然均匀,但是 具有滑溜感及反光性。上述方法(4)中,因复丝被过于开纤而使短纤维 不能充分发挥作为巻绕绒毛的作用,因此丝在纵向的包缠状态不恒定的 情况较多。另外,有人提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纤装置,具备有从外部外加电压并具有复丝可以进出的入口及出口的筒状的电压外加电极、以及其内径比电极丝出口外径大的具有被开放的前端及后端的接地环,并且电极的中心轴和接地环的中心轴大致成平行,通过使复丝从电压外加电极内穿过,接着通过接地环内而使复丝带电并使之开纤的开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地环前端内径为6-25mm,后端内径为5-24mm,前端内经比后端内经大,前端和后端的距离是3-25mm,该电压外加电极的丝出口在丝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接地环前端的后方,该丝出口位于在丝的输送方向的逆方向上距离接地环后端有5mm的位置和在丝的输送方向上距离接地环后端有23mm的位置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岛徹谷田光雄积木真澄竹内秀夫日高谦一地藏堂真一松井义弘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