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916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包括两个框架、两根传输链条、两个第一动力源、两个主动链轮、两个从动链轮、两个连杆机构及上载车板,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滑杆,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于传输链条上,随传输链条的运动而运动,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架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框架铰接,滑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三连杆上,滑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四连杆上。上下两层停车位可以存在车辆停放过程,两层停车位之间的停放不会互相产生影响,可以实现无避让停取车的目的。

Double-layer connecting rod type no stop stop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wo - layer connecting rod type stop - stop device, including two frames, two transmission chains, two first power sources, two active sprockets, two driven sprockets, two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s and loading plates. The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includes the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and slide.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set on the transmission chain and moves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transmission chain.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link is articulated with one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by the support frame,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one end of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ourth connecting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fourth connecting rod is with the frame. Articulated, one end of the sliding rod is articulated on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liding rod can be slidably arranged on the fourth connecting rod. There is a parking process in the two level parking space, and the parking between the two layers will not affect each ot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停车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居住小区、商业区、写字楼等出入和停放的小汽车日益增多,对现有住宅区的环境、安全以及传统的居住小区规划技术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居住小区中的停车问题,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小区停车位泊位已经满足不了住户的需求量,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困扰。因此立体停车库应运而生,立体停车库通常包括上下至少两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对应一个升降机构,而且在正常运行时,必须要空一个车位,车位利用效率不能达到100%。即使是简易式双层停车设备也不能随意提车和取车,必须是让下层的车开走后才能对上层进行存取,极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无避让停取车的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一种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包括:两个框架,平行间隔相对设置,单个所述框架上开设有凹槽;两根传输链条,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凹槽内;两个第一动力源、两个主动链轮及两个从动链轮,所述第一动力源通过所述主动链轮带动所述传输链条运动,从而带动所述从动链轮转动;两个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滑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传输链条上,随所述传输链条的运动而运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铰接,所述滑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杆上,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杆上;及上载车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单个所述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前支柱及后支柱,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前支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一端及所述下横梁的一端相连,所述后支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另一端及所述下横梁的另一端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柱为外凸形圆弧形状,所述后支柱的两端与所述上横梁的另一端及所述下横梁的另一端通过圆弧过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下载车板,所述下载车板位于所述上载车板的下方,所述下载车板位于两个所述框架之间,且相对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框架的下横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链条包括链条本体及直板,所述直板外伸于所述链条本体,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直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向背向于所述上载车板的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滑动轮,所述上载车板通过所述滑动轮沿所述框架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上载车板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传动杆,所述上载车板固定于所述传动杆上,所述第二动力源通过驱动所述传动杆转动以带动所述上载车板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动力源为电机,所述传动杆包括第一传杆及第二传杆,所述第一传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一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杆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上述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当需要将上层的车辆下降到地面时,第一动力源驱动主动链轮转动,从而带动传输链条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传输链条逆时针运动时,带动第一连杆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架移动,直到支撑架沿着框架由顶部从一端运动到地面,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滑杆及第四连杆均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转动,上载车板上的车辆可驶出上载车板,完成取车。下层停车位的车辆可以从两个框架之间的另一端停放。当需要将地面的车停放到上层停车位时,第一动力源驱动主动链轮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传输链条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输链条顺时针运动时,带动第一连杆沿框架将支撑架及上载车板向上拉动,支撑架先带动第二连杆向上转动一定角度,然后第二连杆带动第三连杆向上转动,同时使滑杆跟随第三连杆在第四连杆的滑槽内滑动,当支撑架与上载车板上升到上层停车位时,第三连杆及滑杆拉动第四连杆向上转动,直到上载车板听到框架的正上方,完成停车。下层停车位的车辆可以从两个框架之间的另一端停放。因此上下两层停车位可以存在车辆停放过程,两层停车位之间的停放不会互相产生影响,可以实现无避让停取车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省去了第一动力源、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图3为图2所示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处于另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处于再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的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10,可以实现上下两层停车位在停取车时互不影响的目的。具体地,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10包括两个框架100、两根传输链条200、两个第一动力源310、两个主动链轮320、两个从动链轮330、两个连杆机构400、支撑架500及上载车板600。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两个框架100平行间隔相对设置,单个框架100上开设有凹槽,两根传输链条200分别设置于凹槽内。具体地,单个框架100包括上横梁110、下横梁120、前支柱130及后支柱140,上横梁110与下横梁120平行间隔设置,前支柱130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110的一端及下横梁120的一端相连,后支柱140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110的另一端及下横梁120的另一端相连。前支柱130为外凸形圆弧形状,后支柱140的两端与上横梁110的另一端及下横梁120的另一端通过圆弧过渡。上层停车位可以通过两根前支柱130之间的空间停放车,下层停车位可以通过两根后支柱140之间的空间停放车,互不影响。第一动力源310通过主动链轮320带动传输链条200运动,从而带动从动链轮330转动。具体地,第一动力源310可以为步进电机,因此可以带动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框架,平行间隔相对设置,单个所述框架上开设有凹槽;两根传输链条,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凹槽内;两个第一动力源、两个主动链轮及两个从动链轮,所述第一动力源通过所述主动链轮带动所述传输链条运动,从而带动所述从动链轮转动;两个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滑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传输链条上,随所述传输链条的运动而运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铰接,所述滑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杆上,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杆上;及上载车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框架,平行间隔相对设置,单个所述框架上开设有凹槽;两根传输链条,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凹槽内;两个第一动力源、两个主动链轮及两个从动链轮,所述第一动力源通过所述主动链轮带动所述传输链条运动,从而带动所述从动链轮转动;两个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滑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传输链条上,随所述传输链条的运动而运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铰接,所述滑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杆上,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杆上;及上载车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前支柱及后支柱,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前支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一端及所述下横梁的一端相连,所述后支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另一端及所述下横梁的另一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柱为外凸形圆弧形状,所述后支柱的两端与所述上横梁的另一端及所述下横梁的另一端通过圆弧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连杆式无避让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慧郭致远王凯戴扶摇祝浩哲王先明史金明张韩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