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材料制的综丝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859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状材料制的综丝,它有至少两个综耳(9)及一个导纱眼,在每个综耳区内设计为,使每个综耳的纵边相对于综丝带侧向展宽后突出地延伸。在每个综耳的至少一个端部区内并与综耳相隔距离处在综丝带内设另一个压坑(7、7′),其中,最好在综耳两个端部区内并与之相隔距离处各设另一个压坑(7、7′),因此在综耳与另一些压坑之间各构成一个横向于带或综丝纵轴线延伸的隔片(8、8′)。(*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状材料制的综丝以及涉及一种生产综丝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所谓综耳的设计及制造。对此可理解为是在综丝端部的两个孔,它们使综丝可以在所谓的综丝导杆上串在一起,而综丝导杆则悬挂在综框中。这种综丝长期以来使用在许多织机中,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能力是并不令人奇怪的。因为这些综丝基本上保持用于制造的带的横截面不变,所以当采用适当的带时抛光的工作量很小。此外通常采用不淬火的钢作为带的材料。这两个因素加起来,虽然得到的是不能承受很高负荷的综丝,但导致低廉的成本。尽管织造机有了巨大的进步,但在非常现代化的设备中仍使用这些综丝,而综丝的机械寿命多多少少取决于导纱眼有限的寿命。导纱眼可被现代的人造纤维非常迅速地破坏到不再可能参与织造的程度。昂贵的材料如淬火钢,与其所提供的改善了的条件相比通常需要付出不成比例的高的代价。因此,在纺织工业中对于这种传统型式的综丝提高生产能力的设计有浓厚的兴趣。在US748713中详细说明了这种如今大量使用的综丝。在那里所说明的综耳通过在带内冲压一个矩形的长孔制成。接着挤压孔的窄侧,其结果是使纵侧偏移和使孔增大。在窄侧的楔形挤压区是不利的。它们放在通过孔导引的综丝导杆上,而这两个区域非常声速地被破坏,从而使综丝不能使用。长期以来已知这一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如由德国PS 180525可知,同一个专利技术人建议,首先使综耳区通过挤压变形为所期望的总宽度,接着冲压此变弱的部分。显然,通过去除挤压后较薄的部分形成了一个显著增强的综耳。另一方面同样清楚的是,所建议的方案只能在很软的原材料上实现。这又抵消了一部分所期望得到的进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综丝,它的综耳型式遵照德国PS 180525的规定,但可以用强度高得多的材料制造,因而可以满足在现代化织机中对它们提出的日益提高的要求。按本专利技术为达到所提出的目的借助于按尤其是权利要求1的条文所述的综丝和借助于尤其是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综丝的方法。按本专利技术建议的综丝其特征在于,不再仅仅是今后综耳的孔所在区在其制成前通过挤压展宽,而且在两个综耳每一个的至少一个端部区内各设计另一个压坑(Quetschung)。最好在两个综耳的两个端部区的每一个中各设另一个压坑。按本专利技术的综丝的最佳实施方案在权利要求1至8中说明其特征。因此为了制造按本专利技术的综丝,在每一个要制造综耳的区域内首先各制造一个最好在用来生产综丝的带中央的沿纵向延伸的压抗,因此综丝的带在要制成综耳的区域被展宽,在这之后接着冲压出综耳。最好在制造沿纵向延伸的压坑的同时至少在邻接其一个端部区域内并与此端部相隔间距地在带内制造另一个压坑,但最好在邻接沿纵向延伸的压坑两个端部的区域内并与端部相隔间距地各制造另一个压坑。也就是建议在每个要制造综耳的区域内加工三个压坑。在各同时制成三个压坑的情况下,接着在位于中间的那个沿纵向延伸的压坑区域内通过冲压分别制成综耳。在权利要求9至14中说明了按本专利技术的综丝优先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三个压坑之间留下的两个窄“隔片”保持不变形。设附加的两个另外的压坑或副压坑的目的是,延长与未变形的带相比变形的综耳宽度最大部分的范围,并因而降低在材料内产生的应力。为此将两个副压坑设计为,使朝着位于中间的那个压坑的方向的隔片略有加厚,所以尽管带在此区域也被展宽,但它的厚度仍基本上与带其余部分的厚度一致。接着在中间的压坑已变形的部分通过冲压去除。此冲压控制为到略有加厚的隔片区为止,因此为综丝导杆提供了一个大的支承面。这种比较大的支承面防止了提前磨损。再加上可以采用强度更高的带料,所制成的综丝可以承受在现代织机中产生的越来越大的负荷。下面通过举例并参见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按本专利技术的综丝纵向透视图;图2图1所示按本专利技术的综丝的一个综耳;图3沿轴线A-A通过按图2所示综耳的剖面;图4通过按图3所示之综耳在冲压出综耳孔后的剖面;以及图5冲压后制成的综耳俯视图。图1透视图表示,按本专利技术具有一个导纱眼2和两个综耳3和3′的综丝1是如何在综丝导杆4和4′上串成行的。经纱5通过导纱眼2导引。图2表示按本专利技术的综丝1的综耳在挤压后和在冲压综耳以制成例如图1中的综耳3之前的状况。在要冲压的综耳区内设计有一个中间的压坑6,在此中间压坑的两端区内与之相接并相隔距离地制有副压坑7、7′,以形成两个未受挤压但略有加厚的隔片8和8′。由图2可清楚看出,综丝1的带料在要制成综耳孔的区域内由于中间的压坑6而被展宽。虽然展宽但通过挤压仍做到使两侧相对于中间的压坑6延伸的边区具有与综丝带料相比未减小的厚度。图3表示沿轴线A-A通过按图2的综耳的剖面。可清楚看出从两侧压入用于制成未来的综耳孔的压坑6以及同样从两侧压入的副压坑7和7′。除此之外可以看到副压坑7和7′的形状设计为,使隔片8和8′沿纵向排挤的材料相对于未变形的带料略有加厚。图4表示在综耳孔9的区域冲压后通过按图3的综耳的剖面。可以看出,副压坑7和7′保持不冲压以及隔片8和8′为综丝导杆提供了良好的支承,因为它们的厚度基本上与未变形的带料厚度保持一致。更确切地说,与未变形的带料相比,隔片8和8′的厚度甚至有可能略有加厚。最后,图5在俯视图中表示完成冲压的综耳9和两个副压坑7和7′以及隔片8和8′。在图5中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通过形成两个另外的压坑或副压坑7和7′,在综耳区内综丝被展宽后的带宽向未变形的综丝带宽的过渡区有比较平滑的曲线,并除此之外由于构成两个隔片8和8′而进一步得到增强。与由先有技术已知的带宽展宽的综耳结构相比,按本专利技术的带料中的结构导致更高的强度,因此获得了一种也能承受现代织机中出现的日益提高的负荷的综丝。在图1至5中表示的具有相应压坑的综耳的设计显然只是举例,它用于应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例如还可以只在中间压坑的一个端部区内设一个其他的压坑或副压坑,但也可以为了制造压坑带只被一侧压入。还有,这些压坑的制造方式并不重要,最好通过冷变形实现。权利要求1.带状材料制的综丝,有至少两个综耳(3、3′、9)和一个导纱眼(2),其特征为每个综耳的侧边相对于综丝带宽侧向突出地延伸并至少在每个综耳(3、3′、9)的一个端部区内与之相隔间距地在综丝带(1)内设另一压坑(7、7′)。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丝,其特征为在每个综耳的两端区内与之相隔间距地各设另一个压坑。3.按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综丝,其特征为综耳设计为分别基本上沿纵向延伸并布置在带的中央最好是矩形。4.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综丝,其特征为其他的一个或多个压坑(7、7′)设计为三角形,三角形面朝综耳的那一边垂直于带的方向(1)延伸。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综丝,其特征为在综耳(3、3′、9)的一端与另一个压坑(7、7′)之间延伸的隔片(8、8′)有与综丝带基本相同的厚度,或甚至相对于未挤压的综丝带的厚度制成略有加厚。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综丝,其特征为压坑(6、7、7′)设计为只从带的一侧压入。7.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综丝,其特征为压坑(6、7、7′)设计为从带的两侧最好对称压入。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综丝,其特征为带的材料是高温淬火钢或冷作硬化钢。9.用带状材料制造综丝的方法,综丝有至少两个综耳和一个导纱眼,其中,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状材料制的综丝,有至少两个综耳(3、3′、9)和一个导纱眼(2),其特征为:每个综耳的侧边相对于综丝带宽侧向突出地延伸并至少在每个综耳(3、3′、9)的一个端部区内与之相隔间距地在综丝带(1)内设另一压坑(7、7′)。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利乌斯贝希托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格罗伯霍尔根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