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拼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23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一种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拼夹具,侧梁一、上横梁、侧梁二、下底梁端部依次拼接大体围成“口”字形器件,端子箱设置在“口”字形器件上,小端立柱、大端立柱设置在下底梁上,小端顶紧组件、大端顶紧组件分别设置在侧梁二、侧梁一上;上横梁上设置多个开口,从“口”字形器件内部贯穿至外部;压紧机构设置在开口中,其活动端指向下底梁;多个抱紧机构设置在下底梁上,且其上压块大致与放置在小端立柱、大端立柱上的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平齐;上下料机构设置在下底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人工对准,利用该器械直接对左纵梁第二段进行操作,轻松完成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的合理拼接。

A clamping fixture for second segments and lower parts of left longitudinal bea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lamping fixture for second sections of the left longitudinal beam. The side beam, the upper cross beam, the side beam two and the end of the lower bottom are arranged in order to form a \mouth\ shaped device in turn. The terminal box is set on the \mouth\ shaped device. The small end column and the large end column are set on the lower bottom beam, the small end top fastening component and the big end top fastening component. The upper beam is set on the side beam two and the side beam one, and a plurality of openings are arranged in the upper beam from the inside of the \mouth\ shape device to the outside; the pressing mechanism is set in the opening and its active end points to the bottom bottom beam; a plurality of locking mechanisms are set on the lower bottom beam, and the upper pressure block is roughly vertically placed on the small end column and the large end column. The upper and lower flush of the beam second section is flat,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feed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bottom beam. The invention does not require manual alignment, and directly utilizes the device to directly operate second segments of the left longitudinal beam, so as to easily complete the reasonable splicing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egments of the second segments of the left longitudinal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拼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装配工具,具体的涉及一种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拼夹具。
技术介绍
车架是汽车中最重要的承载部件,而车架纵梁又是其中的关键零件之一,所以纵梁在汽车上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汽车的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等均含有纵梁。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纵梁由高强度钢材加工制作而成,由于冲压强度大,钢材强度高,因此将纵梁冲压成希望的精确尺寸具有很大的难度。而左纵梁第二段采用上下两片合拼而成,且上下片之间设有复杂结构,因此,将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理拼接是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拼夹具,从左纵梁第二段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合理施加压力,将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拼起来。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拼夹具,包括侧梁一、上横梁、压紧机构、侧梁二、端子箱、小端顶紧组件、小端立柱、纵梁第二段上下片、抱紧机构、下底梁、上下料机构、大端顶紧组件、大端立柱;所述侧梁一、上横梁、侧梁二、下底梁端部依次拼接大体围成“口”字形器件,端子箱设置在所述“口”字形器件上,在所述“口”字形器件内部,所述小端立柱、大端立柱设置在下底梁上,所述小端立柱比所述大端立柱低,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放置在所述小端立柱、大端立柱上时,不会下滑;所述小端顶紧组件设置在所述侧梁二上、大端顶紧组件设置在所述侧梁一上,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放置在所述小端立柱、大端立柱上时,所述大端顶紧组件的托块与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大端大致平齐,所述小端顶紧组件的塞块与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小端大致平齐;所述托块设置在所述大端顶紧组件活动臂顶端,所述塞块设置在小端顶紧组件活动臂顶端;所述上横梁上设置多个开口,从所述“口”字形器件内部贯穿至外部;所述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开口中,其活动端指向所述下底梁;多个所述抱紧机构设置在所述下底梁上,且其上压块大致与放置在所述小端立柱、大端立柱上的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平齐;所述上下料机构设置在所述下底梁上,其设有调整高度的上下伸缩臂与调整水品位置的支撑伸缩臂,所述上下伸缩臂与所述下底梁相连,并垂直于所述支撑伸缩臂。更佳的,每一个所述抱紧机构、压紧机构为一组,所述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拼夹具设置多组所述抱紧机构、压紧机构,且每组所述抱紧机构、压紧机构相互平行又大体在同一条直线上。更佳的,当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水平放置时,其倾斜部分两侧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抱紧机构和压紧机构。更佳的,所述小端立柱顶端设置有小端定位销、大端立柱顶端设置有大端定位销,所述小端定位销与大端定位销与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上的两个定位孔大小、位置相匹配。更佳的,所述小端顶紧组件、小端立柱相连接。更佳的,所述抱紧机构中包括压块、油缸、压臂,所述油缸通过伸缩臂带动所述压臂的一端,所述压臂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抱紧机构,所述压臂另一端内侧设置有压块,所述抱紧机构不包含所述压臂的顶端设置有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是:不需要人工对准,利用该器械直接对左纵梁第二段进行操作,轻松完成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的合理拼接。【附图说明】图1本实施例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施例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施例抱紧机构示意图;图4本实施例抱紧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本实施例大端顶紧组件与大端立柱正视图;图6本实施例大端顶紧组件与大端立柱等轴测图;图7本实施例小端顶紧组件与小端立柱正视图;图8本实施例小端顶紧组件与小端立柱等轴测图。附图标记:1,侧梁一;2,上横梁;3,压紧机构;4,侧梁二;5,端子箱;6,小端顶紧组件;7,小端立柱;71,小端定位销;8,纵梁第二段上下片;9,抱紧机构;91,油缸;92,压臂;93,压块;10,下底梁;11,上下料机构;12,大端顶紧组件;13,大端立柱;131,大端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的形状说明: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从侧面看为压扁的“S”形,也可以看成错位的平行线中间通过“S”形曲线连接,从上往下看宽度会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并且大端上片相比于下片会缺一块。如图1和2,一种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拼夹具,包括侧梁一1、上横梁2、压紧机构3、侧梁二4、端子箱5、小端顶紧组件6、小端立柱7、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抱紧机构9、下底梁10、上下料机构11、大端顶紧组件12、大端立柱13;侧梁一1、上横梁2、侧梁二4、下底梁10端部依次拼接大体围成“口”字形器件,端子箱5设置在“口”字形器件上,在“口”字形器件内部,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设置在下底梁10上,小端立柱7比大端立柱13低,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放置在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上时,不会下滑;小端顶紧组件6设置在侧梁二4上、大端顶紧组件12设置在侧梁一1上,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放置在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上时,大端顶紧组件12的托块与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大端大致平齐,小端顶紧组件6的塞块与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小端大致平齐;托块设置在大端顶紧组件12活动臂顶端,塞块设置在小端顶紧组件6活动臂顶端;上横梁2上设置多个开口,从“口”字形器件内部贯穿至外部;压紧机构3设置在开口中,其活动端指向下底梁10;多个抱紧机构9设置在下底梁10上,且其上压块93大致与放置在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上的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平齐;上下料机构11设置在下底梁10上,其设有调整高度的上下伸缩臂与调整水品位置的支撑伸缩臂,上下伸缩臂与下底梁10相连,并垂直于支撑伸缩臂。每一个抱紧机构9、压紧机构3为一组,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拼夹具设置多组抱紧机构9、压紧机构3,且每组抱紧机构9、压紧机构3相互平行又大体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水平放置时,其倾斜部分两侧至少设置一个抱紧机构9和压紧机构3。如图5-8,小端立柱7顶端设置有小端定位销71、大端立柱13顶端设置有大端定位销131,小端定位销71与大端定位销131与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上的两个定位孔大小、位置相匹配。小端顶紧组件6、小端立柱7相连接。如图3和4,抱紧机构9中包括压块93、油缸91、压臂92,油缸91通过伸缩臂带动压臂92的一端,压臂92中部转动连接抱紧机构9,压臂92另一端内侧设置有压块93,抱紧机构9不包含压臂92的顶端设置有垫片。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将各液压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操作上下料机构11将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放置到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上的定位销上固定,然后操作各抱紧机构9对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进行抱紧,之后操作小端顶紧组件6和大端顶紧组件12分别将塞块塞入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小端、托块卡进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大端,准备就绪后,同时启动各压紧机构3对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进行压紧操作,直至纵梁第二段上片与下片正好对奇,保持该状态即可对纵梁第二段进行加工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是:不需要人工对准,利用该器械直接对左纵梁第二段进行操作,轻松完成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的合理拼接。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专利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拼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梁一(1)、上横梁(2)、压紧机构(3)、侧梁二(4)、端子箱(5)、小端顶紧组件(6)、小端立柱(7)、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抱紧机构(9)、下底梁(10)、上下料机构(11)、大端顶紧组件(12)、大端立柱(13);所述侧梁一(1)、上横梁(2)、侧梁二(4)、下底梁(10)端部依次拼接大体围成“口”字形器件,端子箱(5)设置在所述“口”字形器件上,在所述“口”字形器件内部,所述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设置在下底梁(10)上,所述小端立柱(7)比所述大端立柱(13)低,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放置在所述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上时,不会下滑;所述小端顶紧组件(6)设置在所述侧梁二(4)上、大端顶紧组件(12)设置在所述侧梁一(1)上,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放置在所述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上时,所述大端顶紧组件(12)的托块与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大端大致平齐,所述小端顶紧组件(6)的塞块与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小端大致平齐;所述托块设置在所述大端顶紧组件(12)活动臂顶端,所述塞块设置在小端顶紧组件(6)活动臂顶端;所述上横梁(2)上设置多个开口,从所述“口”字形器件内部贯穿至外部;所述压紧机构(3)设置在所述开口中,其活动端指向所述下底梁(10);多个所述抱紧机构(9)设置在所述下底梁(10)上,且其上压块(93)大致与放置在所述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上的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平齐;所述上下料机构(11)设置在所述下底梁(10)上,其设有调整高度的上下伸缩臂与调整水品位置的支撑伸缩臂,所述上下伸缩臂与所述下底梁(10)相连,并垂直于所述支撑伸缩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左纵梁第二段上下片合拼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梁一(1)、上横梁(2)、压紧机构(3)、侧梁二(4)、端子箱(5)、小端顶紧组件(6)、小端立柱(7)、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抱紧机构(9)、下底梁(10)、上下料机构(11)、大端顶紧组件(12)、大端立柱(13);所述侧梁一(1)、上横梁(2)、侧梁二(4)、下底梁(10)端部依次拼接大体围成“口”字形器件,端子箱(5)设置在所述“口”字形器件上,在所述“口”字形器件内部,所述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设置在下底梁(10)上,所述小端立柱(7)比所述大端立柱(13)低,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放置在所述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上时,不会下滑;所述小端顶紧组件(6)设置在所述侧梁二(4)上、大端顶紧组件(12)设置在所述侧梁一(1)上,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放置在所述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上时,所述大端顶紧组件(12)的托块与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大端大致平齐,所述小端顶紧组件(6)的塞块与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小端大致平齐;所述托块设置在所述大端顶紧组件(12)活动臂顶端,所述塞块设置在小端顶紧组件(6)活动臂顶端;所述上横梁(2)上设置多个开口,从所述“口”字形器件内部贯穿至外部;所述压紧机构(3)设置在所述开口中,其活动端指向所述下底梁(10);多个所述抱紧机构(9)设置在所述下底梁(10)上,且其上压块(93)大致与放置在所述小端立柱(7)、大端立柱(13)上的所述纵梁第二段上下片(8)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国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红鹰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