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机湿分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7649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浆纱机湿分绞装置,它包括分绞棒、分绞棒支座、进水联接头、传动轮,还包括链轮联轴节、分绞棒联接套、弹簧、密封套、传动轴套、传动轴套座、软管、蒸汽发生槽,分绞棒进水部分设置在分绞棒联接套一端内,弹簧和密封套依次设置在分绞棒联接套的另一端内、且链轮联轴节从动轮设置在该端面上,链轮联轴节从动轮上设有进水联接孔,链轮联轴节主动轮设置在传动轴套的一端,链轮联轴节主动轮设有通孔,传动轮设置在传动轴套的另一端,软管设置在传动轴套内,传动轴套设置在传动轴套座上,蒸汽发生槽设置在分绞棒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纺织前织准备工程、完成上浆工序的浆纱机中。(*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前织准备工程、完成上浆工序的浆纱机中的湿分绞装置。
技术介绍
浆纱机应用于纺织前织准备工程、完成上浆工序,将整经工序的成批经轴的经纱在浆纱机上进行合并、上浆、烘干、上蜡、分纱计长并按工艺规定的匹长打上墨印,再以恒定的张力卷绕成织轴,以供给后道穿综及织造工序。浆纱机采用单元组合式结构,由经轴架、浆槽、烘筒烘房、车头等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为了将上浆后的湿纱分成两片,通常在浆槽与烘筒烘房之间,设有湿分绞装置。该装置直接安装在烘筒烘房立柱上。湿分绞装置主要由分绞棒、分绞棒支座、进水管、出水管等组成。分绞棒为中空结构,其内可以通过冷凝水使分绞棒表面形成凝露,以防止绞棒表面粘纱。但实际因分绞棒内通过冷凝水的流速、其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湿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分绞棒表面无法形成凝露,分绞棒表面仍存在粘纱现象。由于进水管出水部分为内凹锥体、分绞棒进水部分为锥体,分绞棒进水部分的锥体插入进水管出水部分的内凹锥体内。当分绞棒径向受力过大时,分绞棒进水部分的锥体与进水管出水部分的内凹锥体之间形成间隙,冷凝水泄漏到分绞棒的表面,严重影响湿纱的上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浆纱机湿分绞装置,该装置不仅无粘纱现象,而且也无冷凝水泄漏现象的发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分绞棒、分绞棒支座、进水联接头、出水管、传动轮,分绞棒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相通联,还包括链轮联轴节、分绞棒联接套、弹簧、密封套、传动轴套、传动轴套座、软管、蒸汽发生槽,分绞棒进水部分设置在分绞棒联接套一端内,弹簧和密封套依次设置在分绞棒联接套的另一端内、且链轮联轴节从动轮设置在该端面上,链轮联轴节从动轮上设有进水联接孔,链轮联轴节主动轮设置在传动轴套的一端,链轮联轴节主动轮设有通孔,传动轮设置在传动轴套的另一端,进水联接头设置在传动轮一端外侧面,软管设置在传动轴套内、其一端与进水联接头相联、另一端与进水联接孔相联,传动轴套设置在传动轴套座上,蒸汽发生槽设置在分绞棒的下方。蒸汽发生槽由水槽、进汽头,蒸汽管组成,进汽头设置在水槽的一侧面上,蒸汽管与进汽头通联,蒸汽管位于水槽内,蒸汽管上设有出汽孔。由于本技术在分绞棒与传动轮之间采用链轮联轴节相联,并且采用软管与进水联接孔相联接,同时进水联接孔与分绞棒进水口之间装有弹簧和密封套,因此当分绞棒径向受力过大时、不会发生冷凝水泄漏现象。由于采用了蒸汽发生槽,不断蒸发向上的蒸汽遇由冷凝水冷却的分绞棒表面,会迅速在该表面形成凝露,从而使分绞棒表面不发生粘纱现象。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浆纱机湿分绞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浆纱机湿分绞装置的A-A视图。图中1.进水联接头,2.传动轮,3.传动轴套,4.软管,5.传动轴套座,6.链轮联轴节主动轮,7.链轮联轴节从动轮,8.进水联接孔,9.弹簧,10.密封套,11.分绞棒联接套,12.分绞棒,13.出水管,14.分绞棒支座,15.蒸汽发生槽,16.烘房立柱,17.进汽头,18.蒸汽管,19.水槽。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中,本技术包括分绞棒12、分绞棒支座14、进水联接头1、出水管13、传动轮2、链轮联轴节、分绞棒联接套11、弹簧9、密封套10、传动轴套3、传动轴套座5、软管4、蒸汽发生槽15。分绞棒12的进水部分设置在分绞棒联接套11的一端内,弹簧9和密封套10依次设置在分绞棒联接套11的另一端内、且链轮联轴节从动轮7设置在该端面上。链轮联轴节从动轮7上设有进水联接孔8。分绞棒联接套11和分绞棒12出水部分别设置在分绞棒支座14上,分绞棒支座14设置在烘房立柱16上。链轮联轴节主动轮6设置在传动轴套3的一端,链轮联轴节主动轮6设有通孔,传动轮2设置在传动轴套3的另一端,进水联接头1设置在传动轮2一端外侧面,软管4设置在传动轴套3内、其一端与进水联接头1相联、另一端与进水联接孔8相联,传动轴套3设置在传动轴套座5上,传动轴套3设置在烘房立柱16上。蒸汽发生槽15安装在烘房立柱16上,并且在分绞棒12的下方。蒸汽发生槽由水槽19、进汽头17,蒸汽管18组成,进汽头17设置在水槽19的一侧面上,蒸汽管18与进汽头17通联,蒸汽管18位于水槽19内,蒸汽管18上设有出汽孔。工作时,传动轮2带动链轮联轴节主动轮6旋转,旋转的链轮联轴节主动轮6带动链轮联轴节从动轮7旋转,旋转的链轮联轴节从动轮7带动分绞棒联接套11和分绞棒12旋转。冷凝水经进水联接头1、软管4和进水联接孔8、并由分绞棒12的进水口进入分绞棒12内冷却分绞棒12后,流进出水管13排出。蒸汽经进汽头17进入蒸汽管18中、并通过蒸汽管18的出汽孔进入水槽19内的水中,水槽19内的水被加热、形成不断蒸发向上的蒸汽,蒸汽遇由冷凝水冷却的分绞棒12的表面、迅速形成凝露。权利要求1.一种浆纱机湿分绞装置,它包括分绞棒、分绞棒支座、进水联接头、出水管、传动轮,分绞棒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相通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链轮联轴节、分绞棒联接套、弹簧、密封套、传动轴套、传动轴套座、软管、蒸汽发生槽,分绞棒进水部分设置在分绞棒联接套二端内,弹簧和密封套依次设置在分绞棒联接套的另一端内、且链轮联轴节从动轮设置在该端面上,链轮联轴节从动轮上设有进水联接孔,链轮联轴节主动轮设置在传动轴套的一端,链轮联轴节主动轮设有通孔,传动轮设置在传动轴套的另一端,进水联接头设置在传动轮一端外侧面,软管设置在传动轴套内、其一端与进水联接头相联、另一端与进水联接孔相联,传动轴套设置在传动轴套座上,蒸汽发生槽设置在分绞棒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纱机湿分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发生槽由水槽、进汽头,蒸汽管组成,进汽头设置在水槽的一侧面上,蒸汽管与进汽头通联, 蒸汽管位于水槽内,蒸汽管上设有出汽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浆纱机湿分绞装置,它包括分绞棒、分绞棒支座、进水联接头、传动轮,还包括链轮联轴节、分绞棒联接套、弹簧、密封套、传动轴套、传动轴套座、软管、蒸汽发生槽,分绞棒进水部分设置在分绞棒联接套一端内,弹簧和密封套依次设置在分绞棒联接套的另一端内、且链轮联轴节从动轮设置在该端面上,链轮联轴节从动轮上设有进水联接孔,链轮联轴节主动轮设置在传动轴套的一端,链轮联轴节主动轮设有通孔,传动轮设置在传动轴套的另一端,软管设置在传动轴套内,传动轴套设置在传动轴套座上,蒸汽发生槽设置在分绞棒的下方。本技术用于纺织前织准备工程、完成上浆工序的浆纱机中。文档编号D02H9/00GK2755124SQ20042005422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7日专利技术者杭书高, 陈柏年 申请人:盐城市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浆纱机湿分绞装置,它包括分绞棒、分绞棒支座、进水联接头、出水管、传动轮,分绞棒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相通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链轮联轴节、分绞棒联接套、弹簧、密封套、传动轴套、传动轴套座、软管、蒸汽发生槽,分绞棒进水部分设置在分绞棒联接套一端内,弹簧和密封套依次设置在分绞棒联接套的另一端内、且链轮联轴节从动轮设置在该端面上,链轮联轴节从动轮上设有进水联接孔,链轮联轴节主动轮设置在传动轴套的一端,链轮联轴节主动轮设有通孔,传动轮设置在传动轴套的另一端,进水联接头设置在传动轮一端外侧面,软管设置在传动轴套内、其一端与进水联接头相联、另一端与进水联接孔相联,传动轴套设置在传动轴套座上,蒸汽发生槽设置在分绞棒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书高陈柏年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