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模压平面搭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1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压平面搭扣包含:一衬底和许多成排地模压在该衬底的一表面上的结合件。每结合件具有:竖立在该衬底的一个表面上的一柄部,和从该柄部的末端向相反方向延伸的一对钩。和竖立在该衬底的一个表面上的许多分离导向元件,每个分离导向元件位于相邻的结合件之间的中央,用于分离相配平面搭扣的环,使环朝向结合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压的合成树脂平面搭扣,其中一衬底和从该衬底的一个表面凸出的许多结合件彼此一体地制作在一起,而更准确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联接受到剥离力的工业材料,如天花板材料和墙面材料的模压平面搭扣,它具有足够的结合强度和结合率,在被剥离期间,它有足够的耐用性而不会损伤相配平面搭扣的结合件。所描述形式的模压平面搭扣与通常的编织的或纺织的平面搭扣相比,具有更大的结合强度,并因此广泛用于联接内装饰材料,如墙面材料和天花板材料。通常,该模压平面搭扣的各结合件具有从一衬底的一个表面竖起的一柄部,和从该柄部的末端起向一方向弯曲并结束于朝向衬底的表面的一端的一钩。在该模压平面搭扣的各结合件是具有上述的简单钩结构的钩状元件的情况下,为增加与环状元件(它是相配的结合件)相结合的强度,惯常的方法是模压出硬合成树脂的结合件,或是增加环状元件的厚度。然而,该硬结合件将产生不希望有的触碰,并有使该相配环状元件的结合脱开的倾向。在采用厚的环状元件的情况下,该平面搭扣不仅会变硬,而且将使在衬底的单位面积上的结合元件变少,于是要保证预定的结合强度就变得困难了。因此,就使用了通常适于做模压平面搭扣的软合成树脂材料,如聚酯、聚酰胺和聚胺酯,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钩状和环状元件的强度和增加结合强度,人们提出了许多种不同形成的结合件,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号昭47—31740和平4—224703中公开的结合件的一种典型式样,就具有从一普通梯形钩的末端对称地伸出的前结合部及后结合部。日本技术公开号平4—128611中公开的另一种式样,它具有分叉的柄部末端,而且一个分叉端被制成钩形。根据这些已知的式样,在衬底单位面积上的结合件的数目增加了,使与相配结合件结合的比率加大,所以整个平面搭扣的结合强度增强了。在应用于工业材料的模压平面搭扣中,由于模压工艺的原因,在每一相邻结合元件对之间必须留有预定的空间。因此,与相配的平面搭扣的环状元件的密度相比,在衬底表面上的结合件的密度需要限制到较低的程度。即使通过使每个结合件具有如上述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面对面的钩来试图增加结合率,这结合率也有一个极限,因为与模压平面搭扣的结合件实际相结合的环状元件的数量是环状元件总数的百分之几十。在增加钩与环状元件的结合率的尝试中,环状元件进入同一横排的彼此相邻的前及后结合件之间,例如在欧洲专利0464753A1号中公开的该结合件具有一后上升表面,该后上升表面的位置在衬底表面上,在该位置上有一条垂直线穿过后一个结合件的钩端并与衬底表面相交。根据这种布置,如果环状元件沿前一个结合件的后表面抬升,就不能保证环状元件能和后一个结合件的钩相结合。再者,对于这种形式的传统的模压平面搭扣,进入钩的相邻的每一对横排之间的大多数环状元件仍不会和钩相结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结合件的模压平面搭扣,该结合件的每一个都有合理的式样,以提高与环的结合率和保证大大增加抗剥离强度和在该模压平面搭扣内,结合件之间的衬底可避免被撕破。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模压平面搭扣来实现上述目标,该模压平面搭扣包括一衬底和许多在该衬底的一个表面上模压成排的结合件。每个结合件具有竖立在衬底的一个表面上的柄部,和从柄部末端延伸的钩。许多分离导向元件竖立在衬底的一个表面上,每个分离导向元件位于相邻的结合件之间的中央,用于分离朝向结合件的相配平面搭扣的各环。最好是每个结合件有一对向相反方向延伸的钩,这一对钩前后对称地在垂直于衬底平面,且包含柄部中心线的一个平面内形成。或者是,这一对钩是在垂直于衬底平面的两个平行平面内形成,并位于柄部的中心线的相对两侧。再者,每个分离导向元件具有前和后导向面或右和左导向面,该导向面从它的顶部缓和地分叉弯向它的底部。在另一种式样中,每个分离导向元件在它的顶部有一个或更多个向结合件的横排方向延伸的钩。该一个或更多个钩向前或后方向或前后两个方向延伸。再有最好是各分离导向元件配置在各结合件的相邻横排之间。或者是,每个分离导向元件是配置在同一横排中的一对结合件之间。在工作时,因为无规则地进入前和后结合件之间的每一个环被分离导向元件所分开,以致它们变得更挨近前或后结合件,这就可能保证环与结合件的可靠结合,因此提高了结合率以获得所需的结合力。再者,和易在结合件的排之间撕破的传统的平面搭扣相反,因为该分离导向元件是一体地成形在结合件的横排之间的或前及后结合件之间的衬底上,这就可能有效地防止衬底被撕破。在分离导向元件有一个钩的情况下,进入分离导向元件的钩前面的环被该钩所钩住。而且因为分离导向元件在钩的相对侧具有斜面,进入该分离导向元件的钩的相对侧的各环被交叉地分开朝向相邻的结合件。在结合件的式样是如此的情况下,即具有彼此联接成一体的两个相邻的传统钩件,和具有朝向相反方向的钩时,本专利技术的结合件的柄部厚度是普通钩状构件厚度的两倍。在与环结合的状况下,当把剥离力施加在具有前及后钩的结合件上时,柄部几乎不会因受剥离力而弯曲,而是各钩在水平面内独立地绕它们的基部转动而彼此无干涉,与此同时,钩的顶部在抬升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因此,环能够很容易地与钩脱开而彼此无任何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典型实施例的一模压平面搭扣的局部立体视图;图2是图1的模压平面搭扣的局部前视图,表示的是相配的平面搭扣的环在后者与模压平面搭扣联接时的作用情况;图3是图1的模压平面搭扣的顶视简图,表示的是分离导向元件布置的另一个例子;图4是和图3类似的图,表示的仍然是分离导向元件布置的另一个例子;图5是表示分离导向元件的一种变形式样的局部侧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典型实施的一种模压平面搭扣的局部立体图;图7是图6的模压平面搭扣的局部前视图,表示的是相配的平面搭扣的环在后者与模压平面搭扣联接时的作用情况;和图8是沿图7的X—X线截取的剖视图,图示的是当模压平面搭扣从相配平面搭扣剥离时结合件的作用情况。现在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作详细描述。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模压平面搭扣的局部立体图。根据该第一实施例,许多结合件2被一体地模压在一衬底1的一上表面上。每个结合件2包括竖立在衬底1的上表面的一柄部21,和前及后钩22、22;钩22在柄21的上端向相反方向分叉,并且每个钩22以预定的曲率倾斜地向上延伸并终止于朝下指的端部。柄部21具有一矩形横截面的柄体21a和一底端21b;该底端21b朝衬底1的上表面相背叉开,具有相对于柄体21a的垂直中心线成对称分布的平缓的前及后曲面。在柄部21的底端21b的每一侧,在垂直截面内呈山形的加强肋23和柄部21一体地成形在一起,加强肋23具有从它的顶部向衬底1的上表面延伸的前及后平缓曲面。该相对(两)侧的加强肋23、23用于防止宽度较小的柄部21向侧方翻倒或弯曲。上面所描述式样的许多结合件2被布置成在前后方向(横排)具有预定的节距和在右左方向(纵行)具有预定距离的方阵。在该图示的例子中,一种环分离导向元件4,它最能表征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被一体地成形在衬底1的上表面上,位于四个相邻的结合件2之间的中心位置。分离导向元件4的布置绝不应该局限于图1所示;例如,它们可以某种方式来布置即一种是分离导向元件配置在每一对相邻的前及后加强肋23、23之间的中央,如图3所示;或者它们可以某种方式来布置,即一种是分离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压平面搭扣;它包括:(a)一衬底;(b)模压在所说的衬底的一个表面上成排排列的许多结合件,每个所说的结合件具有竖立在所说的衬底的所说的一个表面上的柄部,以及从所说的柄部的末端延伸出的钩;和(c)竖立在所说的衬底的所说的一个 表面上的许多分离导向元件,每个所说的分离导向元件位于相邻的所说的结合件之间的中央,所说的分离导向元件用于分离相配平面搭扣的环,使环朝向所说的结合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泽敏明村崎柳一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