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包芯纱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644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过射流技术生产包芯纱(46)采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是能够实现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基本上包括一个用于引导纤维结构的纤维(F)的具有纤维引导表面(28)的纤维引导管(13)和一个用于把连续线(C)引导到纱线引导管(7,45)的入口孔(35)的引导装置和一个用于在纱线引导管(7,45)的入口孔(35)的周围产生回转流体的射流装置。其进一步包括相对于纤维引导表面(28)的包含在用于至少一个连续线(C)的线引导装置(4)中的一个引导装置(5),以致于所述的至少一个连续线(C)能够在锭子(6,32)上再通过纤维F而被纺制。引导装置5或者是一种槽(5.1),该槽与纤维引导表面(28)相联系,一个设置在纤维引导表面(28)之下的孔(5.2)或一个独立的类似管元件(5c),或者是一种与槽(5.1)或孔(5.2)组合,其被引入到纱线引导装置(4)中,槽(5.1),孔(5.2)和类似管元件(5c)的轴线与纱线引导管(7,45)的轴线准确排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纤维结构生产细纱的装置和方法,其把至少一种以上的分别提供的连续纱线纺制成包芯纱,其装置包括一个具有纤维引导表面的纤维引导管以用来引导纤维结构的纤维和一个用于把连续的线引导到一纱线引导管的入口孔,和进一步包括一个用于在绕着纱线引导导管的入口孔产生涡流的射流装置。由DE19804341已知用于生产包芯纱的装置。其涉及一种环锭纺纱装置,在该装置中,至少一连续的线能够提供到被拉伸的纱条上并且被一起纺成一种纱线。然而,由射流引导生产包芯纱则是未知的。因此一种通过射流引导由短纤维生产纱线的装置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对于解决方式和优选的实施例的进一步详细内容将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做出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所更加详细列举的实施例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a-1c表示了一种用于具有连续线供给部分的气流纺包芯纱产品的装置最基本部分的示意截面图,在这里未示出纤维供给部分,其将与附图2,2a-c共同描述;图2,2.1是基本根据图1a和1b和根据(图2b)中的横切线以及根据图2b.1的横切线I’-I’所表示的本专利技术,其中所具有的中间元件是以未切割的方式被示出的;图2a,2a.1是根据图2的II-II的横切线和图2.1的II’-II’横切线所表示的截面视图;图2b,2b.1是根据图2的III-III和图2.1的III’-III’横切线的截面示意图;图2c是表示放大了的图2的截面示意图;图3a,3b是示意表示了建议于结合图2和2b的用来引入连续纤维的装置。喷嘴3产生用于漩流的湍流,通过其湍流经过纤维引导装置4所提供的纤维F在某种意义上绕着所称的锭子6的正面6a转动而被加捻并且被导入到锭子6的纱线引导管7内。由于被吸入的空气对着锭子6的正面6a的结果,纤维在F在纤维引导管13中的所述的纤维输送表面和线引导装置4上输送。由于喷嘴3的喷射效果的原因,产生被抽吸的空气,其喷嘴是有这样的方式而被提供的,一方面产生上述的空气漩流,但另一方面空气通过纤维引导管13被抽吸。所述的空气沿着锭子6的锥形部分6b通过一通风空间8排出而进入到一空气排出口10。用于喷嘴3的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分配室11而均匀第提供到喷嘴上。下面进一步描述连续的线C如何能够被放置在装置中的。用于连续线C的引导装置5是以这样的方式定位的,在锭子6的进口孔6c处其指着中心地被引入或者被引导的连续线C指着中心地被引入。纤维和线引导装置4优选地是以这样的方式设计的,纤维引导表面28水平地形成,如图1a所示,或者所插入的纤维和线引导装置4是以一种锥形的形式朝着如图1b所示的锭子的正面6a形成的,例如以整个或者仅某些正面。其带来的优点是纤维F相对于所面对入口孔6c的正面6a以非常集中的方式已到达入口孔6c处。引入在纤维和线引导装置4中的引导装置5可在两种情况中有一个用于接收连续线C的槽或者一个经过纤维和线引导装置4的连续的孔,连续线C经过该装置而被引导。以一种稳固的成锥形的方式替代稳固成形的纤维和线引导装置4,其也有可能的是进一步有可能性的提供一类似管元件5c,例如一种小管提供有一个连续开孔,在纤维和线引导装置4中(图1c),其比较好地位于靠近入口孔6c,并且通过该管,连续线C相对于入口孔6c以集中的方式被引导。如果类似管元件5c仅是引导装置5的一部分,在线引导装置4中的所剩余的引导装置5安排成一个槽和一个孔。如果纤维和线引导装置4朝着锭子6的正面6a提供有一个配置的锥形或者提供有一个类似管元件5c,纤维F已在纤维和线引导装置4或者类似管元件5c的端部朝着纱线引导管7非常集中地对准。图2,2a和2c表示了纤维输送边缘29,其非常接近的位于纱线引导管45的入口孔35处,其纱线引导管45是处于所称之的锭子32中。有利的是,纤维输送边缘29在其边缘与入口孔35之间配置有一预定距离A,以及在一设想平面E与所述的中心线47之间配置有预定距离B,其平面包含边缘并且平行于设想预定管45的中心线47。距离A对应取决于纤维的类型和平均纤维长度并且其相应的实验结果范围为0.1至1.0mm。距离B取决于入口孔35的直径G和取决于试验结果并且是范围在所述直径G的10至30%之内。此外,纤维输送边缘29提供有一长度D.1(图2a),其对于纱线引导管45的直径G的比为1∶5并且是由纤维输送元件27(根据图1a-c的纤维和线引导装置4)的正面30和元件27的纤维引导表面28形成的。正面30,与其高度O,是位于直径G的范围之内并且在平面E与纱线引导管45的相对的内壁48之间设有一根据实验为基础所确定的距离H。如果纤维和线引导装置4排列为,如图1b所示,朝着锭子6的正面6a渐细,或者如图1c所示,具有一个类似管元件5c,所有的距离还需要以相应的方法根据实验确定。纤维输送元件27还提供有引导装置5.1(一个槽,图2b)或5.2(孔,图2b.1)以用于引导连续线C并且是在一个安装在喷嘴组件20内的支承元件37内引导并且所形成的纤维引导管26与其支承元件有一自由间距,并在入口处提供一个纤维接收边缘31,在其周围纤维被引导,其纤维是通过一纤维输送辊39而提供的。这些来自输送辊的纤维通过抽吸空气流而从输送辊39上脱离开并且经过纤维引导管26而被输送。由于喷嘴效果抽吸空气流是通过一空气流产生的,而该空气流是在具有一喷吹方向38的喷嘴21中产生的。如图2和2b所示,所述的喷嘴射流以倾斜的方式设置在喷嘴组件20中,一方面其具有一角度β是为了产生所述的所述的喷射效果,并且另一方面其还具有一角度α是为了产生空气漩流,该空气漩流沿着纤维输送元件的锥形头部36和在锭子的前表面34周围以回转方向24回转以便在锭子32的纱线引导管45中形成一纱线,下面将对其做出说明。为了引导连续线C(由上述的图2a,截面视图2b)纤维引导管28在纤维引导方向上提供一凹槽5.1。无端的线C被放置在凹槽5.1中并且此后再通过纤维F被纺制。在回转腔室22中由喷嘴21产生的空气流沿着锭子锥形头部23通过一个形成在所称的锭子32(图1a-c中标号为6)周围的通风管23排到大气中或者排到一个抽吸装置中。为了形成包芯纱46,由纤维输送辊39所提供的纤维如已在上面描述的纤维引导管26中通过所述的抽吸空气流而从输送辊39上脱离开并且在纤维引导管28上以输送方向25与连续线C一起朝着纤维输送边缘29而被引导。由所述的输送边缘,纤维的端部通过锭子入口孔35而被引导到纱线引导管45内,因此一旦所述的第二端部是自由的并且通过回转的空气流而被抓紧,而纤维的另外第二端部49向上折转。在无端的线C周围纱线引导管45中的纤维进一步输送期间,包芯纱46便被这样产生,其具有类似环锭纱线的纱线特征。这个工艺过程也类似地表示在图2.1到2b.1中。其表示了由纤维输送辊39所提供的纤维F与连续线C(见图2.1侧面图;图2b.1截面图)一起被引导,所述的连续纱线C是通过纤维输送元件27上的一个孔5.2以输送方向25在引导表面28上朝着纤维输送边缘29而引导的,即如图2a1所示,通过一个朝着入口孔35连续构成的会聚纤维流引导。制成这种收缩其因为是在如从纤维运行方向上看的前面和已经结合被加捻纱线46的端部具有朝着会聚方向移动的倾向,以至于另外向后排列的纤维第二端部也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纤维结构生产细纱的装置,其把至少一种以上的分别提供的连续纱线(C)纺制成包芯纱(46),其特征在于其线引导装置(4)包括一个具有纤维引导表面(28)的纤维引导管(13,26)以用来引导纤维结构的纤维F到一纱线引导管(7,45)的入口孔(6c,35),和进一步包括一个用于在绕着纱线引导管(7,45)的入口孔(6c,35)产生涡流的射流装置,纤维引导表面(28)面对线引导管(7,45),经过和通过该纱线引导管,纤维F能够朝着纱线引导管(7,45)的入口孔(6c,35)引导,还包括一个用于至少一个连续线C的引导装置(5,5.1,5.2,5c),其连续线C再通过纤维F被纺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比肖夫伯格P安德雷格C格里斯哈默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