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段彩纱及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6294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段彩纱,以及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目前在纺纱工艺中,要做到纱线在纵向上有不同的色泽,是目前差别化纤维,多色混纺仿真纱线的难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普通三罗拉设备的第三根罗拉后面再设置一根喂入罗拉,另配设一个控制装置和一套传动装置。以第一组纤维为主导,由第四罗拉、皮辊握持喂入,穿过第三皮辊沟槽,经细纱机的第一罗拉、皮辊与第二皮圈罗拉、皮辊形成纺纱的主欠伸区的欠伸,由第一罗拉输出,正常纺纱,第二组纤维穿过第四皮辊的沟槽,由第三罗拉、皮辊握持间歇喂入后与第一组纤维汇合,经细纱机的第一罗拉、皮辊与第二皮圈罗拉、皮辊形成纺纱的主欠伸区的欠伸,由第一罗拉输出,经过加捻卷绕形成管纱。(*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随着人们对衣着需求不断提高,各种绚丽多彩的服装面料应运而生,从过去的单一纤维纯纺至多种纤维混纺,从过去的纯色纺纱到现在的多色纤维混纺,再加上染整工艺的进一步发展,面料的色泽、色彩和层次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发展到现在,纺纱工艺还是以三罗拉欠伸、环锭纺纱为主,多色混合还是在纤维的横向组合中研究,要做到纱线在纵向上有不同的色泽,是目前差别化纤维,多色混纺仿真纱线的研究难题。目前生产的断彩纱种类有两种1.多色分段染色机在倒筒过程中,利用各种组分的染料对纱线纵向间隔进行染色。工序多,成本高,色牢度差。2.三罗拉断彩利用目前细纱机三罗拉欠伸,设备上进行简单的改动。主纱欠伸从皮圈罗拉喂入。进行单区欠伸,辅纱从后罗拉中喂入,通过电动装置或机械装置进行间断喂入,主皮圈罗拉处进行集合,从而达到段彩纱,优点是改造成本低,纺纱效率高,断头少,断彩处,由于是双粗纱喂入而产生竹节,在络筒过程中段彩处色纤维由于纤维翘头,易剥脱,产生棉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段彩纱,采用两组不同成分的纤维制成,在成纱的轴向上,第一组纤维为主导,第二组纤维间断地分布在第一组纤维上,并且第二组纤维嵌在第一组纤维上。为了形成段彩纱,第一组纤维与第二组纤维的颜色不同或者第一组纤维与第二组纤维的染色性能不同,经染色后在成纱轴向上形成段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段彩纱的纺纱装置,采用一个控制装置、传动装置、一套细纱纺纱装置;其中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电脑程序控制器、及其传输电路,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电机、两根链条、两组齿轮、四上四下长短皮圈欠伸细纱机,细纱机的第一罗拉、皮辊与第二皮圈罗拉、皮辊形成纺纱的主欠伸区,第三罗拉、皮辊握持喂入第二组纤维,第四罗拉、皮辊握持喂入第一组纤维,第三皮辊和第四皮辊上具有沟槽,沟槽是偏置在皮辊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约三分之一处,沟槽宽度约50~70厘米。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段彩纱的纺纱方法,以第一组纤维为主导,由第四罗拉、皮辊握持喂入,穿过第三皮辊沟槽,经细纱机的第一罗拉、皮辊与第二皮圈罗拉、皮辊形成纺纱的主欠伸区的欠伸,由第一罗拉输出,正常纺纱,第二组纤维穿过第四皮辊的沟槽,由第三罗拉、皮辊握持间歇喂入后与第一组纤维汇合,经细纱机的第一罗拉、皮辊与第二皮圈罗拉、皮辊形成纺纱的主欠伸区的欠伸,由第一罗拉输出,形成段彩纱;即当以第一组纤维正常纺纱时,程序控制器工作,程序控制器通过传输电路控制电机间歇转动,电机传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链条,链条带动第三罗拉与第四罗拉同步转动,通过传动装置使第二组纤维的喂入罗拉第三罗拉间歇转动,第一组纤维的喂入罗拉第四罗拉同步变慢,而第一、二罗拉的转速不变,使第一组纤维在欠伸过程中产生细节,第二组纤维的喂入量恰好弥补第一组纤维的细节处,从而成纱在轴向上形成相对比较平滑的条干。采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的段彩纱,成纱条干与普通纱相比无较大差异,无不良的竹节条干,在络筒工序中段彩处纤维自由端不会由于翘头而剥脱而产生棉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段彩纱纺织装置,将原细纱机三罗拉欠伸改造为四罗拉欠伸,即在普通三罗拉设备的第三罗拉后面再设置一根喂入罗拉,那么第一罗拉(前罗拉)不变,第二罗拉(皮圈罗拉)不变,第三罗拉为第二组纤维的喂入罗拉第四罗拉为第一组纤维的喂入罗拉。另外该装置还包括一个控制装置、一套传动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程序控制器及其传输电路,该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电机、两根链条、两组齿轮,该第三罗拉、皮辊为第二组纤维握持喂入,第四罗拉、皮辊握持喂入第一组纤维,第三皮辊和第四皮辊上设置沟槽;该程序控制器通过该传输电路控制电机转动,电机传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链条,链条带动第三罗拉与第四罗拉同步转动。其中,程序控制器控制罗拉转动是间歇式控制的,电机为步进式电机,第三皮辊和第四皮辊上的沟槽偏置在皮辊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约三分之一处,沟槽宽度约6~10毫米,深度为3~5毫米。实际中可采用宽8毫米,深4毫米。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将第三根罗拉和第四罗拉设计为同一连体滑座,两根罗拉间的中心距可随着工艺要求同时调整与皮圈罗拉的距离。同时在弹簧摇架上增加一个加压杆,形成四上四下长短皮圈欠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段彩纱的纺纱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第一组纤维为主导,第一组纤维的粗纱从第四罗拉中喂入通过第三根罗拉的上皮辊的沟槽,经第一罗拉、皮锟和第二罗拉、皮锟形成的主欠伸区后由前罗拉吐出,正常纺纱;第二组纤维的粗纱通过第四罗拉的上皮辊的沟槽,由第三罗拉握持并间歇喂入后,与第一组纤维在第一、二罗拉的主欠伸区汇合,由前罗拉吐出,经过加捻卷绕形成管纱。即当以第一组纤维正常纺纱后,程序控制装置工作,通过传动装置使第二组纤维的喂入罗拉第三罗拉间歇转动,第一组纤维的喂入罗拉第四罗拉同步变慢,而第一、二罗拉的转速不变,使第一组纤维在欠伸过程中产生细节,第二组纤维的喂入量恰好弥补第一组纤维的细节处,从而成纱在轴向上形成第二组纤维间断地嵌入第一组纤维上的条干。由上述装置和方法生产的一种段彩纱,由两组不同成分的纤维纺织而成,在成纱的轴向上,第一组纤维为主导,第二组纤维间断地分布在第一组纤维上,并且第二组纤维平滑地嵌在第一组纤维上,不产生突起的竹节。权利要求1.一种段彩纱,由两组不同成分的纤维纺制而成,在成纱的轴向上,第一组纤维为主导,第二组纤维间断地分布在第一组纤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纤维嵌入所述第一组纤维上形成相对均匀的纱线条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段彩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纤维与所述第二组纤维的颜色不同,经纺纱后,在成纱轴向上形成段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段彩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纤维与第二组纤维的染色性能不同,经染色后,在成纱轴向上形成段彩。4.一种段彩纱的纺纱装置,采用一套普通三罗拉细纱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普通三罗拉设备的第三根罗拉后面又设置一根喂入罗拉,还包括一个控制装置、一套传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程序控制器及其传输电路,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电机、两根链条、两组齿轮,所述第三罗拉、皮辊为第二组纤维握持喂入,第四罗拉、皮辊握持喂入第一组纤维,第三皮辊和第四皮辊上设置沟槽;所述程序控制器通过所述传输电路控制电机转动,电机传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链条,链条带动第三罗拉与第四罗拉同步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段彩纱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控制器控制罗拉转动是间歇式控制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段彩纱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步进式电机或侍服电机。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段彩纱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皮辊和第四皮辊上的沟槽偏置在皮辊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约三分之一处,沟槽宽度约6~10毫米,深度为3~5毫米。8.一种段彩纱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一组纤维为主导,由第四罗拉、皮辊握持喂入,穿过第三皮辊沟槽,经细纱机的第一罗拉、皮辊与第二皮圈罗拉、皮辊形成纺纱的主欠伸区的欠伸,由第一罗拉输出,正常纺纱,第二组纤维穿过第四皮辊的沟槽,由第三罗拉、皮辊握持间歇喂入后与第一组纤维汇合,经细纱机的第一罗拉、皮辊与第二皮圈罗拉、皮辊形成纺纱的主欠伸区的欠伸,由第一罗拉输出;即当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段彩纱,由两组不同成分的纤维纺制而成,在成纱的轴向上,第一组纤维为主导,第二组纤维间断地分布在第一组纤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纤维嵌入所述第一组纤维上形成相对均匀的纱线条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恩生夏龙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日舒棉纺织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