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杯纺丙纶中长型粗纺纱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187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转杯纺丙纶中长型粗纺纱工艺,涉及丙纶纺纱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纤维细度为4.5dtex~6.5dtex、长度为51mm~76mm,表面具有0.6±0.02%活性剂的聚丙烯短纤,经梳毛、制条、四次针梳后进行转杯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中长型纤维有利于不脱毛和起绒度好、粘附力强,前纺采用毛纺半精梳设备生产有利于中长型纤维的适纺性和不破坏纤维的物理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58.8tex~1100tex丙纶中长型粗纺纱,无毒、无味、不吸水、耐酸、耐碱和耐有机化学溶剂,成纱手感丰满、体容大、蓬松度好,能广泛应用于工业过滤领域和民用地毯底布织造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丙纶纺纱工艺,特别是58.8tex~1100tex粗支纱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丙纶纤维回潮率0%、静电大、适纺性差,带来生产技术难度大。而随着市场需要,如使用在过滤材料上的纱线,要求其体容大、蓬松度好、不脱毛、过滤时要求溶液从纱线中腔中滤出,不能有堵塞,且国外客户要求过滤溶液不能产生泡沫,而一般加抗静电油剂的丙纶纤维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使用在地毯底布织造中的纱线要求其起绒度好、门幅稳定、粘附力强。以普通纺纱工艺无法生产丙纶粗支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专利技术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转杯纺丙纶中长型粗纺纱工艺。本专利技术选用纤维细度为4.5dtex~6.5dtex、长度为51mm~76mm,表面具有0.6±0.02%活性剂的聚丙烯短纤,经梳毛、制条、四次针梳后进行转杯纺。本专利技术采用中长型纤维有利于不脱毛和起绒度好、粘附力强,前纺采用毛纺半精梳设备生产有利于中长型纤维的适纺性和不破坏纤维的物理性能。本专利技术生产的58.8tex~1100tex丙纶中长型粗纺纱,无毒、无味、不吸水、耐酸、耐碱和耐有机化学溶剂,成纱手感丰满、体容大、蓬松度好,广泛应用于工业过滤领域和民用地毯底布织造上,具有以下几大优势1、应用在工业过滤芯制造上,具有过滤精度高、流量快、吸附能力强、不脱毛、纳污量大、使用寿命长、过滤溶液无泡沫等特点,用纱量成本同比环锭纺粗纱节约20%左右。2、应用于地毯底布织造中,具有高强度、低收缩率等,布面绒度好、抗拉力强、剥离牢度好、用纱量少、耐污染等特点。3、大卷装(4公斤/只)无接头、利用率高。本专利技术对生产车间温湿度进行布控,温度25~28℃、相对湿度55~65%,以帮助消除静电,提供适纺环境。为提高丙纶短纤的适纺性能和解决一般丙纶纱线过滤溶液产生大量泡沫问题,聚丙烯短纤的表面活性剂包括抗静电剂、扩散剂、硅油;同时抗静电剂占活性剂总重量的46~52%,扩散剂中活性剂总重量的13~17%,硅油占活性剂总重量的28~32%。为解决高速分梳产生併块毛粒和纤维缠绕分梳辊甩不开问题,转杯纺时对分梳辊速度及针布进行改进,分梳速度提高到粗梳4000转/分、精梳1000转/分,针布分梳角为90°。在转杯纺生产时,为了达到其手感丰满、体容大、蓬松度好的成纱结构风格,转杯纺时给棉速度为4.5~5米/分,引纱速度为33~34米/分,转杯速度为4750~4800转/分。当纱线粗度≥100tex时,捻度≤9.5捻/10cm。为提高纱线弹性蓬松度、增加体容、又不造成纱线毛头太长,纺丝生产时添加膨化剂、增加卷曲数、卷曲牢度提高到90%;转杯纺生产时阻捻器材料由原摩擦系数较高的氧化铝改为摩擦系数较小的铜材料,直径Φ22mm形成了成纱体容大、蓬松度好的风格。为解决给棉喂入量不足及高粗纱引不出矛盾,对给棉传动结合件喂给喇叭口和引纱气管通道一系列组合件进行了技术改造,转杯纺的给棉喂入量提高到25~35克/分,引纱气管通道一系列组合件能引出Φ0.5mm~Φ2.5mm的高粗纱。对卷绕槽筒表面进行精细磨纱处理,粗糙度Δ6,卷绕张力比为1.0~1.1,解决了高粗纱卷绕不成形和不影响纱线弹性蓬松度问题。具体实施例工艺路线优质聚丙烯粒子→纺丝→短纤→梳毛B272→制条B302→针梳B412→针梳B423→针梳B432→针梳B442→转杯纺。工艺设计(短纤工艺)一、原料选择优质聚丙烯粒子 纤维规格4.5dtex~6.5dtex、长度51mm~76mm、强度≥4.0CN/dtex、强度变异系数±10.5%、断裂伸长率≤70%、超长纤维≤20mg/100g、疵点≤25mg/100g、卷曲数5.6个/cm、比电阻4.2×107Ω/cm、表面活性剂含量0.6±0.02%(表面活性剂成份抗静电剂50%、扩散剂15%、硅油30%,其它助剂5%)。二、车间温、湿度控制温度25~28℃,相对湿度55%~65%。三、前纺(梳毛B272)生条定量25克/米 重量不匀率≤4.5% 条干不匀率20~25%毛粒≤10只/克 锡林转速230转/分 道夫转速10转/分刺辊转速800转/分 刺辊~锡林隔距0.2mm锡林至盖板隔距0.4mm锡林至道夫隔距0.3mm 牵伸倍数95四、制条(B302)定量20±0.5克/米 重量不匀率≤3.5%条干不匀率≤28%毛粒≤12只/克併合数7根牵伸倍数9.03隔距46mm 前罗拉速度68.1米/分电机/主轴皮带盘120/357 每分钟针板打击次数838.5五、针梳(B412)定量18±0.5克/米 重量不匀率≤3.5% 条干不匀率≤25%毛粒≤13只/克併合数6根 牵伸倍数6.86隔距45mm 前罗拉速度51.86米/分电机/主轴皮带盘120/357 每分钟针板打击次数838.5六、针梳(B423)定量16±0.5克/米 重量不匀率≤3% 条干不匀率≤20%毛粒≤15只/克併合数7根牵伸倍数7.87隔距45mm 前罗拉速度59.4米/分电机/主轴皮带盘120/357 每分钟针板打击次数838.5 七、针梳(B432)定量14±0.3克/米 重量不匀率≤3% 条干不匀率≤20%毛粒≤15只/克併合数4根 牵伸倍数4.76隔距45mm 前罗拉速度35.9米/分电机/主轴皮带盘120/357 每分钟针板打击次数838.5八、针梳(B442)定量8±0.1克/米 重量不匀率≤2.5% 条干不匀率≤18%毛粒≤15只/克併合数3根 牵伸倍数5.28隔距42mm 前罗拉速度39.9米/分电机/主轴皮带盘120/357 每分钟针板打击次数838.5九、后纺(转杯纺)生产时,为了达到其手感丰满、体容大、蓬松度好的成纱结构风格,设计其纱线高粗度、低捻度。公称号数1000tex 回潮率0%干重100克/100米湿重100克/100米重量牵伸7.5倍 机械牵伸7.7倍 31.6 捻系数309捻度9.5±5捻/10厘米 纺杯直径Φ150mm 铜制阻捻器直径22mm给棉罗拉直径Φ42mm 引纱罗拉直径Φ45mm纺杯电机皮带盘Φ124mm 给棉电机同步齿轮32T引纱电机同步齿轮32T纺杯速度4750~4800转/分给棉速度4.5~5米/分 给棉喂入量25~30克/分引纱速度33~34米/分 针布分梳角90°卷绕槽筒外表面粗糙度Δ6 卷绕张力比为1.0~1.1分梳辊速度4000/10000转/分 卷绕张力1.05权利要求1.转杯纺丙纶中长型粗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用纤维细度为4.5dtex~6.5dtex、长度为51mm~76mm,表面具有0.6±0.02%活性剂的聚丙烯短纤,经梳毛、制条、四次针梳后进行转杯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杯纺丙纶中长型粗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生产车间环境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55%~6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转杯纺丙纶中长型粗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聚丙烯短纤的表面活性剂包括抗静电剂、扩散剂、硅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转杯纺丙纶中长型粗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抗静电剂占活性剂总重量的46~52%,扩散剂中活性剂总重量的13~17%,硅油占活性剂总重量的28~3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转杯纺丙纶中长型粗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转杯纺的分梳辊速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转杯纺丙纶中长型粗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用纤维细度为4.5dtex~6.5dtex、长度为51mm~76mm,表面具有0.6±0.02%活性剂的聚丙烯短纤,经梳毛、制条、四次针梳后进行转杯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春美
申请(专利权)人:高邮市华美丙毛纺织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