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赛络纺纺制大豆纤维和PTT纤维混纺纱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5968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特别是一种赛络纺纺制大豆纤维和PTT纤维混纺纱的加工方法。它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1)采用赛络纺纱技术;(2)采用按照重量百分比10%~20%的PTT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混纺,并通过后道热处理使得PTT纤维产生一定的热收缩,增加其邻近纤维间的抱合力,从而以防止大豆蛋白纤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起毛起球现象,温度选择105~110℃,处理时间2~5分钟,通过PTT纤维的束缚作用将其更好地固定。它主要解决现有的大豆蛋白纤维产品起毛起球现象严重,难以满足高档产品的要求的技术问题,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特别是一种赛络纺纺制大豆纤维和PTT纤维混纺纱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全新的高档纺织原料。具有皮芯结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纤维外层,与人体有亲肤性,抗菌保健作用强;纤维横向截面中间有微孔,纵向表面有不明显的沟槽,导湿、吸放湿、透气性优于棉麻;大豆蛋白纤维细度细、比重轻,初始模量、摩擦因数均较小,织物手感轻柔滑爽似羊绒;光泽柔和如蚕丝;悬垂性好。可纯纺、混纺,其纱线可机织、针织,是制作毛衫、内衣、T恤、运动服装、床上用品的理想面料。但大豆蛋白纤维表面光滑,纤维间抱合力差;质量比电阻较高,静电现象比较严重;吸放湿速度快,纺纱时对湿度比较敏感,控制要求高。因此造成大豆蛋白纤维产品起毛起球现象严重,难以满足高档产品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赛络纺纺制大豆蛋白纤维和PTT纤维混纺纱的加工方法,解决现有的大豆蛋白纤维产品起毛起球现象严重,难以满足高档产品的要求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赛络纺纺制大豆蛋白纤维和PTT纤维混纺纱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1)采用赛络纺纱技术赛络纺是在环锭细纱机上直接纺制成股线的纺纱方法。赛络纺纱线是由两股弱捻单股纱捻合而成,其结构与单股纱及股线比较均有一定差异。两股单股纱以螺旋状相互捻合在一起,相互之间较为分明,互不相混,纤维难以充分移动而形成两个分布中心。单股纱在纺纱过程中存在部分捻度,纤维抱合紧密,不易滑脱,因而能提高强力。而两股单股纱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互包缠,使其在毛羽和耐磨性能方面均有所改善。因此采用赛络纺纱技术纺制得到的32~48支大豆纤维纱线可以大大改善其起毛起球性。(2)采用一定比例的PTT纤维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强度为30.91~35.32cN/tex,伸长率30%~60%,熔点为223℃,其结晶化速度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快10倍,有极好的伸长弹性回复率和柔软易染色的特点。本专利技术采用按照重量百分比10%~20%的PTT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混纺,并通过后道热处理使得PTT纤维产生一定的热收缩,增加其邻近纤维间的抱合力,从而以防止大豆蛋白纤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起毛起球现象。PTT纤维的比例必须确保在合适的比例范围内,过少无法保证PTT纤维对大豆蛋白纤维产生足够的束缚作用,过多则容易产生“蓬体效应”,使其相邻的大豆蛋白纤维凸起。在赛络纺纺制大豆蛋白纤维和PTT纤维得到表面光洁的纱线基础上,将其织物经过热处理加工,一般温度选择105~110℃,处理时间2~5分钟,通过PTT纤维的束缚作用将其更好地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采用赛络纺纺制大豆蛋白纤维与PTT纤维的混纺纱,该纱线表面毛羽较少。将该纱线织成的织物经过热处理,使PTT纤维产生一定的收缩而对大豆蛋白纤维起到束缚作用。通过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温度,一般温度选择105~110℃,处理时间2~5分钟,使PTT纤维收缩程度保证在合适的范围之内,从而既防止大豆蛋白纤维起毛起球,又避免了收缩过度而产生“蓬体效应”。采用该纱线开发的织物其抗起毛起球性一般能达到3.5级~4.5级,而普通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通常只能达到2.5级~3级,因此其效果改善明显,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及附加值,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合经济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原料性能指标大豆蛋白纤维细度1.2~1.5旦,长度38毫米;PTT纤维细度1.2~1.5旦,长度38毫米。纺纱加工流程(1)A002型抓棉机;(2)A006型混棉机;(3)A036型开棉机;(4)A092型双棉箱给棉机;(5)A076型成卷机;(6)梳棉A186型梳棉机;(7)并条A272型并条机(头并);(8)A272型并条机(二并);(9)粗纱A454型粗纱机;(10)细纱FA507型细纱机(带赛络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赛络纺纺制大豆蛋白纤维和PTT纤维混纺纱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1)采用赛络纺纱技术赛络纺是在环锭细纱机上直接纺制成股线的纺纱方法。赛络纺纱线是由两股弱捻单股纱捻合而成,其结构与单股纱及股线比较均有一定差异。两股单股纱以螺旋状相互捻合在一起,相互之间较为分明,互不相混,纤维难以充分移动而形成两个分布中心。单股纱在纺纱过程中存在部分捻度,纤维抱合紧密,不易滑脱,因而能提高强力。而两股单股纱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互包缠,使其在毛羽和耐磨性能方面均有所改善。因此采用赛络纺纱技术纺制得到的32~48支大豆纤维纱线可以大大改善其起毛起球性。(2)采用一定比例的PTT纤维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强度为30.91~35.32cN/tex,伸长率30%~60%,熔点为223℃,其结晶化速度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快10倍,有极好的伸长弹性回复率和柔软易染色的特点。本专利技术采用按照重量百分比10%~20%的PTT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混纺,并通过后道热处理使得PTT纤维产生一定的热收缩,增加其邻近纤维间的抱合力,从而以防止大豆蛋白纤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起毛起球现象。PTT纤维的比例必须确保在合适的比例范围内,过少无法保证PTT纤维对大豆蛋白纤维产生足够的束缚作用,过多则容易产生“蓬体效应”,使其相邻的大豆蛋白纤维凸起。在赛络纺纺制大豆蛋白纤维和PTT纤维得到表面光洁的纱线基础上,将其织物经过热处理加工,一般温度选择105~110℃,处理时间2~5分钟,通过PTT纤维的束缚作用将其更好地固定。实施例一该例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为10%的PTT纤维和90%的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热处理温度为105℃,处理时间为2分钟,抗起球性能为3.5级,手感好。实施例二该例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为12%的PTT纤维和88%的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热处理温度为105℃,处理时间为3分钟,抗起球性能为3.8级,手感好。实施例三该例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为13%的PTT纤维和87%的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热处理温度为108℃,处理时间为4分钟,抗起球性能为3.8级,手感较好。实施例四该例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为15%的PTT纤维和85%的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热处理温度为110℃,处理时间为4分钟,抗起球性能为4.2级,手感一般。实施例五该例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0%的PTT纤维和80%的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热处理温度为110℃,处理时间为5分钟,抗起球性能为4.5级,手感一般。综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赛络纺纺制大豆纤维和PTT纤维混纺纱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1)采用赛络纺纱技术;(2)采用按照重量百分比10%~20%的PTT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混纺,并通过后道热处理使得PTT纤维产生一定的热收缩,增加其邻近纤维间的抱合力,从而以防止大豆蛋白纤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起毛起球现象,温度选择105~110℃,处理时间2~5分钟,通过PTT纤维的束缚作用将其更好地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赛络纺纺制大豆纤维和PTT纤维混纺纱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纺纱加工流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赛络纺纺制大豆纤维和PTT纤维混纺纱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 (1)采用赛络纺纱技术;(2)采用按照重量百分比10%~20%的PTT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混纺,并通过后道热处理使得PTT纤维产生一定的热收 缩,增加其邻近纤维间的抱合力,从而以防止大豆蛋白纤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起毛起球现象,温度选择105~110℃,处理时间2~5分钟,通过PTT纤维的束缚作用将其更好地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建勇薛文良余燕平张瑞寅顾肇文程隆棣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