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节能负压集聚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516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节能负压集聚管,属于紧密纺纱机的纱线气动聚集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聚管是具有封闭空腔,集聚管上具有吸气接头,集聚管的管壁上设有与空腔相通的三个以上的气流导槽,所述的气流导槽由前部具有前宽部的收集槽及后部的集聚槽构成,收集槽的槽底与集聚槽的槽顶之间具有间隔的管壁,集聚槽的总槽长大于或等于收集槽的槽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聚管的气流导槽为分段结构,从而解决了因导纱动程引起的纱线质量波动的问题,同时减小了气流导槽的面积,能减小负压的流失,不仅降低了设备使用能耗,可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节能负压集聚管,属于紧密 纺纱机的纱线气动聚集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紧密纺纱机在纺纱三角区增加了 一个毛羽聚合机构,毛羽聚合机构由 集聚管和套装在集聚管上表面密布气孔的网格圈组成。集聚管一侧的管壁 上开有多个气流导槽,多个网格圈分别套装在集聚管的每个气流导槽上, 使每一个气流导向槽对应一纤维束,当集聚管与负压源相通,纤维束被贴 附在与气流导向槽对应的网格圈上通过,形成一束平行且紧密集合在一起 的纤维束,有效减少纺纱三角区,达到减少毛羽和增加纱线的强力。见图l所示,目前集聚管1上的气流导槽2均为宽头部的旗状形气槽,在导纱 动程工作时,纤维在气流导槽的宽头部区域内移动,纤维束被气流导槽内 的负压气流吸入,对纤维束进行收集和聚集。但因纺纱通道与集聚管的气 流导槽位置发生相对变化后,导致通过气流导槽的宽头部两侧及中部纤维 束的毛羽指标存在明显差异,造成纺纱质量的波动。另外,目前公开的气 流导槽2为整体式的结构,负压流失较大,使用能耗高,而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减少因导纱 动程引起的纱线质量波动,并能降低能耗的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节能负压 集聚管。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 节能负压集聚管,所述的集聚管具有封闭空腔,集聚管位于空腔一侧设有 吸气接头,集聚管的管壁上设有与空腔相通的三个以上的气流导槽,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导槽由前部具有前宽部的收集槽及后部的集聚槽构 成,收集槽的槽底与集聚槽的槽顶之间具有间隔的管壁,集聚槽的总槽长大于或等于收集槽的槽长。本技术将集聚管上的气流导槽改为独立的收集槽和集聚槽,且收 集槽前宽部大于集聚槽,当导纱动程工作时,纤维束通过收集槽时,在负 压气流的作用下将纤维束收集后送至集聚槽,因此收集后的纤维束始终能 位于集聚槽的最佳位置,纤维束在集聚槽内的负压气流作用下聚集,而明 显减少毛羽,从而解决了因导纱动程引起的纱线质量波动的问题,提高纱 线质量。另外,本技术将气流导槽改为分段的收集槽和集聚槽,由于 减小了气流导槽的面积,故能减小负压的流失,不仅降低了设备使用能耗, 可降低生产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集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节能集聚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集聚管,2—气流导槽,3—吸气接头,4—传动罗拉,5— 收集槽,6—集聚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节能负压集聚管,该集 聚管1具有密闭的空腔,集聚管1位于空腔一侧设有吸气接头3, 一传动 罗拉4则安装在集聚管开放式的圆弧内,或传动罗拉不安装在聚集管1上, 集聚管1的管壁上设有三个以上的气流导槽,气流导槽与空腔相通。见图 2所示,本技术气流导槽由前部具有前宽部的收集槽5及后部的集聚 槽6构成,收集槽5的槽底与集聚槽6的槽顶之间具有间隔的管壁,该管 壁长度范围在2 8mm,使气流导槽为分段式结构,收集槽5的槽宽中心 线与集聚槽6的槽宽中心线距离在0.1 0.5 mm,纤维束通过收集槽5在负 压气流作用下收齐,再通过集聚槽6时在负压气流作用下聚集。本实用新 型的集聚槽6可为一段,或者由间断的两段以上的槽口构成,可为间隔的 两段、三段或四段,在多段时,最前段的集聚槽具有前宽部,当该集聚槽 6为一段时,也可具有宽头部,或仅为槽宽,收集槽5的前宽部大于集聚 槽6的前宽部,收集槽5的前宽部是集聚槽6的前宽部的1.15-1.4倍,而集聚槽6的总槽长大于或等于收集槽5的槽长,集聚槽6的总槽长是收集 槽5的槽长的1~5倍,收集槽5的槽长可在3~6 mm,本技术的集聚 槽6的槽宽与收集槽5的槽宽相同或不同,槽宽均小于1.4mm,当网格圈 套装在集聚管1上并位于收集槽5和集聚槽6处,驱动传动罗拉4旋转带 动网格圈转动,纤维束通过网格圈,在收集槽5和集聚槽6内的负压气流 的作用下将形成紧密集合的纤维束。权利要求1、一种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节能负压集聚管,所述的集聚管(1)具有封闭空腔,集聚管位于空腔一侧设有吸气接头,集聚管(1)的管壁上设有与空腔相通的三个以上的气流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导槽由前部具有前宽部的收集槽(5)及后部的集聚槽(6)构成,收集槽(5)的槽底与集聚槽(6)的槽顶之间具有间隔的管壁,集聚槽(6)的总槽长大于或等于收集槽(5)的槽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节能负压集聚管,其 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5)的槽宽中心线与集聚槽(6)的槽宽中心线之 间的距离在0.1 0.5 mm。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节能负压集聚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聚槽(6)由一段或间断两段以上的槽口构成,前 段集聚槽具有前宽部,收集槽(5)的前宽部大于集聚槽(6)的前宽部, 收集槽(5)的前宽部是集聚槽(6)的前宽部的1.15~1.4倍。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节能负压集聚管,其 特征在于所述集聚槽(6)的总槽长是收集槽(5)的槽长的1 5倍。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节能负压集聚管,其 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5)的槽底与集聚槽(6)的槽顶管壁之间的距离 在2~8 mm。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节能负压集聚管,属于紧密纺纱机的纱线气动聚集装置
本技术的集聚管是具有封闭空腔,集聚管上具有吸气接头,集聚管的管壁上设有与空腔相通的三个以上的气流导槽,所述的气流导槽由前部具有前宽部的收集槽及后部的集聚槽构成,收集槽的槽底与集聚槽的槽顶之间具有间隔的管壁,集聚槽的总槽长大于或等于收集槽的槽长。本技术集聚管的气流导槽为分段结构,从而解决了因导纱动程引起的纱线质量波动的问题,同时减小了气流导槽的面积,能减小负压的流失,不仅降低了设备使用能耗,可降低生产成本。文档编号D01H5/70GK201236240SQ20082003918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5日专利技术者崔桂生, 峰 廖, 赵根茂 申请人: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节能负压集聚管,所述的集聚管(1)具有封闭空腔,集聚管位于空腔一侧设有吸气接头,集聚管(1)的管壁上设有与空腔相通的三个以上的气流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导槽由前部具有前宽部的收集槽(5)及后部的集聚槽(6)构成,收集槽(5)的槽底与集聚槽(6)的槽顶之间具有间隔的管壁,集聚槽(6)的总槽长大于或等于收集槽(5)的槽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桂生赵根茂廖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