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消除卷绕筒管与筒管轴非配合面间隙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495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自动消除卷绕筒管与筒管轴非配合面间隙的装置,包括筒管轴套、轴承和弹簧片,所述筒管轴套的周向设有均匀布置的凹槽,弹簧片弧形面向外嵌在凹槽内,安装在筒管轴上的轴承与筒管轴套的内表面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筒管轴套通过轴承在筒管轴上运转,筒管套装在筒管轴套上,并通过弹簧片与筒管轴套紧密配合。它弥补了由于筒管与筒管轴之间存在间隙而引起的粗纱质量问题,广泛适用于棉纺厂粗纱机中。(*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粗纱机中卷绕筒管与筒管轴的连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自动消除卷绕筒管与筒管轴非配合面间隙的装置。二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现有棉纺厂粗纱机卷绕筒管均采用统一标准的专件筒管,这种专件筒管长为445mm、外经为φ45mm、内经为φ36-φ37mm(自由公差),头部加有一握持段(φ25mm或φ22mm)。工作时筒管轴(中杆φ25mm或φ22mm)缓缓由卷绕筒管头段插入到位,此时卷绕筒管尾段启动块槽落入启动块内与之紧密配合,卷绕筒管握持段与筒管轴滑配握持。在正常运行时,卷绕筒管尾段启动块槽依靠启动块来驱动旋转,此时卷绕筒管头段与筒管轴为滑配握持。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在卷绕筒管和筒管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隙,因而在高速运行中会出现虚似握持的状态,无法确保粗纱的产品质量。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高速运转时能自动消除卷绕筒管与筒管轴非配合面间隙的装置,它弥补了由于筒管与筒管轴之间存在间隙而引起的粗纱质量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自动消除卷绕筒管与筒管轴非配合面间隙的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筒管轴套、轴承和弹簧片,所述筒管轴套的周向设有均匀布置的凹槽,弹簧片弧形面向外嵌在凹槽内,安装在筒管轴上的轴承与筒管轴套的内表面连接。轴承固定在筒管轴上,筒管轴套套装在轴承上,并可随轴承外圈一起运转,筒管轴静止不动,筒管套装在筒管轴套上,并通过弹簧片与筒管轴套紧密配合。安装在筒管轴上的轴承可为两个。为使筒管和筒管轴套间能通过弹簧片正确握持和定位,可在筒管轴套的周向设有均匀布置的三个凹槽,在每个凹槽内均设有弹簧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多个弹簧片以圆弧点接触形式,依靠弹簧片的变形使圆弧点弹性贴于零件的非配合面,使筒管和筒管轴套间能正确握持和定位。本技术始终使筒管轴套和筒管轴间弹性接触,弥补了由于筒管与筒管轴套之间存在间隙而引起的粗纱质量问题。它的优点是在高速运行中筒管轴套和筒管轴能紧密配合,不会出现虚似握持的状态,可以确保粗纱的产品质量。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筒管轴套的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消除卷绕筒管与筒管轴非配合面间隙的装置,包括筒管轴套1、轴承2和弹簧片3,筒管轴套1的周向设有均匀布置的三个凹槽4,筒管轴套1最大外经为φ36mm,凹槽4宽为1mm,弹簧片3弧形面向外嵌在凹槽内,弹簧片3厚度为0.35mm,空隙为0.65mm,由于筒管轴套1加上弹簧片3后自由外经为φ38.5mm。两个轴承2通过间隔圈、挡圈等固定在筒管轴5上,筒管轴套1套装在轴承2上,并可随轴承2外圈一起运转,筒管轴5静止不动。筒管6套装在筒管轴套1上,并通过弹簧片3与筒管轴套1紧密配合。工作时筒管轴(锭杆)拧于下龙筋上,由启动块来驱动筒管6旋转。筒管6内径为φ36~φ37mm,筒管轴套最嵌入弹簧片3后最大外经为φ37mm,利用弹簧片3的弹性变形刚好与筒管内经φ36~φ37mm自由公差匹配,使之始终二者间弹性接触,弥补了由于筒管与筒管轴套之间存在间隙而引起的粗纱质量问题。为使筒管和筒管轴套间能通过弹簧片正确握持和定位,本实施例中在筒管轴套的周向也可设有均匀布置的其它数量凹槽,在每个凹槽内均设有弹簧片。棉纺厂多年来采用国内统一专件筒管,在粗纱机后道设备细纱机上均大量使用,本技术完全可以现有的筒管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消除卷绕筒管与筒管轴非配合面间隙的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筒管轴套(1)、轴承(2)和弹簧片(3),所述筒管轴套(1)的周向设有均匀布置的凹槽(4),弹簧片(3)弧形面向外嵌在凹槽(4)内,安装在筒管轴上的轴承(2)与筒管轴套(1)的内表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消除卷绕筒管与筒管轴非配合面间隙的装置,其特征是在筒管轴套(1)的周向设有均匀布置的三个凹槽(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消除卷绕筒管与筒管轴非配合面间隙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在筒管轴上的轴承(2)为两个。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自动消除卷绕筒管与筒管轴非配合面间隙的装置,包括筒管轴套、轴承和弹簧片,所述筒管轴套的周向设有均匀布置的凹槽,弹簧片弧形面向外嵌在凹槽内,安装在筒管轴上的轴承与筒管轴套的内表面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筒管轴套通过轴承在筒管轴上运转,筒管套装在筒管轴套上,并通过弹簧片与筒管轴套紧密配合。它弥补了由于筒管与筒管轴之间存在间隙而引起的粗纱质量问题,广泛适用于棉纺厂粗纱机中。文档编号D01H7/02GK2743383SQ200420078690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7日专利技术者吴克明, 顾菊民 申请人: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消除卷绕筒管与筒管轴非配合面间隙的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筒管轴套(1)、轴承(2)和弹簧片(3),所述筒管轴套(1)的周向设有均匀布置的凹槽(4),弹簧片(3)弧形面向外嵌在凹槽(4)内,安装在筒管轴上的轴承(2)与筒管轴套(1)的内表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克明顾菊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