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压缩纱的环锭细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74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牵伸装置(2)的区域内设有压缩装置(8)的环综细纱机中,钢丝圈(20)对钢领(18)应这样来调整,使在管纱旅途的终端也就是管纱(28)完成时,在钢领(18)与钢丝圈(20)之间形成的纱线通道(GDL)最大为0.2mm,因此有助于短纤维从纱线(14)中分离出,从而使钢领(18)与钢丝圈(20)之间的润滑得到改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一用以牵伸棉条的牵伸装置和一个接在其后的压缩装置以及被钢领和钢丝圈包围的锭子的环锭细纱机。压缩装置的作用是能使棉条中的单纤维在棉条离开牵伸装置后在由锭子旋转所造成的转动过程中更好地结合。这种纱线与传统的环锭纱或气流纱相比,大部分具有优越的特性。压缩装置举例来说,在专利文献US3,901,081、DE-C23901792、DE-C24139067以及欧洲专利EP-B0085017中已有说明。已证明在带有压缩装置的所谓短程纺纱工艺中,锭子最高的容许转速较传统的环锭纺纱工艺低,因为钢丝圈与钢领的磨损比较剧烈。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述类型的具有更高生产能力和更高转速的环锭细纱机。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钢丝圈和钢领是这样设计的在导纱面上的切线的切点上,使钢丝圈与钢领之间在锭子纵向测得的距离(GDL)在切线与锭轴成α=45°的角度时最大为0.5mm,尤其为0.3mm,如果钢丝圈靠在钢领的引导面上而使其重心尽可能远离锭轴的话。藉助于减小运行纱线区域内的钢领与钢丝圈之间的距离,能使钢领与钢丝圈之间获得较好的摩擦条件。这是由于在钢领与钢丝圈之间的距离较短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较短的“纱线通道”GDL的情况下,在钢领上能形成纤维润滑膜的缘故,另外还因为在较狭的纱线通道内较短的纱线纤维更容易分离,所以它们能参与润滑膜的形成。下面借助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a、1b、1c表示带有部分钢丝圈的T形凸缘钢领的纵截面图,图2表示适宜于同图1a、1b、1c所示的钢领相结合的钢丝圈的内部轮廓图,图3表示在环锭细纱机中用以形成纱线的主要功能元件的示意图,图4,5表示带有所属钢丝圈的倾斜凸缘钢领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以及剖面的详细图。图1表示一“抗楔”形钢领18的头部180以及钢丝圈20的一部分,其中,钢领18与钢丝圈20之间的接触点Q可认为理论上的接触点。这种钢领能用作高效钢领。按图2所示,钢丝圈20是处于其对称轴通过重心S并与锭子轴平行的位置。此位置偏离钢丝圈20在钢领18上的有效运行位置,它是根据图1b在纱线14的卷绕过程中的旋转而产生的。在图1a中,钢丝圈20内部轮廓上所示的切线T,其切点P在与锭子轴平行的方向距钢领18有一距离GDL,在传统的纺纱过程中,图1a中的切线T与垂直线也就是锭子24的轴线A成α=45°的角度。用来表示钢丝圈20的虚线仅是钢丝圈内部轮廓的一部分。钢领的头部180的宽度为3.2mm。距离GDL小于0.5mm。如果切线T的角度为α=30°,则距离GDL仅有0.2mm,为了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润滑起见,钢丝圈20或钢领18必须这样来形成,即纱线以α=30°到达切点P。当使用传统的T形凸缘钢领或抗楔钢领时,如果采用一无局部变狭的弯曲半径的椭圆形钢丝圈,且其内部高度尺寸M=2.8mm(见图2),则本专利技术的任务便能解决。这种钢丝圈属于椭圆形钢丝圈的一种。在图2中表示了钢丝圈20的内部轮廓,其中,虚线200表示钢丝圈20的导纱面,而202表示钢丝圈20的钢领引导表面。重心S位于钢丝圈的对称轴上。适用的钢丝圈20具有一内部高度尺寸M=2.6~2.8mm。同图1a,b,c的传统钢领相结合,所述的钢丝圈能满足在独立权利要求中所需的短距离的条件。上述距离也称作纱线通道GDL,在切线角α=45°时,其最大值为0.5mm。图1b与图1a所示的相同,只是其比例略小而已,其中钢丝圈20在离心力和纱线14的牵引力的作用下处于比图1a更低的作业位置。切点P是纱线14在钢丝圈20的导纱面200上的接触点。在钢丝圈的这个位置上,P点距钢领比图1a中的相应位置具有更小的距离。图1c表示通过一般T-形凸缘钢领一部分的纵截面。钢丝圈18的头部180上的引导表面182的形状不如图1a中所示的钢领18的形状更为有利。图3示意表示具有几对罗拉4的牵伸装置2,其中一部分罗拉由皮带6所围绕。压缩装置8可直接紧跟着牵伸装置2或同它构成一整体,它设有一多孔的圆筒10,按纱线输送方向进行驱动,并在内部设有一连接到一真空管道的抽吸装置12,其抽吸口设在圆筒10内部纱线14的运行范围的对面。棉条13由粗纱筒子或棉条筒喂给。经过圆筒10以后,纱线14经过一导纱器16而引到钢领18上的钢丝圈20,在那里由于锭子24的旋转而形成一气圈15。当管纱28完成时,即带有钢领18和钢丝圈20的钢领板22处于最高位置时,标有15′的纱线气圈变得很小,致使作用在钢丝圈20上的纱线力K(见图1b)以最近的距离指向轴线A,并与轴线A的夹角β≈45°。因此纱线14在钢丝圈20上占有最靠里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该处钢丝圈与钢领之间在垂直方向的距离GDL最大应不超过0.2mm,最好是0.1mm。图4表示一带有钢丝圈20的所谓倾斜凸缘钢领的剖面图,它也可用于短程纺纱。图1a,b,c和图2中的符号也同样用于图4和5。图5表示带有头部180的钢领18和钢丝圈20的部分剖面图。在钢领18内设有一钢丝圈的支持环19。在图5中,当在钢丝圈20的导纱面200上的P点的切向角α=45°时,P点与钢领18的距离大约为0.15mm,钢丝圈20是表示处于纺纱过程的运行位置,该处钢丝圈20的钢领引导表面202靠近钢领18头部180上的引导面182。钢领和钢丝圈上的相应引导面用虚线表示。为了保证纱线14在形成图3所示的管纱28的过程中达到切点P,导纱面200必须沿虚线以尽可能宽的圆弧予以延伸,只要纱线14能接触到钢丝圈20(朝向钢丝圈的外侧,亦即图中的左方),圆弧的曲率半径R在切向角α=0°~55°的范围内不应减少,以免阻止纱线14在形成管纱过程中向切点P方向运行。这对于所述的其他钢领-钢丝圈组合也同样适用。在管纱形成过程中,当图3中的钢领板22相对于锭子24达到其最高位置,纱线气圈15到达最小的尺寸时,纱线14才达到位于切点P的“管纱旅程”的终点。如以上所述,此时所产生的纱线力的位置角约为45°,而其最大值可达β=55°。权利要求1.环锭细纱机设有一用以牵伸棉条(13)的牵伸装置(2)和一个与牵伸装置(2)相连的压缩装置(8)以及被钢领(18)和钢丝圈(20)所包围的锭子(24),其中钢领(18)在其头部(180)的内侧设有一钢丝圈(20)的引导面(182),而所述的钢丝圈(20)设有一面对钢领(18)引导表面(182)的钢领引导面(202),以及在其旁边的一个导纱面(200),其特征在于,钢丝圈(20)和钢领(18)是这样设计的在导纱面(200)上的切线(T)的切点(P)上,使钢丝圈(20)与钢领(18)之间在锭子(24)纵向测得的距离(GDL)在切线与锭子(24)的轴线A成α=45°的角度时最大为0.5mm,尤其为0.3mm,如果钢丝圈(20)靠在钢领(18)的引导面(182)上而使其重心(S)尽可能远离锭轴(A)的话。2.根据权利要求1的环锭细纱机,其特征在于,钢领(18)系制成T-形凸缘的钢领。3.根据权利要求1的环锭细纱机,其特征在于,钢领(18)系制成倾斜凸缘的钢领,其钢丝圈(20)和钢领(18)是这样设置的,即切线(T)的切点(P)在角度α=45°的情况下,距离(GDL)最大为0.3mm尤其为0.2mm。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环锭细纱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环锭细纱机设有一用以牵伸棉条(13)的牵伸装置(2)和一个与牵伸装置(2)相连的压缩装置(8)以及被钢领(18)和钢丝圈(20)所包围的锭子(24),其中钢领(18)在其头部(180)的内侧设有一钢丝圈(20)的引导面(182),而所述的钢丝圈(20)设有一面对钢领(18)引导表面(182)的钢领引导面(202),以及在其旁边的一个导纱面(200),其特征在于,钢丝圈(20)和钢领(18)是这样设计的:在导纱面(200)上的切线(T)的切点(P)上,使钢丝圈(20)与钢领(18)之间在锭子(24)纵向测得的距离(GDL)在切线与锭子(24)的轴线A成α=45°的角度时最大为0.5mm,尤其为0.3mm,如果钢丝圈(20)靠在钢领(18)的引导面(182)上而使其重心(S)尽可能远离锭轴(A)的话。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施塔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