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导纱器的细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74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一细纱机中具有一牵伸装置和用于纱线加捻和卷绕的装置,锭子的轴线相对于牵伸装置的罗拉(33)上的一与轴线平行的切线(T)的距离A=3mm,这样使得卷绕区域(B)距罗拉(33)与压紧罗拉(33a)之间的夹持点(P)的距离(H)达到50至70mm。牵伸装置上的纤维导向件与锭轴线之间的角(β)为30°与50°。纱线气圈的顶端在罗拉(33)的表面上。这种结构使在锭子与牵伸装置之间的纱线上不会产生加捻阻塞,从而即使在高速操作时也能制造具有低的纱线断纱率的弱捻纱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加捻和卷绕装置及锭子和牵伸装置的细纱机。在具有一个牵伸装置和一个加捻及卷绕装置的细纱机中,通常在牵伸装置和加捻及卷绕装置之间安装一导纱器,导纱器把纱线运动集中在卷绕装置的轴的延长部分的一点上。这种布置例如已在美国专利No.4,332,059中有过描述。在所述的实例中,上述装置由一个旋转锭子和一个与锭子同轴安装的钢丝圈组成,如果导纱器能在锭子的轴向与钢领一起运动,那么,纺纱能够实现大体恒定的纱线张力,这是因为在钢领和导纱器之间的气圈几乎没有变化。当增加上述类型的细纱机的生产率时,值得注意的是,尤其当生产具有相对低的回转系数的被称之为弱捻纱线时,如果超过一定的锭子速度,则常常出现断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细纱机,它也可为弱捻纱提供高的运转速度。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锭子设置在牵伸装置的输出侧罗拉下面,使得锭子轴线距与锭子横向设置的罗拉上的切线有最大为3mm的距离,其中,切线与轴线平行,这样,锭子上的卷绕区域距罗拉与一对置的压紧罗拉之间的夹持点达到一最小距离H>50-70mm,并且在加捻和卷绕装置与牵伸装置之间没有安置确定纱线的气圈顶点的导纱器,锭子轴线与牵伸装置中的纤维流之间的夹角在30°-50°之间。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这一认识,即安置一个确定锭子与牵伸装置之间的气圈顶点的导纱器,以在距所述导纱器较大距离处把捻回施加到纱线上,这样,在导纱器上保持所述的捻回,以致在牵伸装置与导纱器之间的纱线部分上的加捻系数要比导纱器之后的纱线部分上的低。其结果是在导纱器与牵伸装置之间的纱线上的张力能够接近纱线的最大负荷点,在一些不利条件下这可能引起断纱。牵伸装置与锭子之间的距离的减少是十分需要的,以便在锭子绕纱过程的开始时纱线气圈不太大,太大的纱线气圈可能产生不允许的高张力。下面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表示牵伸装置和锭子的部分详图;图2表示环锭细纱机纵向方向上的部分示意图;图2a为图2的部分详图;图3相对图2经修改后的一个实施例。图1所示的锭子22具有轴线21和插装在其上的一个筒管24。纱线6绕到锭子22,即筒管24上形成纱线卷绕7,纱线沿着卷绕区域B延伸。为了卷绕锭子22,安装了具有钢领板28、钢领281和钢丝圈283的装置20。锭子22和装置20布置成使卷绕区域B对于牵伸装置30输出侧的罗拉33与相应的罗拉33a之间的所谓夹持点P有一距离H=50-70mm。牵伸装置30还包括其它罗拉,图中仅表示了罗拉32和与其相对的罗拉32a。所述的罗拉32a用皮圈31围住用于引导粗纱5。通过导纱元件35尽可能使皮圈靠近罗拉33。在罗拉33或罗拉33a的输入侧,可安装一集棉器36,它呈漏斗形,用于集聚纤维流,锭子22的轴线21距罗拉33的与轴线平行的切线T可有一最大距离A=3mm。由图1清楚地看出,罗拉33的轴线和锭子22的轴线21彼此相对地成正交。绕轴线21旋转的纱线6在罗拉33与钢丝圈283之间形成一个所谓的纱线气圈,气圈的顶点在切线T上,如果钢领板28距罗拉33有较大的距离,为了限制气圈的直径可设置气圈限定环29。当在用一通常的导纱器如一种称之为猪尾形导纱器来进行传统的纺纱时,例如用已梳理的棉线为20特(tex),其纺纱只可降到α=100的加捻系数,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获得的最小加捻系统α在80与90之间。因此,具有低捻的纱线能以较高的锭子速度纺纱。对于短纤维的纺纱则建议在图1的罗拉33之前安置一集棉器36,由此能使纺成的纱线具有较高强度和较高的均匀性。图2表示了图1中的细纱机的主要部件,该图是从细纱机的纵向方向上观察的。细纱机1通过支脚12上的机架10支承着装有喂纱件的粗纱架4。在本例中,卷绕在粗纱筒管3上的粗纱5通过牵伸装置30而被拉伸。牵伸系统30的上部包括有所谓的加载装置34,根据图1该装置具有顶部罗拉32a,33a,这些罗拉压向他们下面的底部罗拉32,33。在牵伸装置范围内,粗纱5最好相对于垂直线有一角度β=30…50°而被引导,其垂直线意指锭子22的轴线21。在牵伸装置30下面,为每一纺纱单元设置一吸气管62,该吸气管62引入到一通道64。用于加捻和卷绕的装置20包括(根据图2、3)带有支承件28a的钢领板28,以及带有筒管24的锭子22,其中,锭子安装在锭轨23上。该锭轨可摆动地固定在机架10上的支架25上。根据图2,由一个带有活塞杆的气缸组成的移动装置27实现摆动运动,其中移动装置的一端较接在机架10上,另一端铰接在锭轨23上。为驱动锭子22,可设置一普通的由皮带轮261、皮带262和张紧轮263组成的锭子驱动装置26。皮带262围绕着紧靠锭轨23上方的锭子22的下端。张紧轮263通过一弹簧而被预张紧并且保持皮带拉紧。当通过移动装置27使锭轨23摆动时,张紧轮263补偿皮带262的移动。考虑到要从锭子22上卸下卷绕好的筒管23,需要使锭轨23可摆动,这是因为,否则筒管24的上边缘与牵伸装置30间的距离会太小。在锭轨23摆动后,锭子22与轴线21a重合,落筒装置50能够起作用。该落筒装置基本上包括一些可摆动的臂56,这些臂沿着机架安装,在臂的端部安装有筒管24的夹持件54。通过绕支座52摆动提升装置以及横向摆动,卷绕好的筒管24能够向下降到输送装置40上。该输送装置包括一个带有一些栓钉座44的导轨42,这些栓钉座通过细纱机1纵向方向上的一个输送装置46而被移动。借助输送装置40,一些空筒24被带到锭子22下面,而卷绕好的筒管被移走。由于钢领板28沿着锭轴线21移动,所以需要将一个导引件或导杆232安装在支承件231上,该支承件与锭轨23相连接。同样可以在同一导杆232上借助支承件29a来移动一个气圈限制环29。这样在筒管24的卷绕区域B的上部范围卷绕纱线6是非常有利的。支承件28a和支承件29a是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如果纺纱发生在卷绕区域B的上部范围,支承件29a通过支承件28a而被提升。在卷绕过程中,带有牵引装置234的驱动装置233按间歇步动方法按程序来提升钢领板28。为了保持纱线的恒定张力,尤其是卷绕区域B上部范围纱线的恒定张力,建议提高锭子速度,这是因为纱线气圈在这一纺纱过程阶段中变得越来越小,这适用于平稳的锭子的情况。图2的一个替换构思表示在图3中。钢领板28的支承件28a和气圈限制环29的支承件29a固定地支承在细纱机1的机架10上。锭子22和钢领板28之间的相对运动是通过图3中的一个移动装置27来实现的,该移动装置27如图所示带有一个旋转轴271和一对蜗轮,其中蜗轮安装在一个垂直安置的主轴272上。主轴272具有螺纹,在该主轴上的衬套273使带有锭子22的锭子驱动装置26竖直移动(见图3)。移动装置27和主轴272(如图3所示)固定地安装到机架10上。根据图3的实施例,为锭子驱动装置26配备例如一单个的电机或一切向皮带是适宜的。如果钢领板23从纺纱位置移动到距牵伸装置30最大距离位置上,则可以设置一个图2所示的通常的落筒装置50,以便把卷绕好的筒管24从锭子22上卸下。本专利技术的细纱机除了上述纺织技术优点外,还具有相对较小的纱线气圈和由此所产生的较好的纺纱稳定性的优点,此外还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较低结构高度的优点。根据实施例的型式,上述优点证明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纱机,它带有加捻和卷绕的装置(20)、一个锭子(22)和一个带有一些罗拉(32,33)的牵伸装置(30),其特征在于,锭子(22)设置在牵伸装置(30)的输出侧罗拉(33)下面,使得锭子(22)的轴线(21)距与锭子22横向设置的罗拉(33)上的切线(T)有最大为3mm距离,其中,切线(T)与轴线(21)平行,这样锭子(22)上的卷绕区域(B)距罗拉(33)一对置的压紧罗拉(32a)之间的夹持点(p)达到一最小距离H>50-70mm,并且在装置(20)与牵伸装置(30)之间没有安装确定纱线(6)的气圈顶点的导纱器,轴线(21)与牵伸装置中的纤维流之间的夹角β在30°-5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施塔尔德A沃尔姆里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