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60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纺纱装置,它具有一个通过锭盘而驱动的锭盘,其下部区域包括一个管底卷绕套管。一滑动套筒包围着锭轴上的一套筒部分,其滑动套筒与管底卷线套管功能连接,以便握持夹持住卷绕到处于锭轴上的纱管上的纱线管底卷绕。在管底卷绕套管之下的区域内,锭轴另外设有一些隔离件,以便在离套筒部分,即离锭轴一定距离处卷绕成为部分管底卷绕纱线。这样在套管部分和滑动筒之间的间隙保持清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纱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环锭纺纱机或是一种环锭捻线机,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所述通过一锭盘而驱动的锭轴。例如由EP-B-0462467已知这样的一种纺纱装置,它包括装有管底卷绕套管和一锁定套筒的锭轴,并且还包括装有钢丝圈的纺纱钢领和钢领板。锁定套筒或滑动套筒通过一个插入锭盘的顶表面与锁定套筒突缘之间的压簧,相对于管底卷绕套管而保持预拉紧。锁定套筒设有一外环,该外环靠在钢领板上的一个制动表面上。通过其钢领板,其锁定套筒在一限定区域内进行向上或向下的运动。在管底卷绕过程中,钢领和钢丝圈处在管底卷绕套管之下,以便锁定套筒被顶离开管底卷绕套管。在落纱动作期间,当钢领板向上运动时,锁定套筒也向上运动并顶着管底卷绕套管夹持住管底卷绕纱线,以致纱线在管底卷绕套管处被撕断开。根据图2a所示出的实际情况,管底卷绕在管底卷绕套管之下锁定套筒与锭轴的下部区域之间的环形间隙S内被夹持住,以致管底卷绕保留在锭轴上并需单独地去除。在操作人员偶然注意到该故障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随后的纺纱工艺不良现象,而操作人员不得不非常快速的将其去除。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改善已知的纺纱装置,管底卷绕已不会再通过锁定或滑动套筒被夹持在上述的环形间隙内,并且不需操作人员额外的介入。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实施部分的特征内容的纺纱装置,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任务。在锭轴上,最好是位于压入到锭子上的套筒部分上设有一些隔离件,并且隔离件是布置在管底卷绕套管之下以避免管底卷绕直接放在锭轴上,但是其管底卷绕将或多或少地放在一圆型柱体上,该圆型柱体与所述的锭轴相隔一定的距离。因此这就有效防止了其管底卷绕在滑动套筒与锭轴之间的环形间隙内仍能被夹持住的情况。锭轴的这种外形的一个附加优点是,管底卷绕在锭轴上具有一个较小的支承表面,这就意味着管底卷绕与锭轴存在非常低的附着摩擦。因此在落纱期间还可减少飞花。隔离件在锭轴上可形成为凸起部分,其凸起部分大体在锭轴纵向方向上延伸。十分有利的是,凸起部分在锭轴的外圆上均匀的分布。此外,凸起部分能设置成凸起柱体形状,所述的柱体可具有半圆形、三角形、四方形或梯形的横截面。凸起部分可平行于纵轴方向排列,以及在锭轴上沿一螺旋线排列。通常,隔离件与锭轴制成一件。然而,也有可能将其隔离件形成为杆件而插入到锭轴上的燕尾形纵向槽内。滑动套筒的圆周内壁,至少在重叠区域上,可设有一些凸起部分,该凸起部分与锭轴区域上的隔离件互补。在落纱期间为实现管底卷绕与满管之间纱线分离的进一步改善,管底卷绕套管在反方向区域上设有一切割刃。管底卷绕套管的成型套管部分轴向方向的横表面最好与成型套管部分的底侧包围成一个锐角。实际上,采用切割刃的半径小于0.2mm可获得特别良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些优点由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和下面的描述中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本专利技术通过结合附图所列举的实施例将做进一步说明,在此所示出的附图为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管底卷绕操作工位上的具有锭轴,锭盘和滑动套筒的纺纱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为相同纺纱装置在落纱工位上的横截面图;图2a是图2的部分详图;图3是具有管底卷绕套管和作为隔离件的圆柱成型凸起部分的锭轴的透视图;图4是沿图3中线I-I在管底卷绕套管之下锭轴的横截面图;图5是具有管底卷绕套管和具有以螺旋线排列的圆柱凸起部分的锭轴的透视图;图5a是由下至2上的角度所观察到的管底卷绕套管的部分示意图;图6是沿图3的箭头A方向的管底卷绕套管的顶视图;图7是沿图6中箭头B方向的管底卷绕套管的示意图;图8是套管部分和滑动套筒的另一实施例。图1和图2示出了纺纱装置的纵向横截面,其纺纱装置具有一个锭轴1,一个滑入到其锭轴1上的纱管2并且在其上形成纱线管纱3。在普通的钢领板6上装配具有钢丝圈4的纺纱钢领5,由此纱线被纺制并被卷绕到纱管2上,在此未进一步示出。锭轴1的下端被压入到锭盘7上,该锭盘7备有一个弹状部分8以用于未示出的驱动带。在锭盘7上可移动地安装着滑动套筒9。在锭盘7的上端表面与锭轴1上可移动的滑动套筒9的环形导向部分12之间,放入一个压簧10,在向上方向上其预压滑动套筒9。滑动套筒9的外侧处的一个制动环13的位置靠在一个示于钢领6下部的制动件21上,因此滑动套筒9通过压簧10的向上方向的弹簧力的作用,在一限定区域内跟随钢领6的上下移动x而移动。此外,在锭轴1上,以已知的方式设有管底套管15,在其下面排列有凸起部分形式的隔离件22。所述的凸起部分22通常设置在管底卷绕套管15之下的锭轴1的整个长度上。在所示的图中,环形导向部分12的内圆筒壁与凸起部分22形成互补,这就意味着它设有一些相应的槽(未进一步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纺纱装置称之为管底卷绕部分,这就意味着钢丝圈4在一短时间内位于与锭轴1的凸起部分22相同的位置,以致于管底卷绕套管15之下的管底卷绕可在管纱3的卷绕已完成之后卷绕。图2示出了在落纱工位上的相同的纺纱装置,这就意味着管底卷绕通过滑动套筒9和管底卷绕套管15而被夹持住。此后在纱管2移去期间,纱线在管底卷绕套管15处被撕开,这时管底卷绕保留在锭轴1上。为了生产粗支纱,另外设置了刀11。如从图2a的详图可以看到,刀11是设置在管底卷绕套管15之下和滑动套筒9之上,其刀片向下定向,其刀片设置在套筒部分15’上的夹持表面14,14’的,即滑动套筒9的径向外侧。套筒部分15’上的向下方向的夹持表面14’和滑动套筒9上的向上方向的夹持表面14,可以是平的或可以是槽形状的。在纱线夹持状态下,即滑动套筒9的闭合状态下,如果夹持表面14,14’在互相的上面的时候,刀11的切割刃11’正处于所述的夹持表面14,14’之下,以致切割刃11’比夹持表面14,14’更远离于纱线管纱3。其结果是,在图2a中点划线所标示的纱线45首先沿一通路而行,从纱线管纱3降到切割刃11’下,并且随后由于切割刃相对于夹持表面14,14’的较低位置,而且是在其绕着所述的切割刃运动之后,它被倾斜的向上引导,直至该纱线部分围起套筒部分15’,即在如图2a的小圆点所示工位上的其在圆周方向上的隔离件22。夹持面14,14’之间的管底卷绕纱线45的长度,最好小于在套筒部分15’处的圆周长度,所述的长度是在隔离件22的外部半径处所测量出的。由于在纱线管纱3的方向上,纱线45在刀刃11’的两侧被向上张紧,可获得良好的切割效果,以致在纱线管纱3落纱期间,纱线45能被可靠的切断。图3示出了具有管底卷绕套管15的锭轴1的透视图。在此所提供的凸起部分22为向外凸出的半圆形柱体24,其平行锭轴1的纵轴25而设置。在沿图3的线I-I所剖的示于图4横截面图的第一个四分之一圆27中,示出了所述的半圆凸起柱体24。在第二个四分之一圆28中,与第一个四分之一圆27不同,凸起的柱体29是三角形,在第三个四分之一圆31中,与第二个四分之一圆28不同,凸起的柱体32是四方形,而在第四个四分之一圆34中与第三个四分之一圆31不同,其凸起的柱体35是梯形。所述的凸起柱体24,29,32,35可制成一构件结构,或作为一些杆件而插入到燕尾槽(未示出)内。此外,以隔离件22形式的柱体是以相等的间距排列在锭轴1的圆周上的。图5也示出了具有管底卷绕套管15的锭轴1的透视图,而凸起部分22形成为沿螺旋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纱装置,特别是环锭纺纱机或环锭捻线机,它包括一个通过锭盘(7)而驱动的锭轴(1),该锭轴在其下部区域设有一管底卷绕套管(15)和一围绕锭盘(7)的滑动套筒(9),所述的滑动套筒(9)与管底卷绕套管(15)为功能形式的连接,以便握持住正卷绕到纱管(2)上的管底卷绕纱线(45),其纱管(2)则位于锭轴(1)上,其特征在于锭轴(1)在管底卷绕套管(15)的区域内设有一些隔离件(22),以便在离锭轴(1)一定距离处把纱线卷绕为部分管底卷绕。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安德雷格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