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纺纱机的纺纱杯的清洁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71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流纺纱机的纺纱杯(6)的清洁方法,其中,在一个纺纱单元打开后从纺纱杯(6)中将纤维和杂质吸出,这些纤维和杂质在施加到纺纱杯内表面的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从该内表面下脱落。清洁的压缩空气至少分两股气流引入纺纱杯(6),这些气流在纺纱杯(6)中沿一个相同的方向产生一种对称的流动,从纺纱杯(6)上散落下来的杂质与供应的空气一起通过纺纱杯(6)的入孔(63)的中央被吸出。(*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流纺纱机的纺纱杯清洁方法,其中,在一个纺纱单元打开后从纺纱杯中将纤维和杂质吸出,这些纤维和杂质在施加到纺纱杯内表面的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从该内表面上脱落。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带清洁头的清洁装置,该清洁头适于进入到其清洁位置,该位置位于一个打开的纺纱单元的纺纱杯的入孔前面;并且该清洁头安装在一条与负压源相连的吸管上,清洁头上还带有至少两个压缩空气源相连的清洁喷嘴。在气流纺纱机中,特别是在棉纱的生产过程中,经分梳的纤维被传送到纱线上,这种传输会导致杂质聚集在纺纱杯的收集表面上。这些杂质主要是植物碎屑,杂质直接包含在条子中,在分梳过程中杂质被释放出来,其中一部分杂质进入到纺纱杯中。在纺纱杯中,一部分进入的杂质滞留在纤维束中,然后进入纱线,该纱线是由纤维束加捻并离开纺纱杯制得的。残留的杂质粘在纺纱杯上,并粘在其内表面上,这些杂质会引起所纺的纱线断开。与上述杂质一起残留在纺纱杯中的还有一部分纤维束,这部分纤维束没有被传输到纱线上,并且,在该纺纱单元停止之前而在纱线断开之后,若干分梳纤维已经从分梳装置进入到纺纱杯中,这也将会引起纱线断开。为此,在受断纱困扰的纺纱单元上重新开始纺纱过程之前,必须要清洁纺纱杯的内部空间,以恢复纱线的生产条件。上述纺纱杯的清洁工作可以手工完成,或由自动装置完成。该自动装置可以是每个纺纱单元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CS219283(CH5935/79)所描述的那样;或者还可以设置在一台维护装置上,该装置适于沿着气流纺纱机的各个工位移动。在一个已知的维护设备中,纤维束通过一条管道从纺纱杯中吸出,该管道与一负压源连接并适于将该纤维束传递到该维护装置中。同时或稍后,例如一个针或一个刷子插入到纺纱杯机械结构中,以便从纺纱杯的收集槽中去除散落的杂质。在本专利技术人的专利证书CS234432中描述了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是一个转动的吸出管安装在一个旋转驱动装置上并适于伸入纺纱杯中。在该清洁装置的工作位置上,旋转吸出管的周圆与纺纱杯口的内缘接触,该纺纱杯口被迫与上述管一起转动。同时,一个机械清洁装置与旋转吸出管一起运动进入纺纱杯,该机械清洁装置包括一个清洁刷,用于清洁纺纱杯的收集槽。这种设计的缺点是在清洁期间纺纱杯强制转动,由于留在纺纱杯中的纤维缠绕在转动着的吸出管上,有可能引起故障。在本专利技术人证书CS240573中公开的清洁装置克服了上述缺陷,在清洁工作期间纺纱杯不需要转动,这是因为一个转动刷伸入到纺纱杯中,该刷的清洁元件的直径超过纺纱杯的收集槽的最大内径。该转动刷可转动地安装在一个清洁头上,该清洁头上也带有一个与负压源相通的吸出孔,以便从纺纱杯中吸出纤维束和杂质。机械式的清洁装置具有若干缺点,尤其是纺纱杯要与外来固体相接触,这就导致清洁装置的过量磨损,或者如果清洁装置太硬的话,还会损坏纺纱杯。一旦发生磨损,该清洁装置就不再适于清洁纺纱杯,此时必须更换一个新的清洁装置或者进行调节。清洁装置与尚未停止的纺纱杯发生接触会引起火花,而火花使清洁区周围的棉花有着火的危险。小直径的纺纱杯缺少足够的空间来同时进行纤维束的吸出和机械式清洁装置向纺纱杯的伸入。纺纱杯的气动清洁也是已知的,其包括将纤维束从纺纱杯吸出,同时或稍后将压缩空气流吹到纺纱杯的内表面的固体零件上。被动式纺纱杯的气动清洁是较为简单的,被动式纺纱杯系指那些不具有通风孔并装在负压腔中的纺纱杯。这种被动式纺纱杯无须打开纺纱单元,而只需要向纺纱中供应压缩空气流即可得到清洁,例如在DE OS 2735311中所描述那样。在该文献中,负压腔的盖子上带有两个喷嘴,向纺纱杯的内部空间引入两股压缩空气流,其中一股吹向纺纱杯的收集槽,而另一股吹向纺纱杯的内周圆。这两股清洁空气流以不同的角度进入纺纱杯,所述的角度是气流与通过纺纱杯内圆周上各气流落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在该设备中这些纤维和杂质横贯纺纱杯的边缘被吸到负压腔中。在纺纱单元打开的状态下,这些纺纱杯还可以用清洁装置中的喷嘴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清洁,该清洁装置适于近乎接触的方式进入纺纱杯的附近。这种设备的效果取决于纺纱杯的转动。同时,由于它们的转动,该设备不能用于产生负压的主动式纺纱杯,因为该纺纱杯上设置有通风孔。这种主动式纺纱杯在停止状态下只能按下述步骤进行清洁打开纺纱单元;用一条管吸出纤维束;将带有压缩空气喷嘴的清洁头移向纺纱杯,该喷嘴绕纺纱杯的轴线转动并且将压缩空气流引导到纺纱杯的固体表面零件上。一部分压缩空气带着杂质溢散到周围的空间中。另一个缺点是纤维会缠绕到转动的喷嘴体上并由此卡死喷嘴。本专利技术人的证书CS234501中公开了另外一种公知的装置。当纺纱单元打开后,一个清洁头移向纺纱杯,该清洁头包括一个与负压源相连的通道以便除去杂质,若干静止的压缩空气供应喷嘴,以及一条提供环境空气的开放通道。这种装置仅可在大直径的纺纱杯上使用,由于r.p.m速度的增中,目前这种装置已不再使用。另外,虽然这种装置能够从纺纱杯中除去纤维束,但不能除掉粘在纺纱杯内表面上的杂质。在上述所有的气动纺纱杯清洁方法中,提供给纺纱杯的压缩空气会穿过纺纱杯的边缘从纺纱杯的内部空间溢出,这样纤维和杂质就会散入周围环境中。在一些清洁方法中,还有纤维束溢出的危险,这些纤维束随后会进入机器引起故障。本专利技术的气流纺纱机的纺纱杯的清洁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那些缺点。该方法主要包括将清洁的压缩空气至少分两股气流引入纺纱杯,这些气流在纺纱杯中沿一个相同的方向产生一种对称的流动;从纺纱杯上散落下来的纤维和杂质与供应的空气一起通过纺纱杯的入孔的中央被吸出。聚集在纺纱杯中的纤维在清洁的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进入旋转运动状态,由此从纺纱杯的表面上松脱并被吸走。然后,上述空气流作用在纺纱杯的内表面上对其进行清洁。纤维和杂质通过入孔的中央吸出,这种设计防止了进行清洁的压缩空气和杂质从纺纱杯中溢出到周围环境中。为了更有效地将积聚在纺纱杯中的纤维去除,清洁空气的供应至少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断一次,然后再恢复供气。在清洁空气供应的第一次中断以前,上述清洁空气供应的时间间隔最好比后来的压缩空气供应的时间间隔要短一些,这是因为在清洁空气供应的间隔的第一部分中,积聚的纤维从纺纱杯中被除掉,同时清洁空气供应的其它间隔用于清洁纺纱杯,以有效地除去杂质。如果积聚在纺纱杯中的纤维(例如合成纤维)难于松脱,此时最好向纺纱杯至少提供一个辅助空气流,该气流的方向不同于在纺纱杯中产生对称流动的清洁空气流的方向。至少在清洁空气供应的第一次中断以前,或者至少在清洁空气供应的第一次中断期间供应这种辅助空气流;特别是当纺纱杯中聚集有大量的重纤维的情况下,辅助空气流可以造成很好的松脱效果。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的原理包括在清洁位置上,清洁头的吸出管的入孔座落于纺纱杯的入孔的中部的对面,并且清洁喷嘴设置在吸出管的入孔周围,这些清洁喷嘴以一个相同的角度指向纺纱杯的内表面。在纺纱单元打开以前,在纺纱杯完全停止的装置中,清洁装置的清洁头可以进入纺纱杯入孔附近的清洁位置,该纺纱杯上装备有传感器,用来监视其停止状态并与清洁装置的控制装置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的改进中,清洁喷嘴与维护装置的控制单元连接,从而使供应给清洁喷嘴的清洁空气中断,以便实施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方法。吸出管的入孔的形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流纺纱机的纺纱杯的清洁方法,其中,在一个纺纱单元打开后从纺纱杯中将纤维和杂质吸出,这些纤维和杂质在施加到纺纱杯内表面的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从该内表面上脱落,其特征在于:将清洁的压缩空气至少分两股气流引入纺纱杯(6),这些气流在纺纱杯( 6)中沿一个相同的方向产生一种对称的流动,从纺纱杯(6)上散落下来的杂质与供应的空气一起通过纺纱杯(6)的入孔(63)的中央被吸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诺沃尼Z施皮德勒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