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环锭细纱机中牵伸和搓条粗纱的改进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49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制成纱线之前对纺织纤维的粗纱进行牵伸和搓条的设备,其包括一牵伸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对粗纱进行预牵伸的牵伸装置及一搓条装置,其通过在粗纱通过一可移动式过滤面时对粗纱的纤维进行抽吸,能够在粗纱接受从纺纱机送出的经纱之前较小粗纱尺寸,从而增强内聚力和强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纤维的粗纱形成捻制纱线前的牵伸和搓条。虽然下文是根据环锭纺纱进行描述的,但本专利技术还能很好地用于纺织工业的其他应用中。环锭纺纱实际是把织物纤维的粗纱制成捻制纱线的过程,首先,对粗纱进行牵伸及可控制延伸到预定尺寸,其决定了由粗纱形成的纱线支数,然后,对在前面加工中已略微加捻但实际上还保持大致平行的粗纱纤维束进行有效、必要的捻制,以便通过使纱线在一固定环和插有一本身由锭子驱动的环的旋转锭子之间、沿一路径高速旋转通过而使纱线具有足够的强度。通过将此捻制的纱线缠绕在由锭子装载的筒管上可控制这样捻制的纱线形成一个线轴,该线轴在完成后可被传送到下一个作业中。为了更好的理解粗纱的准备及其纺织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技术结构,附图说明图1简要描述了环锭纺纱机中一个纺织站的常规结构,应记住沿着每台纺纱机纺织前端具有多个纺织站。每一纺织前端由上百个站及沿机器分配它们运行的发送装置构成,其中,这些站被统一驱动,每个站由驱动纵轴的马达作用以及由输送装置作用,该输送装置将所述作用沿整个机器分布。为简化起见,粗纱1来自图中未示出的纺织站上方的装置,且首先被导入牵伸装置2。通常该装置包括用于以线性增大的速度牵伸粗纱的元件,通过使构成粗沙的纤维彼此滑动而使该速度逐渐降低。在图1中,通过一对皮带3和4驱动牵伸装置,其中,处于下部的皮带3由与周围纺织站共用且沿箭头a所示方向的纵杆6的滚花段5驱动。下部皮带3的路径近似三角形且由纵向延伸的一公共端杆7决定。处于上方的皮带4可自由移动且由处于下方的皮带3驱动以沿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皮带3通过与相邻纺织站共用的上部支承压迫。上方皮带4的路径也近似三角形且由一辊8和固定端杆9决定。皮带3和皮带4的下游设有一对对粗纱进行最后牵伸的辊11,12,其线速度大于皮带3和皮带4的线速度。下方辊由纵杆13上的带槽部分11构成,纵杆13与周围纺织站点共用且转动方向如箭头c所指。上方相对辊12空转且也被公共上部支承压在辊部分上,该辊部分驱动同沿箭头d所示方向转动,同时形成纱线20的加密在两辊中间形成。纱线20首先通过固定的纱线导引器21,纱线导引器的形式通常为猪尾形导纱钩且从丝线导引器21输送至在由一公共环轨24承载的固定环23上旋转的旋转环22,公共环轨24以沿箭头e所示方向被连续驱动,即沿两个指示方向连续移动,以便使环23升降从而将线分送缠绕在筒管26的线轴25上。筒管26安装在下部以高速驱动的转动锭子上,目前,锭子的转速可达每分钟10,000~20,000转。锭子每转一转,或者说线轴25每转一转,纱线便从牵伸装置释放并使纱线缠绕在其上,从而大致形成一圈纱线20捻线,由于与导向环23的摩擦,稍稍延迟后,纱线20牵伸小旋转环22旋转。如果锭子每分钟旋转R转,柱体11,12释放出S米被牵伸的纱线20,因此,一米纱线上的加捻T等于R/S。筒管离心力的作用,纱线20绕筒管涡旋转动,形成所谓的“气圈”。气圈导致会在纱线上进一步作用应力且可利用一抑制环28加以限制。线轴25的旋转导致纱线中的加捻,所述加捻和应力一同继续向上传送至粗纱20从牵伸柱体11,12末端释放的位置处。从柱体释放的位置为纱线强度最小的位置;开始接收加捻缠绕和张紧的粗纱仍处于沿具有一定宽度的织物隔开、平行分布的纤维的状态。牵伸装置输出处粗纱相对脆弱,其形成了一个限制纺纱机产量的因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从牵伸装置释放的被牵伸粗纱的质量,其提供了一种新型工艺和牵伸装置,其为纺纱机加捻装置提供了更干净、更结实的预搓条的粗纱。本专利技术的牵伸装置和相应的粗纱牵伸工艺能提高粗纱及制造生产纱线的机械质量,同时,它对纺纱机的生产率具有积极作用。权利要求1限定了粗纱牵伸和搓条装置所具有的优良特性。据此,权利要求中限定了一最佳实施例。而作为所述工艺,其优良的特性则在权利要求17中进行了限定,据此,它的最佳实施例也在权利要求中进行了限定。下面,通过说明性但非限定性实施例、参照附2-12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说明,为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性和优点,参阅示意性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说明参照传统环锭纺纱机的应用说明牵伸粗纱的技术问题。图2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牵伸和搓条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3、图4及图5为显示带刚性过滤套管的一搓条装置典型实施例。图6、图7及图8为显示了一前述搓条装置的变形。图9及图10为显示一带柔性过滤件的搓条装置典型实施例。图11A、图11B和图12A、12B、12C为显示了图9和图10中搓条装置的改进,它带有专用的过滤件张紧装置。图13和图14为显示吸气开口型式的变型。图15为说明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所带的管的一可选择实施例;及图16-图20描述了以透气柔性环形式用于为过滤元件中张紧装置的可选择元件。参照图2,其以侧视图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中一粗纱牵伸和搓条装置的典型实施例的结构。其后的附图描述从用于粗纱搓条最终部分的上方、以剖面及从该部分前方所示的过滤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详细结构。图2中,仍具有原始尺寸的粗纱1从上面由其形成处产生且被第一对辊30、31夹住,辊30、31以可控制的线速度牵伸粗纱。与牵伸装置中其他辊相同,下部的辊或柱体30包括纵向旋转杆上的一开槽段,纵向旋转杆与相邻的纺织站一样,旋转方向如箭头1所示。上侧相对的辊31同样是空转且被共用支架33压靠在辊30上,辊30驱动辊31以箭头1′所示方向旋转,同时粗纱介于辊30和31之间。支架33还载有牵伸装置的其它上部元件,并以预定且稳定的压力将它们压在下侧的元件上。牵伸部件的第二组成由皮带3和4构成,其主要部件已参照附图1作了描述且它们本身也是已知的。下侧皮带3在杠杆张紧装置35的张力作用下固定。位于皮带3和4下游的第三牵伸部件部分包括一对牵伸辊11、12,这些辊对粗纱进行最后牵伸,并对应于图1描述的部件,且其本身也是已知的。上述连续设置的三个元件对粗纱施加的牵伸是递增的,且由每一描述的元件逐渐传送到粗纱上的逐渐增大的线速度决定。事实上,每一所述元件均设有驱动装置以使这些元件具有规定的转速。离开柱体或辊11、12对的粗纱由一尺寸小于原始粗纱的线束37构成,但却以较高线速度运动。通常,取决于加工纤维的种类、所要生产出来纱线性能及原始粗纱的该线速度为每分钟15-35米。然后,在使粗纱37向前运动以便加捻之前,它会通过位于牵伸装置下游的搓条装置40。搓条装置40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元件。搓条装置40也包括一对用于在下游压紧牵伸粗纱的并列元件。这些并列元件具有一带有吸入孔的表面及一将粗纱压到该表面上的压紧辊,所述吸入孔用于减小粗纱37的横向尺寸。在下文描述的说明性实施例中,吸持表面位于下方,压紧辊位于上方;理论上这两个位置可以相互颠倒。在图2中,下侧元件由一连接到抽吸源的固定管41构成,所述抽吸源设有吸入槽42,这些吸入槽42在通道上沿与纺织站中每一牵伸装置2相一致的粗纱37的运动方向设置。在固定管41的表面且与吸入槽42相一致设置一过滤元件43,其位于移动的纱线37与固定槽42之间。在槽42对粗纱37的纤维的吸入作用下,同时插入过滤表面,通过朝吸入槽的较小宽度,即实际上朝纱线20的尺寸对其进行加压可限制被牵伸的粗纱37带的横向尺寸。这一作用将粗纱37的纤维集中到一起,利用内部纤维摩擦力显著增大了内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制成纱线之前对纺织纤维粗纱进行牵伸和搓条的设备,其包括牵伸装置(2),所述牵伸装置包括多对辊(30、31、11、12)和一皮带牵伸装置(3,4),所述元件设有用以使它们以规定速度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转动能够对粗纱进行渐进的预定牵伸,其特征在于:在牵伸装置(2)下游设置一搓条装置(40),用来在将粗纱送至捻纱之前对其进行搓条,所述搓条装置(40)包括有一对在粗纱输送时对其进行夹持并牵伸的面对的元件,其中下部元件包括一固定管(41),该管连接至抽吸源且设有一抽吸孔(42),该抽吸孔沿运动路径且以与每一牵伸装置一致的被牵伸粗纱(37)的运动方向设置,在固定管(41)表面且对应吸气孔(42)位置插入一由一可移动元件构成的过滤件(43),所述可移动元件在运动中以与被牵伸的粗纱(37)相同的方向运动,搓条装置中上部元件为压紧辊(45),其用于驱动所述可移动过滤件(43)并在它们中间压紧粗纱,所述辊(45)设有用于抽出粗纱(37)的转动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卡莫兹
申请(专利权)人:马尔佐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