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细纱机吸棉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477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可拆卸细纱机吸棉管装置,其具有一个横向吸棉管,带有与纱锭位置对应的纵向抽吸缝,总管垂直连接在吸棉管中心位置,具有锁定座,两个锁定元件与吸棉管两端锁定,多个与弹力过滤环数量对应的张力装置垂直于管,包含弹性铰接区段和基部,多个横向导杆间隔设置。该装置便于安装和拆卸,有利于细纱机的清洁作业和维修。(*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的细纱机吸棉管装置,用于具有多个相邻纱锭的细纱机。该细纱机的每一个纱锭位置都有一个具有加压装置的牵伸机构,用以将纺织纤维粗纱或者纺织纤维束加捻成为细纱。每一个牵伸装置通常包含三对元件,所述的元件以递增的线性速度牵伸粗纱使之变细。由牵伸装置输出的粗纱在被加捻之前经过一个设置在牵伸装置下方的吸绵管装置。每一个吸绵管装置包含一个吸绵管,该吸棉管对于多个并排设置的纱锭是公用的,并且连接到一个抽吸源;在每一个纱锭位置的粗纱经过的途径处,该吸棉管沿粗纱前进方向具有一个狭窄的抽吸缝。一个弹性纺织材料的过滤环由一个弹性材料辊带动环绕吸棉管旋转,其中,该过滤环以其宽幅覆盖吸棉管上的抽吸缝,加压机构将粗纱压在过滤环上,每一个过滤环经过管的表面的一部分及一个引导元件,引导元件具有一个弹性元件保持过滤环被张紧。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组件,用于上述类型的加压装置,其中,组成该组件的各个元件能够被容易便利的装配和拆卸,有助于该装置的装配和维护保养。本技术的一个进一步目的是促进这些元件的定期清洁,防止灰尘和纤维材料聚集,在灰尘和纤维材料大量聚集的环境中,会对细纱机的操作和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具体说,会堵塞吸棉管的吸棉口,或者阻碍可移动部件的运动。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减少或者至少不会加剧灰尘和纺织纤维在该装置中的沉积。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和以及其具有的技术效果通过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特征来实现。本技术的一个有选定并且具有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的下文中说明。在说明书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件的装配完成状态的局部视图2是图1中组件吸棉管部件的视图;图3是吸棉管的放大比例后的断面视图,是沿图2中的箭头III截取的;图4是吸棉管的放大比例后的断面视图,是沿图2中的IV-IV截取的;图5是吸棉管的放大比例后的断面视图,是沿图2中的V-V截取的;图6是沿图1中吸棉管组件的中心总管的侧视图;图7是沿图6中的通过总管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通过总管的剖视图;图9是总管的视图;图10是图1中组件的张力装置部件的一个放大视图;图11是图10中张力装置的一个视图;图12是沿图10的箭头VII截取的放大比例的侧视图;图13、图14和图15是图1的组件的一个止挡元件的前端放大视图,一个后端放大视图,和一个顶视图;图16是沿图14的XVI-XVI截取的止挡元件的一个视图。首先,参照图1,通常,细纱机包含多个并排设置的锭位,一个标号10所示的本技术的组件同时用于细纱机的多个锭位。在以下说明中参照一个实施例进行,该实施例中的本技术装置共用于八个锭位,但是,这个数字不应当视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组件10包含一个圆形截面的横管11,该横管在每一个锭位沿粗纱前进的方向的途径上都有一个狭窄的抽吸缝12,该方向定义为纵向。这里使用的术语‘纵向’和‘横向’应当参照这个方向解释,除非特别指出其具有的其他做含意。如图2、图4、图5所示,吸棉管最好使用不锈钢材料制造,其具有一个出口13,该出口扁圆形,呈横向设置,该出口设置在吸棉管的中心位置,使抽吸缝12与远端的抽吸源相连通,抽吸源在这里没有示出。抽吸管的两端部具有凹槽14(参见图2和图3),该凹槽14与出口13依照设定角度设置。参见图1,在图6至图9中,单独示出一个吸棉管组件15,其出口13与未示出的抽吸源相通,该出口13安装在吸棉管11的中间位置。吸棉管组件15的出口包含一个管状部分16,该管状部分夹在管11上,并且与之垂直,该出口总管最好使用塑料材料。出口具有一个夹紧带17,该夹紧带17围绕管11并在一个由总管凸出部分18被一个钩17a钩住,在管15上夹紧总管。总管具有一个与管11的开口13的形状相匹配的入口19,以便于其相连接。为了插入到开口13中,最好在入口19具有一个定位台阶20。套管最好在入口19和开口13之间具有密封装置,以便于提高密封性能。从图7和图9中能够看到,紧接在入口19的下游,总管15具有一对外部呈横向相反的凸出部分21,该凸出部分21与管11的外部表面一起形成一对座22,该座22用于锁定一对张力装置的端部,该部在下文中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每一个缝12被一个可移动的过滤环23的宽度方向覆盖,该过滤环23环绕管11设置。使用中,过滤环23由弹性材料辊作用环绕管11旋转,该过滤环23由纺织材料制成,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透过空气的,加压皮辊将粗纱压在过滤环23上。在现有技术中,上述加压皮辊是公知技术,在此没有详述,在此没有详述的细纱机的零部件构造,可以参见欧洲专利申请No.00125487.9,作为参考。每一个过滤环23经过管11表面的一部分和一个导杆28,该导杆28设置一个弹性元件25来保持过滤环23被张紧。本技术的每个装置具有两个张力装置26,沿管11安装在管15的两侧。参见图10和图11,每一个张力装置26包括一个压在管11上的基部27该基部贴在管外表面,并且可拆卸地锁定在其上。基部27最好具有弧形面以配合管11的圆筒形外表面。张力装置26具有多个独立的横向导杆28,一个导杆28对应一个过滤环23。导杆28横向均匀地间隔设置并且纵向从基部27凸出,并且通过相应的弹性元件29与基部27相连来张紧过滤环23。为了保持过滤环23正确地对准及覆盖住缝12,在导纱杆28三两个端部呈凸出的侧肩部28a。导杆28可以成对地由横向连接元件28b连接起来以提高导杆28的工作稳定性。参见图12,每一个张力元件29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区段31,这些区段通过弹性的铰接区域30结合,并且到基部27和导杆28,该弹性铰接区段使张力元件在纵向可弹性压缩。同时,使张力元件在细纱机工作时保持过滤环23张紧所需要的弹性。这种构造使得插入和拆卸过滤环更容易和方便,操作者用一只手向着管11按下导杆28,用另一只手安装或者拆卸过滤环。参见图12,每一个张力装置26的弧形基部27伸出三个支撑脚32,支撑在管11的三个点,提高所述装置安装时的稳定性。每一个张力装置26通过在基部27两端上的凸出部可拆卸的锁定在管11上(图10、图11)。根据张力装置是设置在总管15的右边还是左边,凸出部33a(或者33b)安装在总管的座22之一中(图6),另一个凸出部33b(或者33a)安装在相应的座34中,座34限定管的外表面和一个类似止挡件的元件36的一凹部35之间,元件36安装在管11的每一个端部。在实施例中,每一个张力装置由具有良好弹性的塑料材料模制成一体件。参见图13-图16,类似止挡件的元件36具有一个圆筒形部分37,该部分安装在管11的端部。在圆筒形部分37的外表面的一点具有一个凸出部分38,用于与管11的凹槽14连接(见图2),以便在一定角度位置锁定止挡件36,座34被大致设置在沿直径与缝12相反位置一侧。张力装置26锁定在管11上远离缝12相反的一侧,确保过滤环在缝12的区域紧密地贴在管11上滑动。在管11的远端,止挡元件36具有一个附加物39,该附加物39横向伸出,将管11两端锁定在细纱机上的一对固定元件(未示出)上,使管11和整个组件具有稳定性。附加物39最好为中空构造,以使其包住一个将管11连接到一个导体元件(未示出)的电连接器(未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拆卸细纱机吸棉管装置,其特征是: -具有一个圆截面横管,在每一个纱锭位置具有一个纵向抽吸缝; -一个横向设置的扁圆形出口,设置在吸棉管的中心位置,且,该出口包含一个管状部分,夹在管上,并且与之垂直; -出口具有一个夹紧带,该夹紧带围绕管,并且在一个由总管凸出部分被一个钩钩住; -锁定座设置在总管的两侧; -在管的两端装有锁定元件,与一对张力元件可拆卸锁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卡莫兹
申请(专利权)人:马尔佐利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