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棉抗菌纱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182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天然棉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属纺织用品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棉纱抑菌、杀菌作用稳定的问题。它包括原料处理;开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几个主要工序,改进后的原料处理工序按如下步骤进行:a.选取优质天然棉花;b.按照每吨棉花添加20~20.5公斤抗菌剂的比例选取季胺盐类高分子抗菌剂溶于水中,得到抗菌剂溶液浓度为50克/升;c.将抗菌剂液体均匀的喷洒在棉花上,在温度17~23℃、相对湿度55~60%的条件下放湿45~50小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保持天然棉织物柔软、舒适等优良特性的同时,赋予它抑菌、抗菌功能,并具有功效持久的特点。经检测,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抗菌纱抗菌值4.91,杀菌值1.72,各项物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并适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原料的制造方法,特别是以添加抗菌剂的天然棉为原料纺成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属纺织用品

技术介绍
细菌等致病微生物无处不在,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纺织品上滋生的细菌,会以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汗水、脂肪质、皮屑等为营养,迅速繁殖,不仅会使纤维制品变色、发霉、脆化降解等,而且还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异常的刺激,并诱发各种皮肤疾病,影响人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纺织行业对抗菌纤维的研究及应用非常重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问世,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迄今为止,国内外抗菌纤维及织物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多为合成纤维,其工艺过程是将抗菌剂加入到合成纤准的切粒中,高速搅拌混匀,经挤出机挤出含有抗菌剂的母粒,再与合成纤维切粒共混,经一般的合成纤维纺丝工艺制成抗菌多功能合成纤维。中国专利CN200310117108.0中提出了一种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它是在聚丙烯纤维纺成纱线后,在凹槽辊的槽底积留抗菌剂,使绕经槽底的捻纱表面直接沾染、吸收液态抗菌剂,干燥后形成细微刺状抗菌结构,将靠近的微生物予以刺穿、破坏,达到抗菌、抑菌目的。由于这类纤维本身特性的制约,其产品多用于制作运动服、滑雪衫、防寒服、风衣等秋冬季外用服装或窗帘、地毯、睡袋等,而不适宜做贴身衣物,故其抗菌性能大受影响。而特别适合做成贴身衣料的天然棉花抗菌织物则尚未形成成熟技术,其产品抗菌功能不够隐定,主要原因是抗菌处理先天不足。织物抗菌处理工艺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后处理法,即将织物成品通过后处理工序加入抗菌剂,这种方法因抗菌因子浮于织物表面,抗菌效果难以持久;另一种是将棉纱经抗菌液浸泡再行后续加工,这种方法抗菌效果优于前者,但天然棉织物的舒适柔软性能却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可保留天然棉织物特有优良性能,又具有抑菌、杀菌作用且作用持久稳定的、天然棉抗菌纱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它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开棉、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其特别之处是所述原料处理工序按如下步骤进行a.选取优质天然棉花;b.按照每吨棉花添加20-20.5公斤抗菌剂的比例选取季胺盐类高分子抗菌剂溶于水中,得到抗菌剂溶液浓度为50克/升;c.将抗菌剂液体均匀喷洒在棉花上,在温度17~23℃、相对湿度55~60%的条件下放湿45~50小时。上述天然棉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在梳棉工序中,对普梳织物品种,调整回转盖板隔距为8~9‰英寸,前固定盖板隔距在入口、中点和出口三点的数值分别为10、12、15‰英寸,后固定盖板在入口、中点和出口三点的数值分别为20、25、30‰英寸;对精梳织物品种,调整回转盖板隔距为7~8‰英寸,前固定盖板隔距在入口、中点和出口三点的数值分别为为7、8、9‰英寸;后固定盖板隔距在入口、中点和出口三点的数值分别为11、12、13‰英寸。上述天然棉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在细纱工序中,调整前区牵伸罗拉隔距17毫米-17.5,后区牵伸罗拉隔距30~32毫米,后区牵伸倍数为1.25-1.3。上述天然棉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在梳棉工序中道夫转速为34-38转/分,出条速度为120-130米/分。上述天然棉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在所述纺纱工序中,相对湿度采用55-65%,相对温度采用26~28℃。上述天然棉抗菌纱的制备方法,所述季胺盐类抗菌剂选择CTA-732。本专利技术在保持天然棉织物柔软、舒适、透气等优良特性的同时,赋予其抑菌、抗菌功能,并具有抗菌功效持久的特点,填补了天然棉纱抗菌功能性产品的空白。经检测,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抗菌纱抗菌值为4.91,杀菌值为1.72。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解决了在棉花中加入抗菌剂时容易出现棉结多、条于不匀、易缠绕罗拉等问题,使纺出的棉纱各项物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并达到批量生产的要求。采用本专利技术织成的面料特别适用于制作各种贴身衣物,它在满足保健舒适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天然棉织品的附加值,因此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十分可观。附图说明图1是梳棉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牵伸罗拉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皮辊;2.罗拉;3.锡林;4.回转盖板;4-1.回转盖板隔距;5.后固定盖板;5-2.后固定盖板隔距;6.前固定盖板;6-2.前固定盖板隔距;7.道夫。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在棉花原料中加入抗菌剂,使抗菌剂充分渗透到棉花纤维内部,不但保持了抗菌效果稳定持久,还不会对棉纤维产生破坏作用。但由于棉花中加入抗菌剂,使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抱合力增大,造成棉结多、条干不匀,而且很容易在细纱工序中出现缠结罗拉和皮辊等现象,给棉纱的正常生产带来困难。经反复试验,将梳棉、细纱等工序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在梳棉工序中针对棉结问题,选择盖板的合适隔距,依照普梳14.6tex-18.2tex或精梳7.3tex-11.6tex系列品种的不同,分别调整各盖板隔距。增加分梳作用,保证经过抗菌处理的原棉能够得到充分的开松,合理除杂,适当打击,减少棉束的产生和纤维的损伤断裂。在细纱工序中,由于抗菌纤维在抗菌处理时,纤维表面形成微小的抗菌溶点,棉纤维弹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减弱,纤维弯曲数减少长度增加。将前区隔距减小,后区放大会使罗拉钳口更有效的控制和隐定纤维,使纤维能有规律地从罗拉钳口输出,防止滑溜造成的条干不匀并减少纠缠罗拉、皮辊问题。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抗菌纱,其抑菌、杀菌性能经国家纺织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中国纺织科学院测试中心检测效果良好,各项物理指标均可达到或超过优等品要求。下面提供几个实施例主要工艺过程原料处理;开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实施例1在原料处理工序中a.选取天然棉花;b.按照每吨棉花添加20公斤抗菌剂的比例选取季胺盐类高分子抗菌剂CTA-732溶于水中,抗菌剂液体浓度为50克/升;c.将抗菌剂液体均匀的喷洒在棉花上,在温度17℃、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放湿48小时(放湿是指在棉花上喷洒抗菌剂液体后,停留一定时间,使药液其充分渗透到棉花纤维中)。在梳棉工序中普梳14.6tex品种,参看图1,道夫7的转速为38转/分,出条速度为130米/分。梳棉机锡林3与回转盖板4的隔距4-1在入口至出口之间五个点上的数值分别为为9、8、8、8、9‰英寸;前固定盖板隔距6-1在入口、中点和出口三点的数值分别为10、12、15‰英寸;后固定盖板隔距5-1在入口、中点和出口三点的数值分别为20、25、30‰英寸。(固定盖板进口小,出口大)参看图2,在细纱工序中前区牵伸罗拉隔距A为17毫米,后区牵伸罗拉隔距B为30毫米,后区牵伸倍数1.25。整个纺纱过程中相对湿度为55-60%,相对温度26~28℃。实施例2在原料处理工序中a.选取天然棉花;b.按照每吨棉花添加20.2公斤抗菌剂的比例选取季胺盐类高分子抗菌剂CTA-732溶于水中,抗菌剂液体浓度为50克/升;c.将抗菌剂液体均匀的喷洒在棉花上,在温度20℃、相对湿度55%的条件下放湿45小时。在梳棉工序中精梳11.6tex品种,参看图1,道夫7的转速为36转/分,出条速度为125米/分。梳棉机锡林3与回转盖板4的隔距4-1为8、7、7、7、8‰英寸,前固定盖板隔距6-1为7、8、9‰英寸;后固定盖板隔距5-1为11、12、13‰英寸。参看图2,在细纱工序中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然棉抗菌纱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原料处理、开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几个主要工序,其特征在于:在原料处理工序按如下步骤进行:a.选取优质天然棉花;b.按照每吨棉花添加20~20.5公斤抗菌剂的比例选取季胺盐类高分子抗菌剂溶于水中,得到抗菌剂溶液浓度为50克/升;c.将抗菌剂液体均匀的喷洒在棉花上,在温度17~23℃、相对湿度55~60%的条件下放湿45~50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胜王琨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宏润新型面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