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0636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包括外壳主体和下底壳,所述外壳主体内腔设有流道结构,所述外壳主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流道结构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下底壳贴合在外壳主体下端缘及流道结构上,所述流道结构是由外壳主体的内腔底板、位于内腔底板上的隔板结构形成的槽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在功率密集处的位置为多次绕流的蛇形回转结构,在功耗稀疏处的位置为直线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可以综合把控流体的流阻和散热,充分发挥散热功效。

Cooling water structure of vehicular char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 dissipation waterway structure of a vehicle charger, which includes a shell body and a lower bottom shell.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low channel structure. The outer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take and a water outlet. The two ends of the channel structur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and the outlet of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lower bottom shell is fitted to the body of the shell. In the lower end edge and the flow channel structure, the channel structure is a channel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inner cavity floor of the body of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baffle structure located on the inner floor of the inner cavity. The position of the channel structure is a snake shaped rotary structure with multiple flow around in the power intensive place, and the position in the place of the power sparse is a straight line. The heat dissipating waterway structure of the vehicle charger can comprehensively control the flow resistance and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fluid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ol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水路结构,尤指一种新能源汽车和混动汽车的车载充电机中所使用的冷却液冷却充电机的散热水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充电速度,而提高充电速度需要增加充电机的功率,功率提升的一大制约是功耗的增加,功能增加势必产生热量。而电子原件若得不到有效散热,轻则影响输出功率,重则引起产品失效甚至火灾。现有的充电机以风冷为主,风冷充电机噪音大、灰尘多,对整车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有较大影响,而水冷散热的使用需耗费汽车较多的能量。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可以最小的流阻带来最优的散热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人潜心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可以综合把控流体的流阻和散热,充分发挥散热功效。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中包括外壳主体和下底壳,所述外壳主体内腔设有流道结构,所述外壳主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流道结构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下底壳贴合在外壳主体下端缘及流道结构上。本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中所述流道结构是由外壳主体的内腔底板、位于内腔底板上的隔板结构形成的槽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在功率密集处的位置为多次绕流的蛇形回转结构,在功耗稀疏处的位置为直线结构。本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中所述流道结构在其凹槽的弯曲部位上分别设有引流壁。本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中所述引流壁为与所述凹槽弯曲部位形状对应的弧形壁。本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中所述流道结构的凹槽内分布有多个螺栓孔柱,所述外壳主体与下底壳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在一起,其中几个所述螺栓分别穿过多个螺栓孔柱。本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中所述下底壳的内腔外缘一圈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通过螺栓紧固在下底壳。本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中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外壳主体的同一侧壁上。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外壳主体内腔设置流道结构,使流道结构在热源集中的区域多次绕流以充分紊流,在热源偏少的区域单次直流以层流通行,综合把控流阻和散热能力,充分发挥散热功效;2、通过在流道结构的凹槽拐弯处增加引流壁,可以减少死水;3、通过在流道结构上结合螺丝孔柱的设置,该螺丝孔柱所在位置既能满足内部安装强度,又对流体起到导流分流作用,提高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不含密封圈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含密封圈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的外壳主体仰视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包括开口朝下的外壳主体1和开口朝上的下底壳2,外壳主体1的内腔设有流道结构。参考图3所示,流道结构是由外壳主体1的内腔底板3、位于内腔底板3上的隔板结构4形成的槽道结构,流道结构在功率密集处的位置为多次绕流的蛇形回转结构5,在功耗稀疏处的位置为直线结构6,本实施例位于内腔左侧的部位设置为直线结构6,位于其右侧的部位均为蛇形回转结构5。外壳主体1的前侧壁上设有进水口7和出水口8,流道结构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7和出水口8连通,即蛇形回转结构5的一端与进水口7连通,直线结构6的一端与出水口8连通。下底壳2贴合在外壳主体1的下端缘及流道结构上。流道结构在其凹槽的弯曲部位上分别设有引流壁9,引流壁9为与凹槽弯曲部位形状对应的弧形壁。流道结构的凹槽内分布有多个螺栓孔柱10,外壳主体1与下底壳2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在一起,其中几个螺栓分别穿过多个螺栓孔柱10。下底壳2的内腔外缘一圈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通过螺栓紧固在下底壳2。使用时,冷却液通过进水口7进入流道结构的蛇形回转结构5,进入直线结构6,并最终经出水口8流出。本技术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通过在外壳主体1的内腔设置流道结构,使流道结构在热源集中的区域多次绕流以充分紊流,在热源偏少的区域单次直流以层流通行,综合把控流阻和散热能力,充分发挥散热功效;通过在流道结构的凹槽拐弯处增加引流壁9,可以减少死水;通过在流道结构上结合螺丝孔柱10的设置,该螺丝孔柱10所在位置既能满足内部安装强度,又对流体起到导流分流作用,提高散热效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体和下底壳,所述外壳主体内腔设有流道结构,所述外壳主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流道结构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下底壳贴合在外壳主体下端缘及流道结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体和下底壳,所述外壳主体内腔设有流道结构,所述外壳主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流道结构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下底壳贴合在外壳主体下端缘及流道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是由外壳主体的内腔底板、位于内腔底板上的隔板结构形成的槽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在功率密集处的位置为多次绕流的蛇形回转结构,在功耗稀疏处的位置为直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机散热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在其凹槽的弯曲部位上分别设有引流壁。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诚薛圣立彭雄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奉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