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革纤维分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0148 阅读:6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皮革纤维分离机,用于向皮革边角料中分离、提取革纤维,属于真皮皮革纤维的分离、提取专用装置。它包括筒体、筒盖、进料口、边角料开松机构、纤维梳理机构、纤维泄出机构、出料口、排液口、动力机构,筒体的前端构成圆弧形;筒盖配设在筒体的前端;进料口开设在筒盖上,出料口位于筒体的后端;边角料开松机构在筒体的前端;纤维梳理机构位于边角料开松机构的后方;纤维泄出机构位于纤维梳理机构的后方;出料口对应于纤维泄出机构的后方;排液口设在筒体前端的底部;动力机构设在筒体的外部。优点:能向真皮皮革废弃边角料中分离、提取纤维,而且,设备并不复杂,操作容易,既有益于废物利用,又利于环境保护。(*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皮革纤维分离机,用于向由皮革生产厂家在生产真皮皮革制品的过程中所裁切下来的废弃的皮革边角料中分离、提取革纤维,属于真皮皮革纤维的分离、提取专用装置。
技术介绍
以猪皮、牛皮、马皮、羊皮等动物皮为原料加工出的各式真皮服饰、箱包、鞋类、皮夹、皮带等等产品历来受人类的青睐,但是,对于在前述真皮皮革产品的加工过程中所裁切下来的无法再利用的边角料的处理通常采用以下二种手段一是将其集中填埋;二是将其焚烧。填埋会对土壤带来污染,因为这种边角料是从成品皮上裁切或称裁余下来的,成品皮是从诸如浸水、浸灰、浸酸、鞣制、复鞣等的若干道工艺处理所获得,其腐烂周期极其漫长,而且即使腐烂也会对土壤土质带来危害,此外,还会损及水系环境,因为当水渗及填埋有废弃革的土壤时,对水自然带来危害性污染;焚烧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焚烧时产生的弥漫烟雾及臭味还会直接损及人体健康,还有,由于焚烧属于蔓燃,烧尽时间较长,时常会引发火灾。因此,对于目前的真皮加工皮革制品的生产厂商而言,不仅不能充分做到物尽其用,而且时常为废弃边角料的废弃处理所困扰。随着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对皮革制品生产厂商在处理废弃边角料方面的约束力愈来越受限制,环保部门对其收取的环保费用日益大化。但是,这仅仅为治表而不治本,因为,迄今为至,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基本上仍延续传统的焚烧、填埋处理。尽管人们都知道猪皮、牛皮之类的动物皮中的大量成份为纤维,不加利用而将其填埋、焚烧是件十分令人可惜的事情。因为一旦能够提得纤维,便可将所提纤维经处理后应用于纺织品,从而既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又可得以物尽其用。所以,如果一种廉价的、且结构简单的专用装置能从此类边角料中提取纤维,则不失为是一种良好之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皮革纤维分离机,它能向由采用真皮如猪皮、牛皮之类的皮革制品的生产厂家在产品加工过程所产生的皮革边角料中分离、提取纤维,而且设备简单、廉价、使用方便。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皮革纤维分离机,它包括筒体18、筒盖11、进料口、边角料开松机构、纤维梳理机构、纤维泄出机构、出料口1、排液口、动力机构,所述筒体18具有一分别用于容设边角料开松机构、纤维梳理机构、纤维泄出机构的筒腔,并且,筒体18的前端构成圆弧形;所述筒盖11配设在筒体18的前端;所述进料口开设在筒盖11上,而所述的出料口位于筒体18的后端;所述边角料开松机构包括一组刺条16和一刺滚筒24,一组刺条16间布在筒体18的前端构成圆弧形的内壁上,刺滚筒24的两端分别枢置在筒盖11和筒体18前端的筒体底壁上,刺滚筒24与动力机构构成传动连接,且与一组刺条16之间保持有足以供皮革边角料通过的间隙19;所述的纤维梳理机构位于边角料开松机构的后方,其包括梳齿辊7、梳齿筒5,梳齿辊7和梳齿筒5的两端均枢置在筒体18的两侧,两者相互配合,且均与动力机构形成传动连接;所述的纤维泄出机构位于纤维梳理机构的后方,它包括泼辊4、泼片3,泼辊4枢置在筒体18的两侧,与动力机构构成传动连接,泼片3间布在泼辊4的辊体上;所述出料口1对应于纤维泄出机构的后方;所述的排液口设在筒体18前端的底部;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机22、33、36、38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传动带20、31、37、41以及第一、第二减速器35、39,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机22、33、36、38分别设置在筒体18的外侧,第一、第二减速器35、39分别与第三、第四电机36、38配接,第一电机22由第一传动带20与所述的刺滚筒24传动连接,第二电机33由第二传动带31与所述的梳齿辊7传动连接,第一、第二减速器35、39分别由第三、第四传动带37、41分别与所述的梳齿筒5、泼辊4传动连接。本技术所述的进料口为一直接开设在筒盖11上的一个与筒体18的筒腔相通的通孔,通孔上配以一个孔盖。本技术所述的进料口为一延设在筒盖11上的一个与筒体18的筒腔相通的进料斗9。本技术所述的边角料开松机构的一组刺条16纵向地间布在筒体18的前端构成圆弧形的内壁上,各刺条16上通体地间布有钉子15。本技术所述的刺滚筒24纵向地枢置于筒体18的前端所构成的圆弧形筒腔区域,刺滚筒24与各刺条16之间所保持的足以供皮革边角料通过的间隙19为10-25cm。本技术所述的梳刺辊7、梳齿筒5均呈水平状态地枢置于边角料开松机构后方的筒体18的两侧壁体上,其中,梳刺辊7对应于梳齿筒5的偏上方,梳刺辊7上的第二梳刺14与梳齿筒5上的第三梳齿6相配合。本技术所述的泼辊4呈水平状态地枢置于纤维梳理机构后方的筒体18的两侧壁体上,并且泼辊4对应于梳齿筒5的偏下方,与所述的梳刺辊7形成对角设置关系。本技术所述的排液口为一直接开设在筒体18前端底部的一个通孔,通孔上配以孔塞。本技术所述的排液口为一延接在筒体18前端底部的与筒腔相通的排污阀26。本技术能向真皮皮革制品生产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边角料中分离、提取纤维,而且,设备并不复杂,操作容易,既有益于废物利用,又利于环境保护。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皮革纤维分离机的整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敬请参照附图,给出了一个筒体18,该筒体18犹如一个船形,更具体地讲整体上接近于一个马蹄形,其前端加工成近似于半圆形,在该半圆形的部位上配以一个得以保障与所述半圆形的筒体前端实现良好盖配的筒盖11,筒盖11由螺钉12与筒体18的前端螺固。进料口的位置之所以选择于筒盖11上,是因为它能更好地对应于纤维开松机构,进料口既可以直接地在筒盖11上开设成一个通孔,再配以一个孔盖;也可以采用图示的进料斗9的方式,申请人认为择进料斗9的方式无论是对于投料,还是防止筒腔内的水的甩出都是有利的。作为边角料开松机构,安排在筒体18前端所构成为圆弧形的筒腔区域,该机构的一组刺条16最好垂直地间布在筒体18前端的筒壁上,当然垂直设置仅仅是申请人通过实践证明所得出的较为优选的选择方式。如果刻意地将一组刺条16略带微渺的倾斜设置,虽然是可选的,但效果往往会逊色;还有,若是将一组刺条16呈半圆环状自上而下地间布在筒体18的前端内壁,其使用效果同样欠缺于垂直设置,因为刺滚筒24是纵向设置的。因此申请人认为,即使对刺条16的布置方式略以改变,也不应当认为这种改变有脱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考虑到对刺条16的安装、更换上的方便性,对每根刺条16配以相应的刺条座17,先将刺条座17用固定螺钉27或类似方式与筒体18前端的内壁固定,并且对每个刺条座17赋予一相应的供刺条16插拔的插槽,这样刺条16便能以插拔方式安装/卸离于刺条座17上。因为经过使用,刺条16上钉子15不免遇损,无论是对刺条16的修缮补充钉子15,还是更换都是比较方便的。刺条16上的钉子15最好采用金属材质,各钉子15之间也彼此有一定的间隔,在整体上形同一个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梳子。刺滚筒24的表面通体地密布有基本成规则排列的一道道第二齿圈30,刺滚筒24的滚筒轴25的上端枢置于设在筒盖11上的轴座13上,并且在其贯过轴座13的端部装置小皮带轮10,藉由第一传动带20套置其上而构成与动力机构的第一电机22的大皮带轮21的传动连接。滚筒轴25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革纤维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体(18)、筒盖(11)、进料口、边角料开松机构、纤维梳理机构、纤维泄出机构、出料口(1)、排液口、动力机构,所述筒体(18)具有一分别用于容设边角料开松机构、纤维梳理机构、纤维泄出机构的筒腔,并且,筒体(18)的前端构成圆弧形;所述筒盖(11)配设在筒体(18)的前端;所述进料口开设在筒盖(11)上,而所述的出料口位于筒体(18)的后端;所述边角料开松机构包括一组刺条(16)和一刺滚筒(24),一组刺条(16)间布在筒体(18)的前端构成圆弧形的内壁上,刺滚筒(24)的两端分别枢置在筒盖(11)和筒体(18)前端的筒体底壁上,刺滚筒(24)与动力机构构成传动连接,且与一组刺条(16)之间保持有足以供皮革边角料通过的间隙(19);所述的纤维梳理机构位于边角料开松机构的后方,其包括梳齿辊(7)、梳齿筒(5),梳齿辊(7)和梳齿筒(5)的两端均枢置在筒体(18)的两侧,两者相互配合,且均与动力机构形成传动连接;所述的纤维泄出机构位于纤维梳理机构的后方,它包括泼辊(4)、泼片(3),泼辊(4)枢置在筒体(18)的两侧,与动力机构构成传动连接,泼片(3)间布在泼辊(4)的辊体上;所述出料口(1)对应于纤维泄出机构的后方;所述的排液口设在筒体(18)前端的底部;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机(22)、(33)、(36)、(38)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传动带(20)、(31)、(37)、(41)以及第一、第二减速器(35)、(39),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机(22)、(33)、(36)、(38)分别设置在筒体(18)的外侧,第一、第二减速器(35)、(39)分别与第三、第四电机(36)、(38)配接,第一电机(22)由第一传动带(20)与所述的刺滚筒(24)传动连接,第二电机(33)由第二传动带(31)与所述的梳齿辊(7)传动连接,第一、第二减速器(35)、(39)分别由第三、第四传动带(37)、(41)分别与所述的梳齿筒(5)、泼辊(4)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惠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新力无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