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组件及纤维网牵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952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牵伸纤维织物的牵伸组件,所述牵伸组件包括:上、下后皮圈环带,它们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面布置成将梳织物纤维抓持在其间,并随着后皮圈的移动而将梳织物纤维从后部入口输送到后夹持点;上、下前皮圈环带,它们分别具有第三和第四支撑面,所述第三和第四支撑面布置成将梳织物纤维抓持在其间,并随着前皮圈的移动而将梳织物纤维从前夹持点输送到出口;所述前夹持点和后夹持点相邻且布置成前夹持点接收离开后夹持点的梳织物纤维;其中,每个皮圈环带在靠近夹持点处为楔形,并且位于夹持点每侧的皮圈环带的分支朝向夹持点会聚且在所述分支之间成锐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牵伸组件及牵伸方法。更具体地,但非排他性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两对牵伸皮圈(drafting aprons)的牵伸组件,所述牵伸皮圈对之间隔开一定间隙,并且布置成在织物中的穿越间隙的纤维上产生牵伸力;每个牵伸皮圈在靠近夹持点处大致为楔形。
技术介绍
公知的是,通过辊(罗拉)的牵伸作用来牵拉棉条、粗纱或纱条。牵伸组件包括前、后辊对。前辊对比后辊对转动得更快,从而在棉条或者纱条的纤维上产生牵伸力。这种组件适用于牵伸棉条、粗纱或者纱条,因为棉条、粗纱或纱条足够粗或者被直接捻合,因此几乎不存在纤维缠绕在前辊周围的问题。牵伸梳织物(card web)也是公知的。梳织物中纤维的密实化程度比较低,需要更大的辊来防止缠绕。梳织物中的纤维也不对齐。已经发现,通过在织物状态或者至少在开松状态时与棉条相比的相对小的牵伸来牵伸梳织物中的纤维,接下来执行制造用于精梳机的棉条包(sliver package)的标准工序,上述过程具有更好地制备棉条包的有利效果,因为这导致精梳机产生的落棉减少。并且,很明显,梳织物的这种牵伸导致纱线的质量总体上更高。似乎这种织物牵伸的过程不仅部分地或者在某种情形下完全地去除了纤维弯钩而且重新布置纤维,使得随后的牵伸更有效地去除保留在材料中的纤维弯钩。为了这种牵伸是有利的,必要的是,使含有短纤维的纤维尽可能地处于有效控制的同时开始牵伸。为了避免有疑惑,应该声明的是,这里涉及的长纤维和短纤维不是指纤维固有的长度而是指纤维沿着织物的长度的伸长。例如,本身较长的纤维可能打圈或者自身捻在一起,或者可能向织物的长度方向倾斜。在这种情形下,本身较长的纤维可能归类为短纤维。用于牵伸梳织物的组件限于牵伸精纺型的长纤维,因为这种纤维允许使用相对大的辊,相对大的辊在牵伸中防止纤维缠绕辊的同时可以充分地控制纤维。由于纤维缠绕的这一问题,所以不能简单地减小辊的直径而在更短的棉型纤维的梳织物牵伸中提供充分的控制。因此,现有的牵伸组件不适合牵伸棉型梳织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试图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牵伸纤维织物(fibre web)的牵伸组件,该牵伸组件包括上、下后皮圈环带,它们分别具有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面布置成将梳织物纤维抓持在其间,并随着后皮圈的移动而将梳织物纤维从后部入口输送到后夹持点;上、下前皮圈环带,它们分别具有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所述第三和第四支撑面布置成将梳织物纤维抓持在其间,并随着前皮圈的移动而将梳织物纤维从前夹持点输送到出口;所述前夹持点和后夹持点相邻且布置成前夹持点接收离开后夹持点的梳织物纤维;其特征在于,每个皮圈环带在靠近夹持点处为楔形,并且位于夹持点每侧的皮圈环带的分支朝向夹持点会聚且在所述分支之间成锐角。靠近夹持点的皮圈的楔形特性使得可以牵伸棉型梳织物,因此大大地改进了经过牵伸的织物的性能。优选的是,位于夹持点相应侧的至少一个皮圈环带的分支基本上是平面的。优选的是,牵伸组件还包括用于使皮圈移动的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适合于使前皮圈比后皮圈移动得更快,从而在织物中由前夹持点和后夹持点抓持的纤维上产生牵伸力。至少一个皮圈可以包括限定出支撑面的平面部分。皮圈可以是尼龙、聚氯乙烯(PVC)或者橡胶,优选增强橡胶。皮圈可以是复合材料。皮圈可以是聚氨酯。优选的是,牵伸组件包括上、下后夹持辊,它们布置成将上、下后皮圈夹持在其间以形成后夹持点。作为选择,牵伸组件可以包括上、下后夹持杆,它们布置成将上、下后皮圈夹持在其间以形成后夹持点。牵伸组件还可以包括上、下前夹持辊,它们布置成将上、下前皮圈夹持在其间以形成前夹持点。作为选择,牵伸组件可以包括上、下前夹持杆,它们布置成将上、下前皮圈夹持在其间以形成前夹持点。驱动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辊,其推抵皮圈,并且适合于在该驱动辊旋转时移动皮圈。该驱动辊可以设置在皮圈内。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梳棉组件(cardingassembly),包括 至少一个用于形成纤维织物的梳棉辊;以及用于牵伸纤维织物的牵伸组件,该牵伸组件包括上、下后皮圈环带,它们分别具有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面布置成将纤维织物抓持在其间,并随着后皮圈的移动而将纤维织物从后部入口输送到后夹持点;上、下前皮圈环带,它们分别具有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所述第三和第四支撑面布置成将纤维织物抓持在其间,并随着前皮圈的移动而将纤维织物从前夹持点输送到出口;所述前夹持点和后夹持点相邻且布置成前夹持点接收离开后夹持点的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每个皮圈环带在靠近夹持点处为楔形,并且位于夹持点每侧的皮圈环带的分支朝向夹持点会聚且在所述分支之间成锐角。梳棉组件还可以包括密实化装置(consolidating means),其用于在织物由牵伸组件接收之前部分地减小织物的宽度。梳棉组件还可以包括附加密实化装置,其用于接收来自牵伸组件的经过牵伸的织物且进一步将其宽度减小至成为棉条。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牵伸纤维织物的方法,包括步骤(a)提供牵伸组件,该牵伸组件包括上、下后皮圈环带,它们分别具有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面布置成将纤维织物抓持在其间,并随着后皮圈的移动而将纤维织物从后部入口输送到后夹持点; 上、下前皮圈环带,它们分别具有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所述第三和第四支撑面布置成将纤维织物抓持在其间,并随着前皮圈的移动而将纤维织物从前夹持点输送到出口;所述前夹持点和后夹持点相邻且布置成前夹持点接收离开后夹持点的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每个皮圈环带在靠近夹持点处为楔形,并且位于夹持点每侧的皮圈环带的分支朝向夹持点会聚且在所述分支之间成锐角;以及(b)将纤维织物提供给所述牵伸组件以便牵伸。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仅仅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和图2以示意图的方式示出用于牵伸棉条、粗纱或纱条的牵伸组件;图3和图4用剖视图示出其它公知的牵伸组件;图5用剖视图示出其它公知的牵伸组件;图6用剖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牵伸组件;和图7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梳棉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公知的是,一些不同类型的机器可以用于将棉型和精纺型纤维加工成纱线。通常,这些机器提供如下步骤(1)开棉、清棉以及使纤维变细而成为小的毛束;(2)“梳理(carding)”纤维以使其开松或独立,这个过程将在输出端密实化的纤维织物(纤维网)变成称为棉条(sliver)的类似于绳子的形式;以及(3)通过一系列的机器使无序的粗梳纤维对齐并逐渐减小棉条的细度或线性密度,直到在最后的“纺纱”机中形成一股纤维,通过捻合将该股纤维密实化成纱线。短纤维不能用于制造高质量的纱线。因此纱线要经过精梳来去除这些短纤维。精梳发生在梳棉之后但是在纺纱之前。在纤维可以进行精梳处理之前需要将纤维对齐。这一工作通过牵伸来完成。图1和图2以示意图的方式示出公知的辊牵伸组件(1)。图1所示的牵伸组件(1)包括一对前辊(2)和一对后辊(3)。前辊(2)布置成比后辊(3)转动得更快,因此随着纤维(4)在两对辊(2,3)之间移动而在纤维(4)上产生牵伸力。图2所示的组件(1)包括一对用于更好地控制纤维的后皮圈(5,6)。通常对棉条和粗纱或者偶尔对梳织物执行辊牵伸。公知的是,使生条或织物中的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牵伸纤维织物的牵伸组件,所述牵伸组件包括:上、下后皮圈环带,它们分别具有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面布置成将梳织物纤维抓持在其间,并随着后皮圈的移动而将梳织物纤维从后部入口输送到后夹持点;上、下前皮圈环带,它们分别具有第三支撑面和第四支撑面,所述第三和第四支撑面布置成将梳织物纤维抓持在其间,并随着前皮圈的移动而将梳织物纤维从前夹持点输送到出口;所述前夹持点和后夹持点相邻且布置成前夹持点接收离开后夹持点的梳织物纤维;其特征在于,每个皮圈环带在靠近夹持点处为楔形,并且位于夹持点每侧的皮圈环带的分支朝向夹持点会聚且在所述分支之间成锐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切里安伊尔佩
申请(专利权)人:超级纺织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N[印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