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用的过滤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9246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用的过滤吸附装置,包括外壳、电机、齿轮箱、滚刷、转轴、第一过滤网、滑槽、第一吸附室、第一吸附层、U形管、第二吸附室、第二吸附层、第一水泵、接线柜、第二水泵、水箱、第二过滤网和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吸附室、第二吸附室的双层式吸附使净化效果更好,硅藻土层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性能,可强力吸附污水中的甲醛、苯、氨等有害物质,对污水进一步的净化,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之间设置多个U形管,便于对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沉积,滚刷的使用便于自动清理装置中的第一过滤网,且第一过滤网与转轴转动连接,减小装置中颗粒物的堆积,提高了净化效率。

A filter adsorption device for water pollu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lter adsorption device for water pollution, including a shell, a motor, a gear box, a roll brush, a rotating shaft, a first filter net, a slide groove, a first adsorption chamber, a first adsorption layer, a U tube, a second adsorption chamber, a second adsorption layer, a first pump, a wiring cabinet, a second pump, a water tank, second over the other. Filter and water intak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first adsorption chamber of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double adsorption of the second adsorption chamber make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better. The diatom soil layer has strong adsorption and ion exchange properties, and can strongly adsorb harmful substances such as formaldehyde, benzene and ammonia in sewage, further purify sewage and first adsorb the sewage. A number of U shaped tube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layer and the second adsorption layer to facilitate the deposition of particles in the water. The use of the roll brush is easy to automatically clean the first filter net in the device, and the first filter network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to re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particles in the devic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ur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用的过滤吸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吸附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用的过滤吸附装置,属于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机械设备对环境的治理尤为重要,如过滤吸附装置采用物理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主要包括过滤和吸附过程。然而传统的水体污染用的过滤吸附装置,操作复杂,对污水净化程度低,且设备中的过滤网在清理过程中还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用的过滤吸附装置,使用该装置净化效率高,且能快速分离固定垃圾,设备清理方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用的过滤吸附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侧壁设有电机,且所述电机固定于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与所述外壳的内部的滚刷及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滚刷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滚刷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的转轴,且所述转轴的外壁缠绕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底端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贯穿于所述外壳,且所述滑槽的底端设有所述第一吸附室;所述第一吸附室的内部填充有第一吸附层,且所述第一吸附室的侧壁连接U形管;所述第一吸附室与第二吸附室通过所述U形管连通,且所述第二吸附室填充有第二吸附层;所述第二吸附层顶端的所述外壳设有第一水泵,且所述第一水泵与安装于所述外壳的接线柜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柜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柜电性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侧壁的第二水泵,且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外壳导通;所述第二水泵连接于所述外壳侧壁的水箱,且所述水箱与第二过滤网卡合;所述滚刷的顶端的所述外壳设有进水口。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净化污水,所述第二吸附层包括第二蓬松棉层、第二活性炭吸附层、硅藻土层及硅胶层,所述第二吸附室填充有所述第二蓬松棉层,所述第二蓬松棉层的顶端填充有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层的顶端填充所述硅藻土层,所述硅藻土层的顶端填充所述硅胶层。优选的,为了有效的对污水进行吸附,所述第一吸附层包括第一蓬松棉层和第一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第一蓬松棉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吸附室,所述第一蓬松棉层的顶端填充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层。优选的,为了便于固体废削排处,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相切,且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夹角大于30°。优选的,为了实现自动清理所述滚刷,所述滚刷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滤网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优选的,为了对污水进行沉淀,所述U形管设有多个,所述U形管均匀安装与所述第一吸附室与所述第二吸附室之间。优选的,为了使结构更加合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优选的,为了使净化效果更好,所述第一吸附层的顶面比所述第二吸附层的顶面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第一吸附室、第二吸附室的双层式吸附使净化效果更好,第二吸附层包括活性炭吸附层、硅藻土层、蓬松棉层、硅胶层,硅藻土层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性能,可强力吸附污水中的甲醛、苯、氨等有害物质,从而实现对第一吸附层吸附后的污水进一步的净化,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之间设置多个U形管,便于对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沉积,滚刷的使用便于自动清理装置中的第一过滤网,且第一过滤网与转轴转动连接,减小装置中颗粒物的堆积,提高了净化效率,第二过滤网与水箱卡合,便于拆卸和安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接线柜,2、电机,3、外壳,4、第一水泵,5、齿轮箱,6、第二水泵,7、进水口,8、滑槽,9、第二过滤网,10、水箱,11、第二吸附室,12、第二吸附层,121、第二蓬松棉层,122、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23、硅藻土层,124、硅胶层,13、第一吸附层,131、第一蓬松棉层,132、第一活性炭吸附层,14、滚刷,15、第一过滤网,16、转轴,17、第一吸附室,18、U形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用的过滤吸附装置,包括外壳3,所述外壳3的侧壁设有电机2,且所述电机2固定于齿轮箱5;所述齿轮箱5与所述外壳3的内部的滚刷14及转轴16转动连接,且所述滚刷14与所述外壳3转动连接;所述滚刷14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外壳3转动连接的转轴16,且所述转轴16的外壁缠绕有第一过滤网15;所述第一过滤网15的底端安装有滑槽8,所述滑槽8贯穿于所述外壳3,且所述滑槽8的底端设有所述第一吸附室17;所述第一吸附室17的内部填充有第一吸附层13,且所述第一吸附室17的侧壁连接U形管18;所述第一吸附室17与第二吸附室11通过所述U形管18连通,且所述第二吸附室11填充有第二吸附层12;所述第二吸附层12顶端的所述外壳3设有第一水泵4,且所述第一水泵4与安装于所述外壳3的接线柜1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柜1与所述电机2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柜1电性连接于所述外壳3的侧壁的第二水泵6,且所述第二水泵6与所述外壳3导通;所述第二水泵6连接于所述外壳3侧壁的水箱10,且所述水箱10与第二过滤网9卡合;所述滚刷14的顶端的所述外壳3设有进水口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二吸附层12包括第二蓬松棉层121、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22、硅藻土层123及硅胶层124,所述第二吸附室11填充有所述第二蓬松棉层121,所述第二蓬松棉层121的顶端填充有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22,所述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22的顶端填充所述硅藻土层123,所述硅藻土层123的顶端填充所述硅胶层1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吸附层13包括第一蓬松棉层131和第一活性炭吸附层132,所述第一蓬松棉层131填充于所述第一吸附室17,所述第一蓬松棉层131的顶端填充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层1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滑槽8与所述第一过滤网15相切,且所述滑槽8与所述第一过滤网15的夹角大于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滚刷14与所述第一过滤网15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滤网15通过所述转轴16与所述外壳3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U形管18设有多个,所述U形管18均匀安装与所述第一吸附室17与所述第二吸附室11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进水口7与所述第一过滤网15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吸附层13的顶面比所述第二吸附层12的顶面高。本技术在使用时,污水从进水口7流入外壳3的内部,电机2带动第一过滤网15转动,第一过滤网15对污水中颗粒物杂质进行筛选,杂质从滑槽8进入水箱10的第二过滤网9进一步的净化,水箱10的污水从第二水泵6吸至外壳3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用的过滤吸附装置,包括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侧壁设有电机(2),且所述电机(2)固定于齿轮箱(5);所述齿轮箱(5)与所述外壳(3)的内部的滚刷(14)及转轴(16)转动连接,且所述滚刷(14)与所述外壳(3)转动连接;所述滚刷(14)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外壳(3)转动连接的转轴(16),且所述转轴(16)的外壁缠绕有第一过滤网(15);所述第一过滤网(15)的底端安装有滑槽(8);所述滑槽(8)贯穿于所述外壳(3),且所述滑槽(8)的底端设有第一吸附室(17);所述第一吸附室(17)的内部填充有第一吸附层(13),且所述第一吸附室(17)的侧壁连接U形管(18);所述第一吸附室(17)与第二吸附室(11)通过所述U形管(18)连通,且所述第二吸附室(11)填充有第二吸附层(12);所述第二吸附层(12)顶端的所述外壳(3)设有第一水泵(4),且所述第一水泵(4)与安装于所述外壳(3)的接线柜(1)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柜(1)与所述电机(2)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柜(1)电性连接于所述外壳(3)的侧壁的第二水泵(6),且所述第二水泵(6)与所述外壳(3)导通;所述第二水泵(6)连接于所述外壳(3)侧壁的水箱(10),且所述水箱(10)与第二过滤网(9)卡合;所述滚刷(14)的顶端的所述外壳(3)设有进水口(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用的过滤吸附装置,包括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侧壁设有电机(2),且所述电机(2)固定于齿轮箱(5);所述齿轮箱(5)与所述外壳(3)的内部的滚刷(14)及转轴(16)转动连接,且所述滚刷(14)与所述外壳(3)转动连接;所述滚刷(14)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外壳(3)转动连接的转轴(16),且所述转轴(16)的外壁缠绕有第一过滤网(15);所述第一过滤网(15)的底端安装有滑槽(8);所述滑槽(8)贯穿于所述外壳(3),且所述滑槽(8)的底端设有第一吸附室(17);所述第一吸附室(17)的内部填充有第一吸附层(13),且所述第一吸附室(17)的侧壁连接U形管(18);所述第一吸附室(17)与第二吸附室(11)通过所述U形管(18)连通,且所述第二吸附室(11)填充有第二吸附层(12);所述第二吸附层(12)顶端的所述外壳(3)设有第一水泵(4),且所述第一水泵(4)与安装于所述外壳(3)的接线柜(1)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柜(1)与所述电机(2)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柜(1)电性连接于所述外壳(3)的侧壁的第二水泵(6),且所述第二水泵(6)与所述外壳(3)导通;所述第二水泵(6)连接于所述外壳(3)侧壁的水箱(10),且所述水箱(10)与第二过滤网(9)卡合;所述滚刷(14)的顶端的所述外壳(3)设有进水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体污染用的过滤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层(12)包括第二蓬松棉层(121)、第二活性炭吸附层(122)、硅藻土层(123)及硅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乾鑫杨远祥朱雪梅程章杨占彪徐小逊鲜骏仁邵继荣王应军刘沛霖邓乔予盛玉章胡建成李晓莉邹佳豫胡林容王雨捷陈旭晖陈浩然罗帅蔡朋辰李忠海黄皓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