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带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2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扣,具有凸构件(A)和凹构件(B)。凸构件包括:基部(10);一对脚部(20);设置在各脚部顶端部上的卡合部(30)。凹构件(B)包括:插入口(41);使从插入口插入的脚部顶端向相互接近方向弹性变形的导向部(50);以及形成在导向部里部两侧的一对被卡合部(60)。各被卡合部由凹部(61)形成,该凹部(61)使各卡合部向相互分离方向位移,并具有在分离方向里部与各卡合部抵接的抵接壁(61D)。各抵接壁形成为随着趋向凸构件(A)的反插入方向而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凸构件和凹构件的带扣,尤其是涉及用于将一根绳带状构件的两端或两 根绳带状构件彼此连接、分开的带扣。
技术介绍
作为将一根绳带状构件的两端或两根绳带状构件彼此进行连接、分开的手段,已知有文 献l (实用新案登录第2594412号公报)所公开的带扣。这种带扣具有安装在相互连接的构件的一方上的插入体和安装在另一方上的带扣本体。 插入体具有插入带扣本体的一对脚部和设置在这一对脚部顶端的卡合部。在带扣本体上,设 置有插入脚部的收容部和与脚部的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插入体的卡合部和带扣本体的被卡合部在具有同一倾斜面的卡合面上卡合。艮P,如图12A, 12B所示,在插入体110的卡合部111上,在插入体110的插入方向后端面 形成有随着从外侧到内侧而向插入方向倾斜的卡合面112。在带扣本体120的被卡合部121上, 在插入体110的插入方向顶端面形成有随着从外侧到内侧而向插入方向倾斜的被卡合面122。因此,把插入体U0插入到带扣本体120时,脚部113的卡合部111与被卡合部121抵接,使 脚部113向内侧弹性变形(参照图12A的状态)。把插入体110进一步插入带扣本体120, 一旦卡 合部111超越被卡合部121,脚部113即向外侧弹性复位,卡合面112与被卡合面122卡合(参照 图12B的状态)。由此,插入体110被带扣本体120卡合。上述文献1所公开的带扣在图12B的状态时,如果对插入体110和带扣本体120施加拉力, 即施加与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的力,则卡合面112和被卡合面122成倾斜面,虽然可以提高插入 体110和带扣本体120的卡合强度,但在插入体10被带扣本体120卡合的状态下,插入体110和 带扣本体120之间产生松动。即,为了让卡合部1U和被卡合部121卡合,需要将插入体110插入到卡合部111越过被卡 合部121的位置。此后, 一旦卡合部111越过被卡合部121,脚部113即向外侧弹性复位,且在 插入体110稍稍向反插入方向返回的位置,卡合面112和被卡合面122卡合,因此与卡合面112和被卡合面122的倾斜量相当的插入方向寸法L是插入体110和带扣本体120之间生成松动的原 因。若产生这种松动,常发生冲击声,损害高级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防止凸构件和凹构件之间松动的带扣。本专利技术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具有凸构件、可插入卡合该凸构件的凹构件,所述凸构件 包括基部; 一对脚部,其从该基部突出形成;以及卡合部,其设置在各脚部的顶端部上、 可与所述凹构件卡合,所述凹构件包括插入口,所述凸构件的一对脚部插入该插入口;导 向部,该导向部使从该插入口插入的所述一对脚部朝其顶端部相互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以 及一对被卡合部,在所述凸构件插入到所定位置时,所述一对被卡合部使所述一对脚部朝其 顶端部相互分离的方向位移,并与所述各卡合部卡合,所述各被卡合部具有在所述脚部分离 方向上相对配置、且与所述各卡合部抵接的抵接壁,所述各抵接壁形成为随着趋向所述凸构 件的反插入方向而向相互接近方向延伸的壁面。在此,要将各抵接壁形成为随着趋向凸构件的反插入方向而向相互接近方向延伸的壁面, 例如可由倾斜面(锥面)或圆弧面等来形成。采用这种结构的话,从凹构件的插入口插入凸构件的一对脚部时,通过导向部使一对脚 部朝其顶端部相互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不久,凸构件插入到规定位置时,利用一对脚部的 弹性恢复力使各卡合部向相互分离方向位移,并与该分离方向相对配置的抵接壁抵接。这时,因为各抵接壁形成为随着趋向所述凸构件反插入方向而向相互接近方向延伸的壁 面,故例如与卡合部抵接的被卡合部的抵接壁形成为倾斜面等,所以可以使卡合部与被卡合 部可靠地接触。因此,卡合部和被卡合部之间不会产生间隙,可以防止由间隙引起的松动。而且,各卡合部以受到各脚部弹性恢复力的相互分离方向的推压的状态与各抵接壁抵接, 各抵接壁形成为随着趋向所述凸构件反插入方向而向相互接近方向延伸的壁面,因此凸构件 插入方向以及与凸构件插入方向正交且一对脚部弹性变形的方向也不会产生间隙。因而,可 以防止这两个方向的松动。另外,各卡合部以受到向相互分离方向的推压的状态与各抵接面抵接,即各卡合部与随 着趋向凸构件的反插入方向而向相互接近方向延伸的壁面抵接。因此可以赋予凸构件的拉拔 方向上的阻力,也可以维持凸构件和凹构件之间的卡合力。本专利技术的带扣中,与所述各抵接壁抵接的所述卡合部的抵接部,最好形成为随着趋向所 述凸构件的反插入方向而向相互接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各抵接壁的壁面大体一致的壁面。采用该结构,与各抵接壁抵接的卡合部的抵接部也形成为与各抵接壁壁面大体一致的壁 面,因此被卡合部的抵接壁和卡合部的抵接部可以进行面接触,从而可以更好地维持凸构件 的拉拔方向上的阻力。因此可以维持较大的凸构件和凹构件之间的卡合力。本专利技术的带扣中,所述各被卡合部最好具有与所述抵接壁的插入口侧端连续形成并与所 述凸构件的插入方向大致正交的被卡止壁;所述各卡合部最好具有与所述抵接部的所述基部 侧端连续形成、并与所述凸构件的插入方向大致正交且卡止于所述被卡止壁的卡止壁。采用该结构,在凸构件和凹构件卡合的状态下,拉拔方向的力作用于凸构件和凹构件之 间的话,卡合部的抵接部沿着被卡合部的抵接壁的倾斜面移动,卡合部的卡止壁卡止于被卡 止部的被卡止壁。由于该卡合部的卡止壁和被卡止部的被卡止壁形成为与凸构件的插入方向大致正交的 壁,因此可以通过这些卡止壁和被卡止壁而可靠地接受作用于凸构件和凹构件之间的拉拔方 向的力。因此,凸构件和凹构件可以成为对于作用于凸构件和凹构件之间的拉拔方向的力也 不简单脱离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带扣中,最好在所述凸构件的所述基部设有突合部,与突出形成有所述脚部的 两侧部相比所述突合部的中央部向所述脚部的突出方向突出。所述凹构件最好在所述插入口 侧设有与所述凸构件的突合部紧贴的突合部。采用该结构,将凸构件插入凹构件时,凸构件的突合部与凹构件的突合部紧贴,因此外 观上给人简洁的印象,还可以更好地防止松动的产生。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具有凸构件和凹构件,所述凸构件包括基部;一 对脚部,其从该基部突出形成;卡合部,其设置在各脚部的顶端部上、可与所述凹构件卡合; 以及具有弹性的连接带,其连接在所述一对脚部的内侧面之间,所述凹构件包括插入口, 其可插入所述凸构件的一对脚部;以及一对被卡合部,其在从所述插入口插入的所述一对脚 部插入到所定位置时与所述卡合部卡合,所述基部由内部设有绳带安装孔的框架构成,该框 架中设有脚部的框材的中央部比两端部更向所述脚部的突出方向突出,所述连接带的中央部 向接近于所述框材的方向弯曲成凸状。在本专利技术的带扣中,较理想的是,所述框材作为与所述凹构件突合的突合部而形成,所 述突合部形成为所述框材(12A)的中央部比两端部更向所述脚部(20)的突出方向突出的V 字状。在本专利技术的带扣中,较理想的是,所述连接带形成为中央部向接近于所述框材的方向弯 曲成凸状的倒U字状。以往的带扣中,存在着如下问题凸构件由内部具有绳带安装孔的基部和从该基部凸出 形成的一对脚部来构成时,绳带安装孔的开口比较小,绳带状构件不容易插入绳带安装孔内。 另外,对一对脚部施加向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扣,其特征在于,具有凸构件(A)和凹构件(B), 所述凸构件(A)包括:基部(10);一对脚部(20),其从该基部(10)突出形成;以及卡合部(30),其设置在各脚部(20)的顶端部上,可与所述凹构件(B)卡合, 所述凹构件(B)包括:插入口(41),所述凸构件(A)的一对脚部(20)可插入该插入口(41);导向部(50),该导向部(50)使从该插入口(41)插入的所述一对脚部(20)朝其顶端部相互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以及一对被卡合部(60),在所述凸构件(A)插入到所定位置时,所述一对被卡合部(60)使所述一对脚部(20)朝其顶端部相互分离的方向位移,并与所述各卡合部(30)卡合, 所述各被卡合部(60)具有在所述脚部的所述分离方向上相对配置并与所述各卡合部(30)抵接的抵接壁(61D), 所述各抵接壁(61D)形成为随着趋向所述凸构件(A)的反插入方向而向相互接近方向延伸的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原亮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