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扣。其中,雄构件(A)具有主体部(10)、一对卡合构件(30)和一对弹性构件(50)。主体部具有带安装部(11)和基部(21),基部具有容纳卡合构件一部分的容纳部(25A、25B)、使卡合构件露出的开口(27)。卡合构件可向基部的容纳部的内外方向移动地被容纳,且具有可与雌构件卡合的卡合部(33)。弹性构件容纳到容纳部内,对卡合构件朝向容纳部的外侧施力,且弹性构件具有与基部的开口周缘卡定的防脱部(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一 种具备雄构件和雌构件的带扣。详细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分开带的至少一端、或者2根带彼此之间的带扣。
技术介绍
金属制带扣具有重量感,表面看来给人非常结实的印象, 并且也感觉很高级。因此,为了给皮包等带来附加价值,期望 一种金属制的带扣。作为对应这样的期望的带扣,公知有公开于文献l (韩国 公开技术97—26659号公报)中的带扣。该带扣由雄构件 和雌构件构成。雄构件由下述构件构成在底板上突出设置了 卡合销的主体部,可向相互接近、远离的方向移动地设置于该 主体部两侧、并且具有与卡合销进行动配合的卡合孔的一对卡 合构件,对该一对卡合构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施力的一对螺旋 弹簧,将上述一对卡合构件以及一对螺旋弹簧保持于主体部上 的盖构件,将该盖构件固定于主体部上的止动螺钉。为了将雄构件卡合于雌构件上,将雄构件插入到雌构件内。 于是,雄构件的一对卡合构件抵抗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相互向 内侧移动之后插入到规定位置,此时,雄构件向外侧移动卡合 到雌构件中。为了解除雄构件和雌构件的卡合,使一对卡合构件抵抗螺 旋弹簧的作用力而相互向内侧移动,在解除了雄构件与雌构件 的卡合之后,将雄构件从雌构件拔出。由此可以解除卡合。上述文献1所记载的带扣的雄构件由主体部、 一 对卡合构件、 一对螺旋弹簧、盖构件和止动螺钉构成,因此,零件数量 较多。因此,在组装时,需要进行下述作业在主体部两侧配置 一对卡合构件,并且,在使各卡合构件的卡合孔与主体部的卡 合销进行动配合之后,在这些卡合构件之间配置 一 对螺旋弹簧, 对一对卡合构件向相互远离方向的方向施力,最后,在上述构 件上覆盖盖构件,用止动螺钉将盖构件固定到主体部上,因此, 存在组装工序较多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可以减少零件数量以及减少组装工序的带扣。本专利技术的带扣具有筒状的雌构件和插入到该雌构件内并与 该雌构件卡合的雄构件;上述雄构件具有主体部、卡合构件和 弹性构件;上述主体部由金属或者混入了金属粉的树脂材料形 成,且具有带安装部以及从该带安装部突出的基部;上述基部 具有容纳上述卡合构件的一部分的容纳部、使上述卡合构件从 该容纳部露出的开口 ;上述卡合构件由金属或者混入了金属粉 的树脂材料形成,且可向上述基部的上述容纳部内外方向移动 地被容纳,并且该卡合构件具有可与上述雌构件卡合的卡合部;容许上述卡合构件向内侧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构件容 纳到上述容纳部2 5内且具有与上述基部的 一 部分卡定的防脱部。采用该结构,由于弹性构件具有与基部的一部分卡定的防 脱部,因此,当将弹性构件容纳到容纳部内时,弹性构件的防 脱部卡定于基部的一部分上。于是,弹性构件对卡合构件朝向容纳部的外侧施力,并且容许卡合构件向内侧移动,因此,通 过使卡合构件向内外方向移动,可以使雄构件与雌构件卡合以及解除卡合。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带扣,若将弹性构件容纳到容纳部内,则弹的带扣相比,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因此,也可以减少组装工序。 在本专利技术的带扣中,优选在上述卡合构件向上述容纳部的内夕卜方向移动时,上述弹性构件可与上述卡合构件的移动连动而进行移动地保持在上述卡合构件上。采用该结构,弹性构件可与卡合构件的移动连动而进行移动地保持在卡合构件上,因此,卡合构件能正确地向内方移动以及向外方移动。保持部保持的被保持部、设于该被保持部的上述雄构件插入方 向端以及.反插入方向端的 一对防脱部,上述一对防脱部卡定在采用该结构,在卡合构件上设置保持弹性构件的保持部, 在弹性构件上设置被卡合构件的保持部保持的被保持部,因此, 通过使被保持部保持在保持部上,可以简单地将弹性构件保持 在卡合构件上。另外,由于在弹性构件的被保持部两端、即雄构件插入方 向端以及反插入方向端分别设有防脱部,因此,当将保持了弹性构件的卡合构件容纳到基部的容纳部内时,弹性构件的一对件可以为下述构造夹着保持了弹性构件的保持部,利用插入 方向端以及反插入方向端两端的防脱部卡定到基部的卡定部上,因此,可以使卡合构件以稳定的姿势卡定到基部上,并且,卡合构件不易简单地从基部脱落。在本专利技术的带扣中,优选上述一对防脱部由随着从上述4皮 保持部朝向上述卡合构件的反容纳方向去而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的倾斜片形成。采用该结构,当将保持了弹性构件的卡合构件从基部开口 容纳到容纳部内时,通过基部开口 一边^f吏形成一对防脱部的倾 斜片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一边将卡合构件收容进去。不 久,当倾斜片通过开口时,倾斜片产生弹性回复,卡定到基部 的开口缘上,由此能防止卡合构件从基部脱落。因此,仅将保 持了弹性构件的卡合构件从基部开口容纳到容纳部内,便可以 将卡合构件组装到基部内,因此,也可以非常简单地进行组装作业。在本专利技术的带扣中,优选上述弹性构件在上述一对防脱部 之间具有弹性变形部,上述基部包括在内部具有上述容纳部的 上板以及下板,这些上板以及下板由壁部连接,上述弹性构件 的弹性变形部可与该壁部相抵接。采用该结构,基部具有上板以及下板,这些上板以及下板 由壁部连接,弹性构件的弹性变形部与该壁部相抵接,从而被 施加有弹性力,并且,该弹性变形部位于防脱部之间,从而当 卡合构件向内侧移动时,可以使卡合构件以稳定的姿势向内侧 移动,另外,若作用于卡合构件上的朝向内侧的力消失,则通 过弹性构件的弹性回复力使卡合构件以稳定的姿势回复到原来 的位置。部与上述壁部相抵接时,上述防脱部与上述基部的上述开口周缘相抵接。采用该结构,当弹性变形部与壁部相^^接时,防脱部与基 部的开口周缘相抵接,即,卡合构件在被向外侧施力的状态下 定位在基部的规定位置,因此,可以维持稳定的卡合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雄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构成雄构件的卡合构件与 弹性构件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装入卡合构件与主体部之 前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装入卡合构件与主体部之 后的分解立体图。上的状态的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使卡合构件向内侧移动的 状态的图。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上述变形例的局部剖3见图。图10为表示使卡合构件从图9所示的状态向内侧移动的 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l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表示构 成本实施方式的带扣的雄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表示装入 构成雄构件的卡合构件和弹性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带扣l用于连接、分离带2(例如,书包的肩带等)的端部2A、 2B,该带扣1具有雌部件B和可插入到该凹 部件B内且可乂人该处,部件B内#犮出的力,部件A 。雄构件A具有主体部IO、 一对卡合构件30和一对弹性构件 50。其中,主体部10和一对卡合构件30通过金属压铸成型而形 成, 一 对弹性构件5 0通过对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进行注射模塑 成型而形成。作为金属,可以举出例如铝、不锈钢、^:、钛、铁、铜、 锌或者上述物质的合金等金属。其中,优选由铝、镁、钛等轻 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作为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可以举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扣,其具有筒状的雌构件(B)和插入到该雌构件(B)内并与该雌构件(B)卡合的雄构件(A), 上述雄构件(A)具有主体部(10)、卡合构件(30)和弹性构件(50), 上述主体部(10)由金属或者混入了金属粉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带安装部(11)以及从该带安装部(11)突出的基部(21), 上述基部(21)具有容纳上述卡合构件(30)的一部分的容纳部(25)、使上述卡合构件(30)从该容纳部(25)露出的开口(27), 上述卡合构件(30)由金属或者混入了金属粉的树脂材料形成,且可向上述基部(21)的上述容纳部(25)的内外方向移动地被容纳,并且具有可与上述雌构件(B)卡合的卡合部(33), 上述弹性构件(50)对上述卡合构件(30)朝向上述容纳部(25)的外侧施力,并且容许上述卡合构件(30)向内侧移动; 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构件(50)容纳到上述容纳部(25)内,且具有与上述基部(21)的一部分卡定的防脱部(5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久典,金子仁,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